第645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理想出來了?
作者:蒼穹隱      更新:2021-10-22 16:25      字數:2628
  “???”

  “江南剛說了什麽?”

  “他說不就是一個小小的EDA軟件升級,不就是一個芯片自動化設計?”

  “嗬,可真是好大的口氣!”

  “EDA軟件可是成千上萬名工程師,耗費無數時間才研究出來的芯片自動化設計產物,可到了江南嘴裏,竟如此不屑一顧?”

  “還有小艾同學是誰???”

  “三分鍾設計出一份芯片圖?這家夥不是還沒睡醒,腦瓜子抽瘋了吧?”

  “設計芯片圖這麽簡單的麽?”

  “別說三分鍾。”

  “就是三個月都不可能好吧!”

  “簡直上嘴皮挨天,下嘴皮貼地,吹牛皮不犯死罪,無限狂吹!”

  “……”

  聽見江南的話。

  一開始,在場人都沒反應過來。

  不過很快他們就笑了,笑的大嘴巴都合不起來,尤其是沈新這人。

  “一人搞定EDA軟件升級也就罷了,還想三分鍾設計出芯片圖,這所謂的江南教授,所謂的五級數學家,不會是瘋子吧?”

  這是沈新下意識的想法。

  不僅是沈新。

  就連連旁邊的徐立章,李文俊和劉洋幾個路人,也有類似的想法。

  乃至雲科院的周青山,王境澤,寧安和林夜,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向江南。

  都說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隻有一線之隔,此話還真是不假。

  雖然江南名氣很大,是天才數學家。

  可在EDA軟件和芯片一道,那就是名符其實的瘋子一個。

  畢竟!

  三分鍾設計出芯片圖,這可能麽?

  答案是,肯定不可能啊!

  尼瑪!

  三分鍾怎麽能設計出芯片圖?

  就算是吹牛也不帶這樣的吧?

  真以為設計芯片圖是玩泥巴啊!隨便一搓一捏一揉一握就搞定了?

  眾所周知。

  現在的的芯片越來越高端,動輒就是上百億個晶體管布局。

  即使依靠EDA工具進行芯片設計。

  如此浩瀚的工程,往往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完成。

  國外據說時間短一些。

  畢竟人家技術更好,EDA軟件群也更加完善,可以把時間縮短到幾個星期。

  當然了。

  也不是不可以把這時間再縮短。

  比如前段時間土豆的《自然》雜誌上,就刊登了一項人工智能突破性的成就,據說一個被稱之為“哥穀傳奇”的人,帶領他的團隊,運用AI技術創造了一個人工智能。

  該人工智能可以學習優化所有可能的芯片網表,設計出芯片畫布上的所有可能出現的布局,就跟“阿爾法”圍棋一樣。

  這種人工智能機器已經可以用來加速芯片設計中“布局規劃”的流程。

  原本需要好幾個星期的時間。

  但在測試中。

  該人工智能僅花了六個小時,便自動生成了一個芯片平麵圖。

  且在模擬評估中,該芯片不管是功耗、性能,還是芯片麵積等參數都優於,或與人類專家生成的設計圖效果相當。

  也正是因此。

  人家獲得了去年度的【IEEE馮諾依曼獎】,那牛蛙的可謂一批。

  但即便人家再牛蛙。

  也最少需要六個小時。

  可江南呢?

  居然說三分鍾?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好吧!

  且更令人搞笑的是……

  江南就打開一個筆記本,然後啥動作也沒有,就對著空氣說話?

  怎麽滴?

  空氣能聽懂人話麽?

  還是那台破筆記本電腦可以?

  人家國外的人工智能,好歹也是一個精心打造的智能機器,能聽懂人話再正常不過,但江南手中不過是一台破電腦好吧!

  這家夥要是能聽懂話,並三分鍾設計出芯片圖的話,勞資直接把它給吃了。

  此刻。

  在場有一個算一個,麵色都十分複雜,看向江南的目光都不是很好。

  尤其是沈新,都開始有些自責,並反省自己不應該跟江南過多計較。

  畢竟他是正常人,而江南不是。

  不過下一秒,他就被打臉了。

  不僅是他。

  在場所有人都被打臉了。

  隻因……

  一道十分突兀的聲音,忽然在眾人之間響起,“遵命,主人,芯片自動化設計,現在開啟,請耐心等待三分鍾。”

  嗯!

  雖然這聲音非常的生硬,刻板,聽上去沒有多少的感情色彩。

  但也正是因此。

  眾人都可以肯定,該聲音就是從江南手中的筆記本電腦發出來的。

  “臥槽?這電腦真成精了?”

  這是眾人下意識的想法,但一看到江南手中電腦上不斷變化的各種布局畫麵,立馬眸光緊縮,“不對,這不是電腦成精了,而是電腦被賦予智能化,相當於AI電腦???”

  “也不對,不是電腦智能化,而是EDA軟件智能化,即在EDA軟件中應用AI算法賦能,而升級為理想狀態的ISC??”

  “……”

  不得不說。

  別看在場人剛嘰歪了半天。

  尤其是沈新這家夥,為了爭個麵子,爭個虛名,而蹬鼻子上臉的。

  但他們也確實是有真本事。

  僅一眼。

  就抓住了其中的重點,即ISC。

  ISC是什麽?

  前麵也說過,就是EDA軟件的理想狀態,即人工智能芯片編譯器。

  EDA軟件僅僅能做到半自動化設計芯片,甚至更多是作為一種輔助,實際操作還需要人為輸入一條條指令等等。

  也正是因此,耗費的時間很多,國內需要幾個月,國外最快也要幾個星期。

  而上邊所提到的“哥穀傳奇”用AI所創造的人工智能機器,僅花六小時便設計出了芯片圖,也可以說是一種ISC。

  不過那ISC目前還處於一個試驗階段,僅僅因此獲獎,實際並未用於生產。

  可現在……

  江南卻弄出來了?

  這……

  這特麽是真的麽?

  周青山,王境澤,徐立章,沈新,李文俊,劉洋,寧安和林夜,全都瞪著雙鈦合金顯輪眼,死盯著江南手中的筆記本電腦。

  不過老半天。

  他們都沒瞧出所以然來。

  不是他們水平不行,而是小艾同學正在瘋狂運轉,電腦畫麵也是在快速切換。

  每一個眨眼之間。

  都不知有多少萬個晶體管,存儲單元、電阻和電容等元器件被安排在了平麵圖上,並連接成極其複雜的電路。

  嘖嘖!

  肉眼,根本分辨不清。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所謂的小艾同學,正在自動設計某種芯片圖?

  瞬間。

  所以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即緊緊閉上了嘴巴,半個字都不敢說。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雖然芯片圖還在設計中,並未出結果。

  但這種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而直接口頭命令,便能實現軟件自動化設計。

  這……

  可不是一件小事。

  即便不是ISC,也是ISC的雛形。

  要知道國內的EDA軟件技術,落後國外起碼2-3個檔次,距離理想中的ISC(智能自動化編譯器),更相差了不知多少。

  而江南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打破了國內EDA技術的天花板了。

  在場除了周青山之外。

  其餘人都是EDA軟件一道的大師。

  自然。

  絕不會放過這大開眼界的機會。

  不知不覺間,三分鍾過去。

  而就在那最後一秒,江南手中筆記本電腦畫麵驟然一停,然後一個非常精妙複雜完美的芯片設計圖,便出現在眾人眼前。

  與之同時。

  小艾同學那生硬刻板的聲音,也隨之響起,“三分鍾結束,一份評級為A+的商業消費級芯片圖設計完成,請主人驗收!”

  ……

  sp:三更奉上,但求五星好評+月票催更+三個免費小禮物,老蒼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