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書同文 車同軌 一
作者:易趨懶惰      更新:2021-06-26 01:00      字數:3820
  當秦軍把收集到的天下之兵緊鑼密鼓的送進鹹陽,司徒叔叔被緊急召回鑄造,司徒叔叔的兩個兒子也被征召進入鑄造所,鹹陽城裏的鑄造師都被征召進入鑄造所,一時之間鑄造所忙的不可開交。

  ??鹹陽鑄造所裏,叔叔看著推在一起劍、刀、槍、斧、鉞,感慨的對旁旁邊的人說道,我什麽時候見過這麽多各式兵器,見過的都是秦劍和箭頭。旁邊的人回答道,是啊,這麽多兵器我也是拿的一見,托大王的福,今生見到了。說著拿起一把兵器看了看說道,不過這劍還是比不過我們的秦劍和秦弩,從鑄造的方麵就不行。

  ??秦軍收集兵器還在進行,諸郡每時都有個人、家族或者一學之拍不配合秦軍而被抓起來。

  ??墨家眾弟子都收到了巨子的命令,所有外出的墨家弟子都要把兵器進行偽裝,禁止跟秦軍發生衝突。而墨家巨子則消失在機關城內往燕地而去,不知器目的是什麽。

  ??陰陽家,因為投靠了帝國,所以得以保留兵器的權力。

  ??儒家,所學為禮,君子六藝,講究的是先禮而後兵,再加上扶蘇公子和李斯的原因,秦軍沒有進入儒家搜尋,而是派人問詢之後就離開小聖賢莊。

  ??農家則是藏兵為農,等候時機再次出現。

  ??......

  ??諸子百家在這一場浩劫中都相應的表明配合秦帝國的命令,都不想與這個剛剛成為天下霸主的秦帝國發生衝突。

  ??鹹陽城內,司徒看著司徒說道,你知道法家為何會從儒家脫離出來嘛。

  ??扶蘇看著司徒思考一會說道,法家脫離於儒家主要是法家的人都認為人性本惡,而儒家則認為人性本善。

  ??司徒聽後說道,是的,這就是最基本的理念不同,所以在管仲,子產創造法,到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法家先賢,都一致認為人性的趨利避害的本能,認為儒家的禮不能改變這個人性的劣根性,認為需要以法來約束人性中的惡,以刑來恐嚇人,以高官厚祿來驅動人性中的貪念,讓本能的逐利而行的人性發揮作用。發法講究執法嚴厲,刑過不避讓大夫,獎賞不忘記匹夫,而儒家認為刑不上大夫,就這一點就足以讓儒家和法家政見難以相同。

  ??扶蘇聽後問到,可是法家的刑太過於嚴厲,這樣不和之於禮。

  ??司徒說道,法家認為古今不一度,這個社會是在不斷進步和向著前方發展的,過於遵守先王的道路不事會對當下的世道產生有益的發展的,所以想因時而變,要想要帝國過變得更好,就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實施變法。

  ??儒家講禮,讓君王分封,產生權力的不集中,導致一個國家的政法不明;法家認為,君王就要高度集權,君臨於萬民之上,權力無限,超越法令之上,權力高度集中。

  ??司徒看著扶蘇接著說道,法治清明,則天下的百姓又希望,那麽,天下又何來戰火和紛爭。法治不明,則天下的百姓沒有的希望,那麽戰火就會被再次引燃。

  ??說道這裏,司徒起身來到窗邊看著宮殿外,說道,我之所以前來獻“劍”,就是要讓天下的“法”清明起來,讓天下的戰火再也不能燃燒起來。讓大秦帝國的天下的子民都能有希望,對這個世道終究還是有活下去的希望所在。

  ??扶蘇看著窗邊的司徒,心裏對自己一直所堅持的禮治發生了動搖。原來法還能這樣理解。

  ??就這樣,扶蘇經過了司徒的洗腦上課,不知道會被改造什麽樣。

  ??另一端,司徒所說的話一字不落的出現在秦始皇的耳中。

  ??秦始皇聽完之後陷入了沉默,“希望”。

  ??蓋聶和趙高聽到秦始皇說的“希望”兩個字,心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時間就這樣再一次的流逝。

  ??見過皇上,皇上萬年。

  ??秦始皇說到,免禮。

  ??謝皇上。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朝會了,過了這次朝會就到新年了。

  ??天下之兵的收繳於一個月前已經結束,之後便是斷斷續續的收集兵器王鹹陽運。收集到的除了足夠滿足皇陵人俑所需,還留下了幾十萬把兵器於鹹陽,被趙高進言,秦始皇下命,熔煉鑄造了十二尊巨大的銅人於鹹陽宮殿外的廣場上,銅人一兩兩相對的方式樹立在廣場,讓當時進宮參加朝會的司徒震驚,短短一月由於,就建立了十二尊高達九丈九尺九寸九分的銅人。司徒震驚完之後再一次感到這個世界的不同尋常和機關術的偉大,量這樣的工程都可以搞定。當時就想到關於後世東西被實現的把握打了很多。

  ??秦始皇看著下方的朝臣說道,可有何事。

  ??就見工部墨家的李老頭站出來說道,稟皇上,關於長城修建方法臣已經堪輿完畢,待開春就堪輿動工了。說完就拿出以筒竹簡上交到,趙高接過竹簡上遞給秦始皇。

  ??戶部也站出來說道,稟皇上,今年的賦稅已經征收完畢。也拿出竹簡,趙高接過上遞給秦始皇。

  ??接著就是各部的大佬上交竹簡何稟告竹簡所負責的事件了。

  ??全部上交完後,司徒也是章出來說道,稟皇上,臣所在的司法院所屬官員已經考校完畢,這是臣寫的官員資料,請皇上過目。守著拿出三筒竹簡。還好司徒有內力,不然要被累壞,提著竹簡那麽久,也不知道其他的大臣是怎麽熬的。

  ??待所有的官員都把自己所負責的事件說完和上交竹簡之後,秦始皇留下了三院院長和王翦,蒙武幾位,就叫其餘人等退朝了。

  ??司徒等人看到秦始皇獨獨留下自己在內的幾人,就知道有事商討了。

  ??秦始皇看著司徒王翦五人說道,九原郡蒙恬依城牆駐守,期間匈奴攻城十五次,繞城而偷襲後方巨鹿郡,被蒙恬識破,蒙恬消滅匈奴十萬人。朕想知道是命令蒙恬進攻還是依召原命,繼續駐守城牆。

  ??兩位武將聽後想都沒想就一口同生收到,皇上,如此良機,臣認為應該反攻。

  ??秦始皇聽後沒有回答,而是看向司徒。

  ??司徒看著秦始皇的目光朝自己看來(心裏想的是,這樣的眼神準沒有好事)。

  ??司徒冒著秦始皇的目光答複到,皇上,臣認為還是以城防禦為主。

  ??李斯也答複到,皇上,臣讚同司徒的說法。

  ??秦始皇看到李斯也是這樣的答複,說道,李斯,說說你的看法。

  ??李斯說道,皇上,如果蒙恬將軍出兵攻打匈奴,匈奴的地勢空曠,百裏無人煙,帝國大軍的補給難以運輸。

  ??蒙武說道,皇上,既然補給難以運輸,那麽軍隊可以邊戰邊掠奪匈奴人來補給。

  ??王綰說道,皇上,老臣認為不應該戰。匈奴的地界毫無人煙說,攻打之後帝國的軍隊物臣可據,如果東麵的東胡借機攻打我遼東郡,那麽我帝國的軍隊就將難以快速的回援。

  ??司徒在王綰說完之後說道,皇上,除了王大人和李大人說的原因,臣還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帝國的內部。

  ??秦始皇聽後說道,帝國的內部。

  ??司徒說道,是的,帝國統一還沒有一年,內部諸多勢力還向往著原來諸侯國,一旦我帝國的軍隊在北方被牽製,帝國的新軍又還沒有訓練完成,到時就難以快速的鎮壓下去。

  ??秦始皇聽完繼任的話後思考了大約一炷香,之後下達了一個命令,司徒。

  ??司徒看著秦始皇思考之後叫到自己,說道,臣在。

  ??秦始皇,按你所說,帝國內部還有諸多反秦勢力,朕命你的司法院全院負責查清此事,朕要讓天下所有反對朕的人都受到應有的懲罰。

  ??司徒領命到,臣遵旨。

  ??秦始皇接著說道,命蒙恬繼續依召原命,以臣防禦,不可私自進功匈奴領土。

  ??諾,趙高領命下去傳旨。

  ??待除了宮殿之後,兩位老將直接就甩臉色給三位看,招呼都不打就離開了。

  ??司徒看著兩位老將的離開,心裏嗷嗚波瀾,畢竟打戰會影響自己的計劃。

  ??李斯看著司徒說道,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拿到掌握實權的機會,以前是在下小看你了,說完就離開了。

  ??王綰也是跟司徒簡單的道別之後離開,畢竟王綰心知自己已經跟不上大秦的腳步了,就看看什麽時候自己至仕了。

  ??司徒看到所有人都離開,自己往馬車走去。

  ??上了馬車說道,紫鳶,去羅網。

  ??紫鳶聽到目的地後眼神微微一驚,但是沒有出聲,而是駕駛著馬車往羅網方向而去。

  ??司徒感應到紫鳶的眼神變化,心裏在想。紫鳶的過往與羅網到底純在著什麽關係,為何提到羅網資源的眼神裏往往又一絲絲決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