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8級兵甲係統
作者:湘南笑笑生      更新:2021-06-15 12:01      字數:3239
  灌鋼冶煉術,是一本介紹超越這個時代的鋼鐵冶煉術,書中詳細的介紹了怎麽尋找煤礦,怎麽挑選精煤,怎麽鑄冶鋼爐,怎麽冶鋼。

  書中的冶鋼術,把生鐵片蓋在捆緊的若幹熟鐵薄片上,使生鐵液可以更好均勻地滲入熟鐵之中。不用泥封而用塗泥的草鞋遮蓋爐口,使生鐵可從空氣中得到氧氣而更易熔化,從而提高冶煉的效率。明中期以後,灌鋼法更進一步發展為蘇鋼法以熟鐵為料鐵,置於爐中,而將生鐵板放在爐口,當爐溫升高到1300c左右,生鐵板開始熔化時,既用火鉗夾住生鐵板左右移動,並不斷翻動料鐵,使料鐵均勻地淋到生鐵液;這樣,既可產生很好的滲碳作用,又可產生劇烈的氧化作用,使鐵和渣分離,生產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勻的鋼材。

  這種冶鋼技術至少達到了明代中葉的水平,雖然公孫白看不懂,但是公孫白相信這個時代總會有人看懂的。

  這本書的意義其實是巨大的,畢竟係統所製造的材料數量有限,而且公孫白還得親力親為,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本灌鋼冶煉術的書就是“漁”。

  隻是灌鋼術見效需要長期的過程,公孫白隻得暫時將其擱置一旁,開始升級兵甲係統。

  “叮咚,材料係統升級到8級,宿主獲得‘兵神’的稱號,獎勵兵甲幣50000,熟練度10000,8級材料兌換券2張。”

  “8級材料係統主材料:鉻鋼。”

  該來的終於來了,鉻做為金屬硬度之王,鉻鋼的硬度也是極高的。雖然後世的鉻鋼硬度足夠,但是韌性和彈性不足,容易卷邊或折斷,但是使用了這麽多年的破天劍,似乎並未出現這種情況。8級係統的鉻鋼材料應該是在韌性和彈性做了一定的改良,絕非通常所見的打菜刀的九鉻鋼所能比擬的。

  這個時代的普通鐵的硬度最多不超過hrc30,而灌鋼的硬度應該在hrc35以上,百煉鋼的硬度大概在hrc45-50,而鉻鋼的硬度通常都在hrc55左右,於是才會有削鐵如泥的說法。

  唯一可惜的是,8級鉻鋼材料和7級百煉鋼材料一樣受到限製,而且限製得離譜,每天限製鍛造2件兵器,還僅限製於製造兵器。不過時間可以累計,比如可以30天不使用,然後一次性製造60件兵器。

  係統的限製目的很明顯,隻可將領和特殊兵種如白馬義從等才可使用鉻鋼材料兵器,而不能像灌鋼那樣成為大白菜,人手一把。

  公孫白當即製造了一把鉻鋼戰戟。由於鉻鋼兵器的珍稀,係統可定製外形,公孫白讓係統在戰戟身上鏤刻了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既能顯出戰戟的氣勢,又能防止持戟時手打滑。

  隨著叮咚一聲脆響,又伴隨著一道金光,一杆一丈三長的鉻鋼戰戟出現在公孫白的手中,霎時間屋內冷氣逼人,寒光凜冽。

  公孫白取出一副灌鋼魚鱗戰甲掛在牆上,舉起戰戟劈了下去,隻聽喀喇一聲,戰甲應聲而裂,前後兩層鋼甲都被戟刃破入,甚至劈入了牆體三分。

  果然是削鐵如泥!

  8級兵器係:大馬士革刀、廓爾喀彎刀、蒙古彎刀。

  8級兵器在樣式上又有了重大突破,三種兵器其實都有一個名字:彎刀!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彎刀更適合於劈砍,曾在後世的戰爭中立下赫赫功績。

  而最適合騎兵交戰的,最凶名赫赫的無疑是蒙古彎刀。當年的蒙古彎刀製造了太多的奇跡,幾乎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所向無敵。

  因為彎刀更符合力學原理,不需要士兵的自身力量,光憑馬匹的衝擊力就能輕而易舉的將敵軍的頭顱割下。當年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的時候,隻是將彎刀放在馬鞍的一側,刀刃彎的部分長長伸出,而挨近刀刃的部分是直的,這樣就不會誤傷到自己,這樣一旦衝入敵陣的時候就很容易將敵人連人帶盔甲削掉,也為騎兵節省了大量的體力。而最重要的是,使用百煉鋼打製的彎刀,將更能發揮出彎刀的。

  公孫白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選擇定製了一柄鉻鋼蒙古彎刀。

  連鞘的刀,黑黑的刀鞘,彎彎的刀柄,刀鋒是青青的,青如遠山,青如春樹,青如情人們眼中的湖水。青青的刀光,彎彎的,開始時仿佛一鉤新月,忽然間就變成了一道飛虹,縱使未出鞘也能透出逼人的殺氣。

  刀身上刻著一行字“小樓一夜聽春雨”,當然這行字沒有任何意義,純粹是為了緬懷前世的武俠情懷。

  一手提戰戟,一手持彎刀,公孫白瞬間隻覺全身似乎湧出無窮的力量和熱血,恨不得立即跨上汗血寶馬,衝鋒陷陣,於千軍萬馬之間斬殺敵軍主將而歸。

  8級鎧甲係:棉甲、紙甲。

  公孫白神色不禁一愣。

  這紙和綿所製的戰甲,還能比灌鋼戰甲牛逼?

  當他各製出一副紙甲和棉甲時,終於明了。

  紙甲的表麵以娟布和紙造成,以三厘米厚的紙和掛裹,內置鐵片。這樣的紙甲不僅能抵擋弓箭,對劈砍的防禦力也隻略遜於灌鋼戰甲,比起普通鐵甲絲毫不遜色,隻是耐用度比鐵甲要差。當然,若是麵對神臂弩自然是形同虛設,但是麵對江南和江東的箭矢,卻是綽綽有餘了。

  其實紙甲多用在南方的士兵,特別是因為輕便,所以多由戰船水兵使用。紙甲主要護住上半身和下半身(過膝),考慮到南方多沼澤、水田,長度就因地製宜了,對於即將進行的江南之戰,恐怕是最適合不過了。

  棉甲的原本製作工藝是棉花打濕,反複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在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

  這樣的棉甲的防禦力比鐵甲弱不了多少,而且極其輕便,相對紙甲來說,棉甲還有禦寒的作用,適合北地兵馬。

  這兩樣戰甲雖然防禦終究是比灌鋼戰甲和鋁甲差了點,而且極不耐用,但是材料隨處可找,且極其輕便,完全可批量製造,隻需一個多月,準備足夠的棉花、紙張、絹布和鋼料之後,便可製造數以十萬計的戰甲,麾下的將士則可人手一套,整個大燕軍馬的防禦力都可提升一截了。

  8級弓弩係:豆寸子弩。

  豆寸子弩是一種強力的連弩,是宋代三弓床弩的一種。一次可以發射十餘支箭射到千步遠,也是射程最大的冷兵器,如同重機槍一般。但是這種床弩最扯淡的是,張開弦需用七十五至一百餘人用繩索絞動,並借用機械的力量。

  這是一種威力極大的武器,但是對公孫白來說,這種弩的意義不大,特麽的用一個屯的人來開弩,除非是被人圍城之後,再架在城牆之上,趁敵軍不備,突襲七八百步外的敵軍主將,實戰效果極低。

  8級器械係:飛虎戰艦、海鶻船。

  看到這個,公孫白不禁精神大振。若論平地之戰,公孫白的兵馬已是天下最強之師,沒有之一。長江以北十州之地,盡入公孫白手中,如今天下唯有江南、江東、交州和益州之地未平。江南和江東之地,江湖縱橫,戰馬在這裏的優勢得到極大的限製,若想征服南方之地,靠的還是水戰。而水戰這方麵,卻是公孫白的劣勢,不說和江東水軍差得太遠,就是比起荊州水軍都要差上一大截。

  江湖之上,比的就是船艦、弩箭和水戰經驗,水戰經驗這玩意兒,北方的旱鴨子們自然比不上那些長期在江湖之上討生活的江南人,但是燕軍的弩箭卻是天下無雙,若論實打實的造船技術,恐怕也要相差十萬八千裏,但是如今係統的造船技術卻遠遠超出了江南乃至江東,使得公孫白的信心大增。

  飛虎戰艦,乃是南宋時期出現的一種戰艦,公孫白前世也曾聽人說過。這是一種使用輪槳的小型戰船,船設四盤輪槳,每槳有八片槳葉,四人踏斡,日行千裏,更利於實戰。這種戰艦比起艨艟來要快得多,也堅實得多,完全是艨艟的殺手,比起鬥艦自然又要靈活快捷得多。

  至於海鶻船,據說是一種外海戰船,係統資料介紹如下:適用於外海作戰的海船,其形狀與內陸戰船不同,“前高後低,前大後小,如鶻之形。船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翼翅助其船,雖風濤怒漲而無側傾覆,背左右以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

  外海作戰,似乎還遠了點,但是遲早是要來的。

  總的來說,8級係統給公孫白同樣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唯一的遺憾是藥彈係未能升到4級,他夢寐以求的手雷未能出現。

  就在公孫白升完各級係統,並查閱完各級新式兵甲,準備稍稍休憩一下之後,突然係統上一處異況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直呈灰色狀態的火器係居然亮了!

  砰~

  不久之後,一聲轟然巨響從德陽殿內發出。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