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當年往事(1)
作者:夢無垠心向月      更新:2021-06-05 02:02      字數:3152
  卷一潛龍勿用

  “參見刺史大人。”

  醜時三刻, 祁州大獄獄前火把通明, 李天全拿出刺史令牌, 守獄的兵士立即屈身拜見、讓開道路。

  一行人進到大獄裏頭,獄裏陰冷、潮濕, 死寂彌漫、生機乏乏, 犯人大多犯下重大罪行, 非是必定處死, 這一輩子也沒了多大指望,所以麻木絕望,蜷縮在牢房中。

  火把油燈燃不盡獄中陰暗,隻將四處的牢房照得昏明, 鄭容走前帶路, 先是左折再是右拐, 不一會兒將永泰帝及其餘隨行的人帶到一間牢房前站定,隨即附到永泰帝耳旁,邊是呈上牢房鑰匙,邊是低聲說道,“聖上,這就是了。”

  “好。”永泰帝看著麵前這間牢房,不急踏入, 張口吩咐,“文山, 你隨我進去, 其他人退遠, 在外頭等著。”

  “(微)臣聽命。”

  劉明林彥鄭容李天全或作揖或抱拳應下,隨即林彥三人一起退遠,永泰帝身披毛氅、手中握著一幅卷起來的畫卷,解開門鎖走了進去,劉明跟在他後頭,將牢門從裏頭合嚴。

  …

  牢房地上從左到右坐了八個大和尚、滿滿一排,許是鄭容心細,牢房的牆壁上安了六把火把兼四盞油燈將整間牢房照得通亮,那八個大和尚的模樣、衣著落得清清楚楚,房中又有扶手椅一張、覆著裘皮,必是人有意為之了。

  “阿彌陀佛——”

  八和尚聽到牢門響動,先後睜開眼來,覺隱寺的住持慧德坐在他等居中,抬頭見牢房中的扶手椅上忽坐了個頭發斑白、氣質迥然的老施主,老施主身後又站了名中等年紀的施主,他合起雙手、誦頌了聲佛號,卻又閉上眼去。

  “永泰三十五年,”永泰帝懶懶地靠著椅背,挨個看去八大和尚,於適才開口說話、坐在中間的幹瘦和尚更格外多看了幾眼,爾後不慌不忙、如同講故事一般道,

  “京師巫蠱禍亂,東宮,”永泰帝頓了頓,須臾接著說道,“東宮一夜屠盡,皇太子太子妃自盡而死,有東宮侍衛高申忠心不二,護送皇長孫秦延晟出京,一路往西北偏遠之處行進,不眠不休月餘,偶至泰寧群山覺隱寺處,遺下皇長孫與四爪蛟龍羊脂白玉佩、托付寺中住持,便即倒斃而亡。

  那之後皇長孫在寺中長大,成了個沙彌。前事盡消,沙彌法名悟平、法號濟眾,如今一十七歲,就是你寺中的濟眾和尚,是否。”

  永泰帝說著,往八和尚跟前丟去一幅畫卷,慧德把畫卷展開,就著火光看畫,隻見畫上的悟平人像與四爪蛟龍羊脂白玉佩像栩栩如生——既是方才那番話又是現在這幅畫卷,這位老施主的意思明顯不過,隻怕強帶他們來此也不是因為他們本人,是因為悟平。

  想到此節,慧德放下畫卷,麵上依然慈悲神色,於畫卷內容,他心中似沒泛起丁點波瀾,隻是雙眼微眯、一半睜著,兩手合十、沉默不語:

  所以時隔多年,到底還是來了。避不開、躲不過,順其自然,阿彌陀佛,順其自然。

  …

  “阿彌陀佛,濟眾確是本寺的修行僧者。”

  慧靜挨著師兄慧德打坐,看師兄將畫卷放下卻並不說話,他心中憂急,接話說道,

  “濟眾是孤兒,當年不知被誰丟在寺前,是貧僧與住持師兄一起發現、帶入寺中。他自小在寺裏長大,貧僧等不知他的來曆,施主那番話,京師、東宮、皇長孫…這,出家人不打誑語,這些事,貧僧等不知。”慧靜搖頭道,“貧僧師兄弟八人一心吃齋念佛、不理俗務,可見人危難,貧僧等不能不救。施主說的那些,貧僧等不清楚、不敢瞎說。”

  慧靜一開口,聲音粗獷,與略顯蒼邁、隱有大智慧的慧德很不相同。他其實知曉悟平來曆,與這老施主說得極為相近、□□不離十。可這老施主能將悟平來曆說得這般清晰,又拿出悟平與他隨身佩戴玉佩的畫像——正因如此,慧靜更是擔憂,怕與寺廟招來麻煩,累及寺中修行的僧人,所以推說不知、推得幹幹淨淨。

  於神秘人一身疲憊、傷痕累累地出現在山門外,守門的小沙彌急急忙忙地通報,他和師兄奔出查看,神秘人將懷中嬰兒托付與師兄,又附與書信一封,他同師兄收下嬰兒、看過書信,知那嬰兒身份貴重、來路非比尋常,慧靜初時是拒絕的,甚想轉托嬰兒。可如今一十七年過去,昔日嬰兒由他們師兄弟看著長大,雖紛亂驟起、前路渺茫,慧靜隻想保全,

  ——保全悟平,保全師兄弟,保全整個寺廟。

  可慧靜的保全,慧靜的“一問三不知”,又豈能糊弄過永泰帝。

  劉明恭敬地侍立在扶手椅後,微微低頭俯身,永泰帝不置可否,右肘抵著座椅扶手、右手支著下頜,隨意道,“是嗎。”心下對自己適才所說自早有□□乘把握。

  ——由東宮慘案發生不久之後,永泰三十五年至今永泰五十二年,一十七年間永泰帝於大漢全境一十六道不斷派人查探,然大漢疆域廣袤,人員分布稀疏、無所定向,一直查探無果。

  直至林彥不久前返京回稟似有皇長孫蹤跡下落,永泰帝立使專人徑往西北向一路查尋,這才漸得回複昔年舊事,不致真相埋沒、皇孫流落。

  ~~

  “不知施主,是誰?”

  慧德打坐念禪、久久不開口說話,師弟慧靜回答老施主時,他也未插上一句。如今老施主一聲“是嗎”沉在心頭、難以拂去,慧德忽然徐徐睜眼、出聲發問。

  “我?”永泰帝叫他問得愣了一愣,恍而開口一笑,坐正了身、冷冷說道,

  “朕是誰?朕是當今天子,永泰帝秦昭政。老和尚,你寺裏的悟平小和尚,就是朕嫡親的皇長孫,彰德太子獨子秦延晟。

  所以你說朕,知不知道這些事情,知不知道你寺裏、悟平和尚的來曆!”

  …

  八和尚呆得牢房位置偏僻、用生鐵與整塊整塊的粗木拚合打造,是祁州大獄中結構嚴密的五間牢房之一,於牢房外難以聽到房內的半點響動。

  此刻牢房中火光躍動,八和尚耳聽老施主真實身份,大多嚇傻了一般,驚愕失神,呆呆地坐著、望著,腦中一時空空如也,自無法做出相應舉動。

  劉明見他等雖然驚傻但對聖上袒露無動於衷,頓時心下惱怒,冷聲高喝,“既已知道聖上真實身份,還不跪下!”

  永泰帝本人倒輕聲笑過,甩手不甚在意,“不必了文山,出家之人一心向佛不拘俗禮,朕免了他們這次就是。”

  “聖上仁德,是他們的福分。”劉明聽罷,身子半轉朝永泰帝恭謹說道,不再管那些個和尚。

  八和尚之中,慧德隻是驚詫,俄傾率先回醒,他仍未下跪,隻是半身俯傾,長長說道,

  “老僧見過聖上。聖上恕老僧與師弟不以俗禮麵聖,聖上開明厚德,老僧多謝聖上。”

  “阿彌陀佛,聖上所言不虛。”一番謝過之後,慧德略做停頓,沉入回憶之中娓娓道來,

  “老僧弟子悟平,是聖上長孫秦延晟不假。十七年前,高申施主傷痕累累地出現在山門前,臨終之時將悟平托與老僧,又附與一封書信敘說悟平孩兒的身世來曆。

  那封書信老僧一直妥善保存,被帶往此地之前,老僧預感此行非常、或與悟平孩兒有關,遂將書信隨身攜帶。”

  慧德靜靜述說,火光映照在他的臉上,映出老和尚滿麵、發自內心的慈悲,令人心中尊敬。便永泰帝雖聽他說尚有一封書信,也忍下未曾立時打斷索要,而聽老和尚續說,

  “十七年間,老僧心想悟平孩兒的身世或有一日會大白天下,如今聖上親自來尋,聖上是悟平的親爺爺,老僧不能隱瞞、不能阻擋,這封書信,阿彌陀佛,”慧德左手伸入胸口,拿出書信呈上,“這封書信,交與聖上,請聖上閱覽。”

  …

  “聖上。”

  劉明自是取過書信,轉彎低腰,將書信恭呈於永泰帝禦前,永泰帝連忙接過,信已啟封、紙張微有些泛黃,他抽出信紙就著火光查看,一字一句皆看得清楚仔細,待片刻之後,永泰帝看完信件,不由立時高喊下令,

  “去,把悟平請來!朕就在這裏等著,現在就去!”

  ——信上內容最後驗證了,那少年就是他失落的長孫,永泰帝追尋十餘年,於此真相揭露的一刻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相認吧,永泰帝想,這麽多年過去,是該相認、回歸的時刻了。

  ※※※※※※※※※※※※※※※※※※※※

  好吧,來了。謝謝親們的營養液和霸王票。

  官方的話我已經不記得了,我就自己說說。如今疫情嚴重,親們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少聚會少出行,安全為上。祝願祖國,福壽安康、百邪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