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這你要我怎麽辦
作者:也許我很幼稚      更新:2021-05-30 15:08      字數:2532
  與樊城中間隻隔了兩座小縣的另一座小縣,新野。

  劉備目前作為劉表對抗曹操的門戶,被安置在此。

  韶華易逝,一個人即將年邁的時候,那他離年邁就真的不遠了。盡管這話看起來似乎是一句廢話,但實際上,現在的劉表尚還隻是處於“即將年邁”的地步。

  現在的劉表依然有著逐鹿中原的野心,不過已經不是燎原之星火,而是即將湮滅的篝火。

  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劉備於新野也是混的風生水起。原白馬將軍公孫瓚麾下的猛將趙雲更是攜其友人周倉加入,不亞如虎添翼!

  而且因為他加入的時機恰好的緣故,荊州本土的兩大士族蔡、蒯二家也並未敵視於他。甚至因為時機恰好之故,此二家都是頗為隱晦的在暗中支持著劉備。

  人心是會變的。但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心還沒有改變,還是想要輔佐自己主公逐鹿中原、馳騁天下的。也是如此,擅長陸戰的劉備成了他們可以幫助的隊友,而不是對手。

  因此,不過短短一年有餘的時間內,劉備在荊州的威望便是抵達了一個足以與蔡、蒯二家匹敵的程度。

  “異度先生,據備最新得到的情報,樊城的曹仁似乎已經被調離了。”

  身為蒯家現任二把手的蒯越更是親自來到新野,替劉備出謀劃策。

  “哦?曹仁被調離了樊城了?”蒯越對於這個情報很感興趣,細細的思索了一番,道:“看來是北方的袁紹給予了曹操過多的壓力,導致他不得不把曹仁調去防守。”

  “先生,以備之見,此時才是奪取樊城的最好時機。”

  雖然劉備才是名義上坐鎮新野的最高指揮官,但他卻很清楚,如果麵前這人不點頭的話,劉表那邊估計不好辦事。

  蒯越搖了搖頭,並沒有認可劉備的看法,而是道:“使君,以越度之。此時尚還不是最佳的出兵時機。”

  “願聞其詳。”劉備深感自己身邊無有能人出謀劃策之苦,孫乾、簡雍、糜竺等輩也就勉強尚可。

  不過劉備也知道,相比軍略,他們幾位還是更擅長政務,倒也不覺得他們是無用之輩。

  “某先前也說過,曹操之所以會將曹仁調離樊城,蓋因河北袁紹所施之壓不得不如此之故。”蒯越解釋道:“既如此,不若等這中原與河北的兩強徹底交手的時候,我們再趁虛而入,攻其不備!”

  聽蒯越說完,劉備疑惑的眸子頓時開朗。

  確實,曹操跟袁紹雖說畢竟會有一戰,但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不好說。若是曹操大舉進攻荊襄,袁紹是肯定不會在那個時候出兵的。

  而一旦真的變成了如此狀況,那對荊襄來說反而是一場劫難。不若等曹操與袁紹正式交手之後,反客為主。

  如此,劉備也是沒有吝嗇的道:“先生高見,備甚為欽佩!”

  數日後,從校場練兵回來的劉備在路上遇見了一個叫做單福的人毛遂自薦。

  ····

  樊城,朱裏在整頓好軍事據點所需要的防備力量後將政務全權交給了房哲與跟孔錫二人打理。

  她則是老樣子,需要知道的時候問問就完事了。

  “唉,突然又回到了以往的生活,真是讓我好不習慣啊。”

  而在這之中,最為難受的自然是典韋無疑了。

  “反正對你來說都已經算是老本行了,就安心吧。”

  朱裏隨意的扯了一句,繼續的觀摩起了軍事地圖。

  “天使駕到!”

  大概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忽然有著一聲嘹亮卻有些尖銳的聲音於樊城太守府內響起。

  “蕩寇將軍朱裏何在?請速速接旨!”

  “…麻煩事來了。”

  書房內的朱裏一聽,頓時也是頭疼了起來。

  如果說是曹操派人來的話,她完全不會如此。然而來人是皇帝的近侍黃門宦官,是以天子名頭來此,她就不得不換上朝服,以最佳的禮節來迎接對方了。

  急忙換上一身朝服的她帶著典韋、呂玲綺來到了正堂處,恭敬的跪拜於地,朝著手舉聖旨的宦官俯首道:“微臣朱裏,扣見吾皇聖躬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安!”宦官代替天子回話後,宣讀起了聖旨的內容:“奉天承運..”

  “臣,領旨謝恩。再拜吾皇聖躬安!”

  “將軍,快快請起。”

  宣讀完聖旨後,宦官的語氣頓時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道:“將軍,小的臨行前,司空大人有話讓小的轉托給您。”

  “還請公公直言。”

  雖然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朱裏也不能就這樣使自己的態度也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對方離開樊城前,她都得畢恭畢敬的供奉著這位..爺?

  “司空大人說:”宦官說著,又換了一種語氣,模仿起了當日自己臨行前曹操時的表情道:“小姑娘啊,老夫知道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把樊城事物交托與你有些過於沉重了。”

  “但是老夫現在也沒有多少的辦法,河北的袁本初給予的壓力就有如現在正在管理樊城的你。”

  “所以,切望小心行事。”

  宦官的話語至此戛然而止。

  “還請公公上複司空大人,朱裏定會將司空大人的言語時刻銘記於心,絕不辜負司空大人的厚愛!”

  在天子麵前,朱裏是不會,也不能稱曹老板為“主公”的。

  “將軍,小的身上的任務也已經完成了。就不再叨擾了,先回許都複命去了。”

  “公公慢走。”

  宦官離開後,呂玲綺就不滿的撇了撇嘴,道:“我還以為是要給你升官呢,結果居然不是。”

  “咋地,蕩寇將軍夫人這個名頭,你覺得不太滿意?”

  朱裏白了她一眼,繼續道:“我的官職早就做到頭了,除非哪天幹了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然主公他也不能讓我再進一步的啊。”

  按照官秩品級,雜號將軍再往上,不是特別重要的文職好像就是四征四鎮了。她又何德何能來擔任這等官職?

  “不是,我以為是至少也要給列侯位的。”

  呂玲綺解釋了一下。

  這對朱裏來說又是個新鮮的名詞,所以她沒有搭話而是轉移了話題:“說起來,主公居然是準備把對荊襄的事情暫且的全權交付給我。”

  “這難道不是好事一件嗎?”

  呂玲綺並不覺得這是一件什麽壞事。

  “壞了去了,”朱裏無奈扶額,自打徐庶跟諸葛亮雙雙離開後,她就又回到了身邊沒個聰明人的境地。

  “樊城就三萬人,荊襄算上水師二十多萬,這你要我怎麽玩。”

  “嗯...”呂玲綺也是在這巨大的差距麵前細細的思索了一番。

  就在朱裏以為“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時候,呂玲綺開口了。

  “沒事,我相信你。”

  “…”

  順帶一提,白馬之戰過後,建安皇帝“封賞”了曹操,升他的官職為“大司空”,隨後又在曹操的提議下,河北的袁紹也被加官,為“大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