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可惜不選我
作者:大少爺的眼界      更新:2021-05-14 12:37      字數:3262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可惜不選我

  張寧欲將羅成收到帳前聽用,沒想到羅成張大了嘴巴大叫了一聲。隻有他自己知道為什麽如此失態。

  “你不願意?”張寧微微一笑問道。

  這個笑臉瞬間秒殺羅成,發了一會兒呆後,羅成立即連聲叫道:“我願意,我願意……”

  真不可思議,冷麵寒鐵竟然慌亂起來。

  若是童飛知道,羅成是因為沒有盤纏到不了柏坡,方才投了離他最近的太平道,估計會氣得吐血。

  此時的童飛已在聽第三個亂入人物的信息。

  “叮……亂入第三人,著名宋朝將領荊嗣……”

  “哇……荊嗣,這個牛呀……”童飛讀過荊嗣的事跡,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猛將,差點叫出聲來。

  “叮……荊嗣,武力95,統率89,智力60,政務51,植入身份為曹操最新招募的將領……”

  “嘿!曹啊瞞,你是真心要和我過不去是吧?沒事你去招募什麽猛將,讓我好好在柏坡養活流民不行麽?”聽聞曹操在招募人才,童飛心中升起一股敵意。

  張良告訴過他,曹操之所以一直盤踞在冀州,就是想從柏坡人身上撈取升官的資本,若不是他的部隊被打殘了,可能早就針對柏坡展開行動。現在聽說曹操在招人,很明顯是要積蓄勢力剿滅他們,他如何不生氣。

  “叮……人物介紹:荊嗣著名宋朝將領累立戰功。曆官天武軍校、田重進部將,宋太宗時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陣,拜都指揮使。真宗時,為邠慶、環慶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經150餘戰,未嚐敗北。”

  “乾德初年,響應招募為控鶴卒,跟隨李繼勳討伐河東。李繼勳選擇強悍勇士一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陽寨。荊嗣請求前去,親手斬殺五十多人,敵人燒毀軍壨在夜喪逃跑。逼近汾河,敵將楊業扼守橋梁道路,荊嗣與敵轉戰,賊軍遲過了橋。、殺死楊業所部士兵數以千計,射中楊業的隨從騎兵,獲得軍旗、戰鼓和鎖甲很多,楊業退保城中。他們燒毀南門,奪取羊馬城,箭紛紛射落在麵前。夜晚,幾千敵人逼近營壘,李繼勳挑選五百名勇敢兵士接戰,而荊嗣作先鋒。等到天亮,交戰幾個回合,斬殺和俘虜很多人。荊嗣跟隨宋太祖征伐太原,賊軍來抗拒。焚燒洞子。太祖派遣殿前楊信率領一百人增援,荊嗣參與,率先衝鋒陷陣。太祖召見,補為禦龍直。太平興國初年,三次升遷為天武軍校。太宗再次征伐太原,荊嗣陳訴希望率領一支軍隊先攻,太宗命令他主管城西洞子。太宗巡視軍隊,荊嗣登上城牆,親手殺死幾個賊人,而他的腳被兩枝箭射穿,中了手炮,斷了兩個牙齒。太宗看到他,立即召來賞賜錦袍、銀帶。跟隨征伐幽州,隸屬於殿前崔翰,斬首三十級,補為籠猛副指揮使。這是他的兩個戰例。”

  “果然不凡啊……可惜和羅成一樣不選我……”童飛呼了一口氣,好在李靖四人正在忙碌,沒有聽到。

  “叮……未檢測到有人跟隨荊嗣亂入……”

  “叮……亂入第四人,清末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曾國藩,曾國藩武力40,統率95,智力94,政務95,植入身份為袁紹剛招募的幕僚……”

  “文正公,你還是出世了,可惜了,你不選我……以後我當如何待你呢?”非常敬佩的人沒有亂入到自己陣營來,是很難受的事,而他也知道,亂入的人要跟誰混,他說了不算,隻能被動接受。“算了,目前,還是黃道婆最重要。”想到她的出世,心情方才回複平靜。

  “叮……人物介紹:曾國藩:清末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童飛還是個特種兵的時候,閑暇之餘,經常研究曾國藩的治軍之道,他知道曾國藩提倡把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係等方麵。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而把德放在首位,並把德的內涵概括為“忠義血性”。他提出,“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又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曾國藩認為,“忠義血性”的將領主要應從既受封建禮教熏陶又少官場惡習的儒生士子中去選擇。羅爾綱在《湘軍兵製》中統計,凡姓名、籍貫、出身、職務可查的湘軍將領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眾多的儒生為將,這在曆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將清朝的世兵製改革為募兵製,也是曾國藩建立湘軍的首要一著。他說,“數年來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故決計不用營兵,不用鎮將。”因此,他組建湘軍時,主張不在市民而在鄉農中招募兵員。其用意就是鄉農中招募的兵員樸實壯健,有利於灌輸封建的忠義倫理思想和便於適應艱苦殘酷的戰爭環境。曾國藩還規定,“招募兵勇,須取具保結,造具府縣、裏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鬥清冊。各結附冊,以便清查。”凡無保者,概不招募。曾國藩的這一做法,完全是承襲了明末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募兵思想。曾國藩對綠營的編製方麵也進行了改弦更張。湘軍的編製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營以下設哨,哨以下陸師為隊,水師為船,馬隊為棚。湘軍之始,營以上不再設官,各營全轄於曾國藩一人。其後營數增多,才有統領和分統的稱謂。曾國藩要求以將必親選、兵必自找、層層節製的原則組建軍隊,自統領至兵勇都是逐級進行募選,改變了綠營中“兵與兵不相知,兵與將不相習”的弊病,但也明顯暴露了建立私家軍隊的用心,並從此就開創了近代中國“兵為將有”的先例,軍閥擁兵割據的局麵也就初顯端倪了。

  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苦費心機,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係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製敵。”

  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後世太祖一生很注意這點,曾國藩的“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對太祖影響很大,建軍之初便製定出著名的治軍製度。

  “唉……他還是不選我……”腦海中閃過一條條關於曾國藩的信息,他忍不住一聲長歎……

  長歎不是因為曾國藩沒有加入他的陣營,而是因為想到了袁紹的為人,想到了田豐、沮授的結局,不禁為曾國藩的人生感到擔憂。

  “你就是跟隨昏庸的皇帝也比跟隨袁本初強啊……”袁紹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好謀無斷這個缺點對曾國藩來說是最要命的,這注定著他的很多思想不能付諸於實踐之中。

  “叮……曾國藩沒有攜帶人物出世……”

  “叮……亂入人物播報完畢,請主人注意發現……”係統報完信息悄然退去。

  童飛的長歎引起了李靖的注意,他仔細看了一會兒,感覺主公有點情緒低落,以為是他遇到了什麽難解的問題,於是走過來問道:“主公因何事長歎?”

  他當然不能告訴李靖真實原因,稍想一下說道:“某之所歎者,天下黎民之苦也!”

  雖是借口,但他為天下受苦百姓憂慮是真。李靖聽了童飛話,心中激起千層浪,他投童飛最大的因素是報恩。現在聽出童飛胸懷天下百姓,這不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主公麽?李靖出身低微,受足了民間之苦,他立誌要為受苦受難的百姓做一番事業,一直以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帶他為勞苦大眾做事的人,沒想到他還真在對的時候遇上了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