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暫終
作者:未聞墨卿      更新:2021-10-16 04:41      字數:2183
  秦王政九年秋,初掌大權的秦王嬴政力排眾議,頒布了三道王命。

  其一,委任魏人繚為秦國最高軍事武官國尉,掌管大秦軍政。

  其二,冊封陰陽家右護法月神,為大秦護國法師,並修建百尺危樓——摘星樓,作為供奉護國法師的建築。

  其三,冊封前太醫院院副古尋,為大秦國師,兼太子太傅,教導長公子扶蘇——說明一下,國師和護國法師是不一樣的,後者的簡稱是護法,前者隻能存在一個,而後者可以存在多個。。

  這三道王命,都遭到了群臣反對,冒死直諫者繁多,甚至包括左丞相啟,右丞相顛(別糾結他叫啥,曆史上就大概留了個名,姓氏不詳),都出言懇求秦王三思後行。

  三公九卿之中,唯一一個沒出聲的,就是才升上來的廷尉李斯,他跟個透明人似的,站在群臣之中,一言不發。

  當官講究個和光同塵,不過李斯是個幸進的破格提拔之人,跟誰都不熟,沒必要急著和同僚打成一片,先安靜一段時間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三道王命中,反對聲最小的是第一道。

  魏人繚雖然此前名不見經傳,不過嬴政決意提拔他之前,特意讓幾位重臣和他會麵過,一番唇槍舌劍的親切友好交流,有幾個大臣還被刺激的不輕,這讓熊啟等人對其人的能力不做懷疑,但是國尉乃是秦國最高武官,盡管嬴政隻封官,不賜爵,可大權依然不可輕許。

  所以他們反對,但是又不算太反對。

  反對力度其次的是第二道,月神出身陰陽家,算是諸子百家的高人,理論上封個護國法師倒沒什麽。

  問題是這人太年輕啊!

  年不及二十的小姑娘,貿貿然封個護國法師,在熊啟等群臣看來,太不端重,過於輕佻。

  最後就是古尋的封賞了,滿朝文武,幾乎全票反對,隻有李斯投了棄權票。

  用熊啟反對的話來說,簡直離譜!

  哪有從太醫院副這個職位一下子蹦到國師的?

  更離譜的是還兼職太子太傅!太子都沒有,哪裏來的太子太傅?

  這道王命在眾朝臣看來簡直就是胡鬧。

  當然了,冊封古尋為太子太傅,同時又讓他教導長公子扶蘇,卻偏偏不冊封扶蘇為太子,這個別扭至極的命令,在諸位朝臣眼裏,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王想封長公子為太子,但是因其庶出的身份而做的迂回措施,給他們這些朝臣留些餘地,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等到真冊封的時候,別再跳出來鬧幺蛾子。

  楚國一係的勢力,也就是熊啟那一派的人照理說是樂於見到生母是楚國公室的扶蘇成為太子的,但是嬴政畢竟沒把話說死。

  萬一……他這麽做單純的隻是把扶蘇早早的豎成靶子呢?

  秦國內部可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對聲勢日漸壯大的楚國一係不滿的,難保這位秦王心裏沒產生什麽其他的想法。

  最終熊啟率先反對了此命令,其餘楚國一派的力量自然緊隨其後,而朝堂上的其他派係自然不願意見到扶蘇登上太子之位,哪怕裏麵有可能藏著坑也不行,所以也跟著反對。

  不過也沒什麽意義,嬴政管你這那的?

  寡人既然下了令,你們就老老實實的照辦便是,於是最後力排眾議,強行將命令頒布了下去。

  不得不說,自秦以後,漢,晉,唐,宋,明……曆朝曆代的天子,其威視愈盛,可權柄卻愈弱。

  到了明清,大臣們甚至都不能目視皇帝了,至於見麵五體投地行跪禮之類的自不必說,然而君權和臣權之間的爭鬥卻愈發厲害,皇帝往往要有所妥協。

  反倒是先秦諸王,說啥是啥,亂七八糟的繁文縟節沒多少,權力卻是實打實的盡握掌中。

  書歸正傳,與這三道王令一同被秦國君臣商討的,還有呂不韋的罪狀。

  不過本該掀起潑天風浪的文信侯之案,卻顯得有些寂然無聲,一來是鐵證如山,容不得呂不韋垂死掙紮,二來是呂氏黨羽已經被嬴政提前借著嫪毐案給收拾的差不多了。

  群臣也是早有預料,畢竟呂不韋這段時間的異常表現很紮眼,嫪毐淫亂宮闈,犯上作亂的時候他稱病不出,自家王上借著嫪毐案剪除呂氏黨羽,他還稱病不出,再加上他和趙太後那點破事,大家也就都心照不宣了。

  等著他倒台就完事了。

  當然,看在他過去的功勞的份上,還有幾個厚道人為其說了兩句好話,勸說嬴政手下留情雲雲,算是挽尊。

  嬴政也接受了,呂不韋的勢力現在確實遭受了重創,但是不代表他真的任人宰割了,要是現在就下死手,場麵上恐怕不好看。

  況且他才剛掌權,就把相國呂不韋給直接銷號處理,顯得吃相有些難看。

  最終,秦王下令,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牽涉嫪毐謀逆案,念其對大秦勞苦功高,隻免除其相國之位,著令立刻返回河南封地。

  順便,嬴政還以相國權柄過重,不宜輕許為由,暫時廢除了相國一職,從此以後,秦國的百官之首就真的是左丞相熊啟了,當然他的權力遠沒有相國那麽大。

  就這樣,曾經風光無兩,權傾朝野的大秦文信侯呂不韋,灰頭土臉的返回了自己河南洛陽的封地。

  若說落魄,他似乎算不上,即使是返回河南封地,他身邊也跟隨了大量的門客,前呼後擁,熱鬧非常,似是鮮花著錦,山東六國也紛紛向他明裏暗裏拋橄欖枝,試圖招攬他。

  看起來仍舊頗為風光。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他在秦國國民中的聲望卻墜至了冰點。

  曾經的百姓對其普遍交口稱讚,畢竟他對秦國確實可以說勞苦功高,功績彪炳,但是現在……禍亂宮闈的賊人,私通太後,放任逆賊作亂……等等名頭都扣到了他頭上。

  秦國的王後做出這種事,丟臉的遠不隻是嬴政一人,全國百姓都跟著一起呢!

  對於算是罪魁禍首之一的呂不韋,大家自然不會嘴下留情。

  當然,人家半點也沒冤枉他,隻是下意識的忽略了他曾經的功勞。

  這也沒啥,本來……功過便是不能相抵的。

  不過這些暫時對古尋影響還不大,因為此時的他已經踏上了遠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