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韓國背刺,趙國撤軍
作者:3對心      更新:2021-05-10 01:34      字數:3487
  函穀關內。

  嬴政與呂不韋相對而坐。

  “大王,這好像是自當初滅東周之後,我們第一次難得的獨處。”

  呂不韋幽幽感歎一聲。

  “相邦身兼國事,事務繁忙,自是不像寡人太子時這般清閑。”

  嬴政一臉微笑。

  “哈,那大王如今繼位,未來的日子怕是難以清閑了。”

  呂不韋輕笑一聲,隨意說道。

  但看似隨意的話語,從呂不韋這樣的人口中說出,絕不會入表麵這麽簡單。

  比如這句話,就是在試探嬴政對他的定位。

  雖然嬴政年幼,但呂不韋可不敢小看。

  嬴政將手中棋子放下,淡淡道:“寡人年少,還需多加學習,而有相邦在,國事依舊,想必相邦也不會讓寡人失去學習的時間。”

  “為大王效命,不韋必竭盡全力。”

  呂不韋立即躬身表示忠心。

  “好了,不談這些,就讓我們好好看看這位名揚天下的信陵君的氣魄!”

  “以及楚國與燕國的驚喜吧!”

  嬴政緩緩站起身,望向遠方。

  如今函穀關內的兵力並沒有信陵君想的那麽多。

  但是信陵君不敢賭。

  ……

  沒幾天,秦軍便靠近韓軍。

  但是離著數十裏便止步,直接派人去通傳消息。

  邀請姬無夜前來秦軍營帳與會。

  得到消息的姬無夜雖然遺憾秦軍主將未至,但也明白這才正常。

  “諸位,如今秦軍主將邀我前往秦軍營帳一會,你們有何意見?”

  姬無夜直接問道。

  他當然不可能去。

  雖然現在秦軍未必知道韓軍早已背叛,但是他可不想以身犯險,身入其中,萬一發生危險,就來不及了。

  姬無夜是惜命之人,他如今是韓國上將軍,統禦韓國所有兵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是相國張開地也有所不及,自不會冒這個險。

  但是秦軍一方又不得不回應。

  不然豈不明擺著告訴我們有問題嗎?

  “這……”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討論,大家都知道姬無夜不可能去,所以都勸說姬無夜不能去,這讓姬無夜很滿意,最終,姬無夜目光落在了白亦非的身上。

  白亦非是他的副將,又是韓國的侯爵,地位高,代替他再合適不過,也不會讓秦軍起疑。

  感受到姬無夜的目光,白亦非麵色微變,隨即心下歎息一聲,緩緩站起身,“不如就由末將前往一會秦將,也好探查秦國底細。”

  “這太危險了,我豈能讓白將軍冒險。”

  姬無夜一臉虛偽地道。

  白亦非故作不知,依舊嚴肅,“上將軍乃全軍統帥,自不可輕離,而與秦會盟之人身份絕不可低,亦非既為副將,當代上將軍與秦會盟。”

  “既然如此,那麽此次計劃成功還是失敗,就交給白將軍你了。”

  姬無夜聽罷,一臉‘感動’。

  兩人虛與委蛇一陣,白亦非便帶著幾個親信離開。

  ……

  秦軍陣營。

  背靠山脈,前軍麵向韓軍所在位置,沒有絲毫懈怠放鬆,一副隨時作戰的模樣。

  而在中軍營帳內,蒙武也見到了一身甲胄的白亦非。

  “在下韓國血衣侯,這次會盟韓軍副將,不知閣下是……”

  白亦非眯眼打量著對麵的中年人,然後狐疑的掃了一眼對方身後,沒有看到蒙驁,不由眉頭一皺。

  雖然他也沒見過蒙驁,但顯然對麵之人的年紀不是蒙驁,除非對方能夠和自己一樣青春永駐。

  “蒙武。”

  蒙武淡淡說道。

  “原來是蒙武將軍,不知蒙老將軍何在?”

  白亦非心下恍然,同時問道。

  “父親?”

  蒙武古怪的掃了一眼白亦非,淡淡說道:“白將軍怎知這次援韓主將是上將軍呢?”

  “這……”

  白亦非臉上頓時浮現一抹尷尬,他太著急了。

  而且在秦國一般能統帥二十萬大軍的,唯有蒙驁、王齕這等老將,小一輩的蒙武、王翦都沒有這種機會,即便是呂不韋當初出征東周國也不過帶兵十萬而已。

  所以得知秦國派出二十萬大軍入韓,他們這些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蒙驁統軍。

  如今一聽蒙驁不在軍中,白亦非心下頓時一沉。

  “不妙,蒙驁不在這裏,他現在又在哪裏?”

  ……

  在嬴政到函穀關的第二天,蒙驁便神秘離開,匯合另外一直隊伍。

  而在秦韓兩軍接觸的時候。

  蒙驁也匯合了另外一支大軍,成為主帥。

  蒙驁並未因為這支軍隊人數少而有意見,畢竟他這一次要做的可不止是奪城了。

  更何況另一邊,自己的兒子蒙武也率領著二十萬大軍。

  雖然說蒙武不如自己,但是這麽多年的經驗,也不是蓋的,更何況蒙武也不需要剿敵獲勝,隻是拖延而已。

  ……

  白亦非並未離開秦軍帳營,而是被友好的留下商談如何驅逐韓國被聯軍攻占的幾座城池內的敵軍。

  見此白亦非也隻能命人去通傳消息,告訴姬無夜自己不回去了。

  而這個時候,魏無忌也匯合了之前佯攻韓國,奪取了幾城的趙魏十萬大軍。

  二十萬大軍匯合,魏無忌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此刻他手中兵力已經不比秦軍少。

  第二天。

  蒙武便帶著二十萬秦軍兵臨城下,韓軍也在左側,隻不過與秦軍涇渭分明。

  大戰隨之爆發。

  秦軍弩箭如雨,緊隨其後弓箭鋪天蓋地,隨後雙方開始碰撞。

  白亦非此刻被安排在秦軍之中另一輛馬車上。

  他此刻正在盤算,自己現在能不能殺了蒙武,然後回到韓軍陣營。

  但最終掃了一眼對方身邊的護衛,隻能壓下心中的念頭。

  做為一軍統帥,蒙武身邊的護衛力量絕不少,而且實力也很強。

  遠不是剛剛繼承爵位的他可以撼動的。

  尤其這裏是秦軍中軍,周圍都是秦國的精銳,他敢出手,怕是難以生離。

  隻要五百精銳結成軍陣,即便是一流高手也要退避,更何況是幾萬幾十萬。

  宗師來了都要歇菜。

  戰車上,姬無夜正在盤算出手的合適時機,如何能夠給秦軍帶來重創。

  他現在已經別無退路。

  而且他還不知道燕楚撤軍的事,這個消息魏無忌隱瞞了。

  不然韓國看見不妙,必然不敢下決心。

  說不定隨時會背約。

  信陵君自是不敢賭。

  尤其韓國本就是首鼠兩端之輩。

  連續三天攻城之後,姬無夜終於找到秦軍空虛之處,加上信陵君以當初韓王簽訂的王書逼迫,終於出兵攻秦。

  但很快,姬無夜就感覺不對,秦軍好像早有準備,他的突然襲擊,明沒有造成他想象之中的戰果。

  而在韓軍偷襲秦軍之後,蒙武則開始有序撤退。

  混亂之中,白亦非終於找到機會脫逃。

  其實最近秦軍的變化他都看在眼中,早已知道不對,奈何附近幾千人看守,讓他沒有逃離的機會。

  這次雖然韓軍沒有造成想象之中的戰果,

  信陵君也命全部大軍壓上,追擊秦軍,想要保住這難得的勝果。

  但幾十萬人的大戰,不是那麽好掌控的。

  而秦軍也並非潰敗,而是有序撤退。

  三十萬對二十萬大軍,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

  同一時間,王齕當初進攻趙國的大軍,在蒙驁戰敗之後,一直囤積在趙國邊境,這個時候也開始侵擾趙國邊境。

  不久之後趙王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這次聯盟,趙國出了二十萬大軍,防守邊關的力量本就不足,遇到王齕這種手握十數萬大軍的宿將,頓時出現敗退,好在有廉頗,擋下了王齕,不過廉頗手中兵力不足,隻能防守。

  而王齕雖有近十萬兵馬,卻也無法攻陷廉頗鎮守的城池,雙方隻能僵持。

  一時竟是展現出了當初長平之戰前期的局麵。

  那個時候秦趙主將便是王齕與廉頗,直到最後趙國換上了趙括,而秦國也暗中換上了白起,這才導致趙國大敗。

  不久之後,趙王也得知燕、楚背約,竟然撤軍的消息。

  緊隨其後,秦國使者便酒醉透露消息,說是燕國與秦國已經暗中結盟,準備攻打趙國,平分疆土。

  燕、趙本就有仇,又是相鄰,這百年來沒少交戰。

  隻所以近些年趙國如此仇恨秦國,還是因為白起在長平一戰坑殺趙軍四十萬所導致,讓趙國對秦國的仇恨壓過了對燕國的仇恨。

  但不代表趙國會因為合縱就不提防燕國。

  尤其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當初長平之戰後不久,燕王喜便派丞相來為趙王賀壽,回去之後就勸說燕王喜說趙國年富力強的人都死在了長平,孤幼還未長大,正是發兵的機會。

  之後燕王喜便果斷出兵,而嬴政也是再這一年的邯鄲出生。

  後來趙王用廉頗打敗了燕軍,殺了燕國丞相栗腹,圍困燕都薊城,後來樂乘也一同圍困燕都,這才逼得燕王求和。

  因此趙王一聽燕國撤軍,加上前線還傳來燕國正在燕趙邊境囤積兵馬之事,趙王立即命人回援。

  “該死的燕國,無信的燕王,竟然背棄盟約,想要偷襲我趙國,快命人通知龐煖,速速回援。”

  趙國現在沒有多少兵馬,趙國人骨頭硬,但是當初長平一戰已經是打斷了脊椎,這十年來休養生息,雖有恢複,但遠遠比不上全盛時期。

  更何況現在還有一部分兵力在代郡防禦匈奴。

  這次出兵二十萬合縱,已經是趙國如今能動用的大部分兵力。

  【好吧,戰爭戲真的不會描寫,就到此為止吧!哭……】

  門: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