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思考
作者:紅塵風      更新:2021-07-07 09:39      字數:2778
  麵對張冠羽的拉球,小林良平絲毫不慌,反手再削。

  ??反手長膠削球,又是向下摩擦,過來的球不怎麽轉,張冠羽並不畏懼這種變化,快速地挪動腳步用前衝弧圈變線進攻對方的正手位。

  ??而這種進攻又一次被小林良平一個回身用正手削球輕鬆化解,接著他便開始一點點退台。

  ??張笑風再拉,小林良平再削。

  ??張冠羽改變球拍角度,改變拉球的旋轉,小林良平再削。

  ??張冠羽再改變拉球落點和旋轉,小林良平中午不慎削下網了。

  ??張冠羽終於贏得一分。

  ??一分贏的如此不容易,張冠羽覺得自己的這場比賽前途迷茫啊。

  ??不知道為啥,周濤、楊律仁他們幾個都特別喜歡打削球手,可是張冠羽覺得,削球手才是最不好打的,先不說容不容易得分,關鍵是費勁呐!

  ??自己這邊累得氣喘籲籲的,半天了也就得那麽一兩分,人家就光顧削就行了,相對於自己這邊來說輕鬆得不止一點。

  ??接下來張冠羽還有一次發球機會。

  ??將球高高拋起,張冠羽發出了一個速度非常快的側上旋球,直頂在小林良平的反手位角落,讓他很不好發力。

  ??不過小林良平隻是微微後撤一步,反手長膠照常向前推擋一拍,又一次將乒乓球推向了對麵的反手位。

  ??乒乓球速度不快,但是帶著一股下旋,不太好處理,張冠羽沒辦法,直接反手擰拉直線打算突擊一拍。

  ??乒乓球突然而然的變線讓小林良平沒能反應過來,這下子也沒辦法完美地將球削過去了,隻能是看看放了一個不高不低沒什麽威脅性的高球。

  ??要說放高球的吊球技術,如果掌握地足夠好了也可以非常致命,就比如加藤幸平的放高球技術,還有之前的一位法國退役球員,打出的吊球曾經甚至讓李亮都覺得很難打,連連吃虧。

  ??要說吊球和放高球實際上就是一個類型的技術,放高球是在完全被動地情況下才使用的吊球技術,但是普通的吊球則是為了得分而可以使用的技術,二者差別還是比較大。

  ??而小林良平這一個放高球就真的隻是放高球,因為他目前來講就是被張冠羽突然的反手擰拉打得沒有招架之力了。

  ??張冠羽哪兒能給他緩過來的機會?不等球完全彈起來張冠羽就一個快攻將球再一次打向對麵的反手位。

  ??小林良平這下終於是不行了,壓根沒跑過去,直接放棄抵抗了。

  ??張冠羽連得兩分。

  ??稍微原地蹦跳著活動了一下,張冠羽準備接小林良平的發球。

  ??輕輕將球拋起,小林良平發出了一個非常轉的下旋球到張冠羽的反手位。

  ??張冠羽沒敢搓球,害怕搓下網,直接進攻更是沒有把握,索性先托接一拍,將乒乓球拖起送出,相當於就是抬了起來。

  ??不過張冠羽掌握的力道剛好,球的弧線很低,也給不了小林良平太好的進攻機會。

  ??小林良平再一次用反膠那一麵回搓一拍。

  ??這樣過來的球不轉,被張冠羽直接用台內擰球進攻正手位得分。

  ??張冠羽連得三分。

  ??小林良平還有一次發球機會。

  ??依舊是下旋球發到張冠羽的反手位。

  ??張冠羽托接一拍。

  ??小林良平這次用反膠推,讓球直接頂向張冠羽的反手位,張冠羽不想陷入被動,就隻能強行地側身拉球了。

  ??小林良平迅速近削一拍,將球路快速變化向對麵的正手位,速度極快,算是削球手地主動進攻了。

  ??張冠羽此時還在反手位,要到正手位需要一段時間,可是此刻的情況貌似已經來不及他撲過去了,張冠羽已經用了最快的速度,來到正手位之後依然還沒來得及接球,乒乓球就已經落地了。

  ??這樣,小林良平拿到一分,雙方比分變為一比三,換張冠羽發球。

  ??張冠羽還是發側旋球到對方的反手位。

  ??畢竟對方的反手膠皮是長膠,發球的旋轉也就沒有那麽高的要求了,反正不管張冠羽發什麽球,小林良平都隻需要簡單地一擋而已。

  ??這一次小林良平將乒乓球擋回來之後,張冠羽沒再急著突襲進攻,而是改用高吊弧圈球製造旋轉,等到乒乓球落得差不多了之後再出手,使其在飛行過程中產生弧圈效果。

  ??小林良平腳下調整位置,而後退台彎腰,用非常流暢標準的正手削弧圈球動作回球,乒乓球輕盈自然,幾乎是貼網而過,落在對麵的案子上。

  ??這一球小林良平削得很轉,顯然是在給張冠羽製造拉球難度。

  ??但這種程度的難度對於張冠羽來說實在是輕而易舉,畢竟基本功擺在那裏,拉起球來就會相當輕鬆。

  ??張冠羽再次高吊弧圈拉一個側上旋到對麵的反手位。

  ??乒乓球落在案子上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球路變化,小林良平也沒有著急,在完全判斷清楚之後才出手削球。

  ??張冠羽同樣發揮穩定,不急不躁地跟隨球的線路再次滑步拉球。

  ??削球打法的巧妙就在於觸球位置和發力方向的不同,使得打出的球旋轉落點速度多樣性極強。

  ??在張冠羽又一次拉球之後,小林良平改變了削球的擊球位置,球拍更加立起一些,擊球點靠近球後部,這樣削出的球速度比較快,旋轉比較弱,如果張冠羽不能判斷清楚的話,恐怕就會吃虧了。

  ??但是張冠羽判斷起這種球來還是沒什麽壓力的,依舊以高吊弧圈變線進攻。

  ??小林良平一計不成,也不著急,就這麽繼續削球。

  ??張冠羽作為攻球手,當然希望能夠快點結束戰鬥,畢竟每一拍都是體力的消耗,奈何這小林良平就在距離案子幾米遠的位置怎麽都打不死,讓張冠羽的耐心都有點兒不夠了。

  ??而且張冠羽發現,自己光是通過變線,變前衝和高吊弧圈以及旋轉進行進攻還是不夠,不足以讓小林良平應接不暇。

  ??“怎麽才能打出更多變化呢?”張冠羽思考著,覺得或許可以在拉球的弧線、擊球點和力道上做文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