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別來無恙
作者:和一      更新:2021-04-30 04:54      字數:5237
  長安通往蜀地的官道上,六衛禁軍排成一條長龍,長龍中間近千車馬浩浩蕩蕩,排在最前的車攆上坐著身穿龍袍的李隆基,往後車馬依著地位高低載著皇親國戚、朝廷要員。

  整個隊伍除了腳步聲、馬蹄聲、車軲轆聲聽不到絲毫其他聲音,所有人心情失落到了低穀。

  將士們士氣低落,神色木訥像是一具具丟了魂的人偶。

  盛世大唐,擁兵百萬,二十萬叛軍作亂大半年而已,洛陽淪陷、潼關失守,身為禁軍卻棄城而逃,每個將士心裏都憋著一口鬱悶惡氣。

  好些將軍憂心忡忡,如今整個軍隊就像一團愈凝愈重的烏雲,看似平靜無聲,一個弄不好便是雷霆醞釀。

  好些將士看向楊國忠的座駕隱隱充滿殺機。

  若不是這奸相蠱惑聖上逼哥舒翰將軍出戰,潼關天險二十萬大軍豈會失守!

  六月的日頭毒得很,尤其這幾日就連風都是熱的。在這樣的天氣下趕路簡直就是受罪。

  坐在馬車裏還好,最起碼日頭曬不到,可將士們不僅被暴曬,還要披甲提槍,本就低落的心情難免更差。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聰明人和蠢貨的區別,隨行近千車馬,除了一些個後宮嬪妃、皇親國戚的車窗大開車簾掀起,文武百官中開窗掀簾者不足二十人。

  亂世無法典,任你天潢貴胄亂世裏也是賤命一條,將士們本就心有怨懟,若還按以往一樣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一旦將士嘩變,倒黴的就是這些人!

  這他娘的是逃難不是春遊!

  ……

  一路無話,時間到了下午。

  一刻未歇,將士們都很累,可還是咬牙堅持,哪怕心中再有怨言,陛下還是陛下,大唐的天。身為禁軍,護衛陛下周全,是每個禁軍的天職。

  這時,一路上始終策馬護在居中一亮普通馬車兩旁的兩位將軍突然抬頭東望。

  仔細一瞧,兩位將軍分明就是喬裝的一僧一道。

  能引起他二人的警覺,來者自非普通人。

  果然,東邊天際那顆芝麻小點兒越來越大,快到令人咋舌。

  一僧一道神色變得極其凝重,來者速度太快了,這意味著對方修為一定極高,而任二人使出壓箱底的手段,神識也窺不破來者真容,便說明對方修為絕對在他們之上。

  黑袍,難道是魔門賊子?

  不漏真容,隻怕是敵非友!

  “陛下有高手飛來。”一道神識傳音。

  既然對方修為高強,隻能寄希望於龍氣了。

  二人倒不是畏戰,而是害怕來人拿將軍將士下手,顧不過來。

  “停!備戰!”

  不用一僧一道提醒,禁軍將軍們已經看到空中來人,沒法子那人實在太快了。

  六衛禁軍令行禁止,停步,轉身,提槍,握刀,一氣嗬成。

  神色木訥的將士們宛如回了魂一般,一臉堅毅,視死如歸。

  這幾日太憋屈,哪怕是那修仙者,一戰便是,大不了一死而已!

  低沉的殺氣不斷醞釀。

  隻是當看清來人相貌時,將士們臉上閃過一絲迷茫。

  當然也隻是那麽一瞬間,身經百煉的禁軍絕非浪得虛名。

  哪怕來者是龍雀衛方圓大將軍。

  可龍雀衛早被定為叛逆!

  最吃驚是一僧一道,作為當年被騙去東海逛了一大圈的參與者,二人最清楚方圓、龍雀衛被定叛逆,四海通捕是怎回事兒。

  方圓,不是被龍門騙至東海斬殺了嗎?龍門如此大費周折,他怎會還活著?

  這是來找陛下算賬?

  “諸位,別來無恙!”

  方圓無視箭弩拔張的禁軍,以及一僧一道等人的如臨大敵,朗聲道。

  一時之間,鴉雀無聲,不認識方圓的不知如何作答,認識方圓沒臉作答。

  方圓自嘲一笑,“看來,諸位不想再見到方圓啊。”

  看著滿麵塵土的禁軍們,方圓嗬嗬一樂,“諸位過得不怎麽好啊?”

  一人淩空,壓得萬人無聲。

  “豎子安敢放肆?還不滾!”這時,一位不顯山不露水的老者,突然飛出馬車,周身氣息大放,化神境威壓直逼方圓而來。

  方圓一點兒都不奇怪,李隆基身邊藏著一位化神境,莫說一個就是突然跳出來十個方圓都不奇怪,不僅如此,方圓還懷疑那困住不死魔軍的八位山野散修都很可能是朝廷人馬。

  “若老子不滾呢?”方圓麵色一變,一掌虛握,就見前一刻還耀武揚威的老者,竟好似被一隻無形手掌握住脖子,隔空提起,然後就便那樣被提到方圓麵前。

  老者麵紅耳赤,既是被捏的,也是被氣的。

  修為通天的他還從未這般丟人過,更何況還是被一個小輩,當著幾萬禁軍的麵,像提小雞兒般提起。

  此情此景看得一僧一道心中一悚,以他們對方圓的了解,平日裏雖是不怎麽著調,但斷不會以下犯上,二人雖神色凝重,心裏卻始終沒覺得方圓會動手。直到這時二人才清楚地意識到朝堂這些年所作所為對方圓究竟意味著什麽。平心而論,若換做是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

  “豈有此理!豎子安敢……”化神境老者絲毫沒有生死落入人手的覺悟,還是那般趾高氣昂。

  方圓抬手就是一巴掌抽在臉上。

  半步大乘含怒下的一巴掌,打得老者腦殼發悶,忘記言語。

  方圓將其提到眼前,凶神惡煞地盯著化神境老者雙眼,“你說老子敢不敢?”

  化神境老者心神悚然,近在咫尺所以他能清楚地看到方圓眼裏深藏的殺機,恍惚中給人一種殺機濃鬱到凝滯的錯覺,他毫不懷疑若再招惹方圓,方圓就會一把擰斷他的脖子。

  下麵幾萬雙眼睛盯著,認慫就是丟人到家,不認慫便性命不保,化神境老者一時間進退兩難,終是一句話都沒敢再說。

  方圓心裏有怨氣,隻能怪化神境老者倒黴,偏裝大尾巴狼撞到槍口上。

  這一巴掌與其說是打在化神境老者臉上,不如說是打在李隆基這位大唐天子臉上。龍雀衛辛辛苦苦替朝廷賣命十餘年,危難關頭卻慘遭拋棄,上千號兄弟慘死於非命這筆賬大唐也有份!

  方圓怎可能對李隆基無怨言?

  若天子未拋棄龍雀衛,哪來四年半無休止追殺?就算陛下你要以大局為重,那也不至於龍雀衛遇襲的第二日便舍棄吧?陛下所作所為令龍雀衛寒心,方圓聽後更寒心!

  不過,在長安城這座大染缸裏泡十餘年的方圓,不再是當年初來長安的草莽少年,雖對朝廷失望之極,但絕不會被仇恨蒙蔽雙眼。冤有頭債有主,該死的是龍門、魔門,朝廷與天子隻是做了明哲保身的隨波逐流罷了。退一萬步來講,也不過是帝王無情,若龍雀衛與龍門實力掉個個,天子絕不會拋棄龍雀衛。

  種種作為,方圓都可以理解,但絕不接受!

  ……

  言歸正傳,此刻的場麵,對朝廷一方而言著實難看了些。方圓淩空而立,手提暗中坐鎮的化神境老者,六衛禁軍如同擺設,皇親國戚、文武要員隻能眼巴巴幹看。

  一人威壓萬人!每個人臉色都不好看。

  最前車攆上那位身穿龍袍的李隆基嚇得瑟瑟發抖。堂堂大唐天子當然不至於如此不濟,真正的李隆基其實一直坐在一僧一道寸步不離的那架馬車裏,這個不過是與李隆基長得九成相似的替身罷了。

  事態如此,李隆基不得不露麵了。

  他在高力士攙扶下走下車攆,抬頭望著方圓歎息道:“方圓放了蓋老,有什麽衝朕來。”

  望著那何止蒼老了十歲的天子,方圓心裏突然很不是滋味,放開了天子口中的蓋老,一句“陛下安好?”卻哽在喉嚨說不出。

  物是人非。

  當年君臣分別,還在那興慶宮裏,君王高坐九五之位,下臣奉命尋覓蓬萊仙島。

  如今君臣再見,卻在避難途中的官道上,君王站在地上,已非臣子的下臣淩空而立。

  嚴陣以待的將軍將士直到聽到陛下聲音才知道陛下下車露麵,一時間刀槍緊握將天子團團圍起,盯著方圓視死如歸。

  李隆基蕭瑟一笑,揮了揮手道:“都退下吧,你們擋不住他的,他也不會行刺朕。”

  在李隆基看來,方圓此來當然是興師問罪,他完全可能理解,若換做是他也會如此,說不定比方圓還要落井下石,因為至少方圓沒有仗著修為亂殺一氣,僅僅扇了出言不遜的蓋老一記耳光而已。

  至於方圓行刺,那是萬萬沒有可能,他李隆基雖在避難但還是大唐天子,龍氣尤在,乃修仙者克星。他這個大唐天子,凡夫俗子反而可以行刺,修仙者但凡露出歹意,龍氣便會自主守護。

  任你修仙者再強修為,在龍氣麵前也是紙糊一般。

  “陛下!”禁軍哪敢聽令,反而圍得更緊。

  李隆基當然感動,隻好正色道:“眾將聽令,朕命令你們退開,給方圓讓出道路。”

  雖無顏以對,但方圓既然來了,理當見上一見。說到底終是大唐虧欠於他……

  “遵命!”禁軍再不情願,也隻得讓開道路。

  方圓心中一歎,飄然落地,在兩側將士虎視眈眈的目光下,走向曾經的君上。

  闊別六年之久的君臣終於近身相見。

  滄海桑田,頗為尷尬。

  方圓不言不語不拜,靜靜地望著白發橫生、一臉苦笑的大唐天子,心中突然有些悲涼。

  當年的陛下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李隆基帶著自嘲笑道:“方圓,別來無恙?”

  方圓喉嚨發癢,眼眶發酸,可龍雀衛六年遭遇擺在那裏,豈敢忘卻。

  “叛逆方圓,魔門聖子,見過大唐天子。”

  李隆基自聽得出方圓話裏的怨氣,的確是他愧對方圓與龍雀衛,可若回到那時再選一次,他依舊會舍棄龍雀衛。帝王無情,帝王亦會身不由己。若他不是大唐天子,他定會指著龍門鼻子痛罵,為龍雀衛討回公道,可誰叫他是大唐天子。

  他問心有愧,但無悔!

  李隆基苦笑:“你小子是專門來寒摻朕的。”

  方圓無聲地搖了搖頭。此情此景他心裏何嚐又好受?

  方圓強笑道:“安祿山已經替龍雀衛出氣了。”

  左右臉色微變,李隆基卻是哈哈大笑,“連化神境的蓋老都能隨意拿捏,你小子果然不愧為巫延先生高徒。”

  李隆基心裏明白,方圓能如此直白地提及安祿山,證明心裏並沒有那般恨他。

  聽到李隆基提起師父,方圓不由得一陣恍然,尤記得當年初來乍到,被千麵幻君逼入絕境,就是憑那塊師父給的蟠龍玉佩,得陛下另眼高看,入朝為官。

  方圓自嘲道:“被龍門困在東海六年,到底是給師父丟臉了。”

  左右禁軍將士不是傻子,從方圓與天子的話中聽出了玄機,原來當年另有隱情,方大將軍當年是被龍門所害,並非真正的魔門聖子,那麽龍雀衛也就不是魔門走狗?

  李隆基悵然一歎,“如今修為這般高,朕真心替你高興。行了,笑話你也看了,該有的陣仗也給你擺了,既不是來寒摻朕,就回去吧。”

  二人相見,終是尷尬。李隆基還要趕著避難。

  方圓點點頭,“辦完正事就走,方圓也不願看陛下這張臉。”

  李隆基瞪了一眼,“你小子可別得寸進尺啊!朕畢竟當了你小子十幾年的陛下。”

  方圓笑了笑,正色道:“此番前來,有一事相求。請陛下寫一道聖旨,為方圓與龍雀衛平反。再請一道聖旨,封方圓一個月的一字並肩王!”

  李隆基微微皺眉,方圓所求他隻料到一半,可二者都不大好辦,有道是君無戲言,為方圓與龍雀衛平反有損大唐顏麵,何況還要封方圓一字並肩王,莫說一個月,一天都於大唐難看。

  李隆基歎道:“龍雀衛全軍覆沒,你如今閑雲野鶴,要來這些又有何用?”

  李隆基心裏難免有怒氣,在他看來方圓此時頗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

  方圓一眼便看出李隆基所想,無不失望地笑道:“方圓蠢笨,願以一己之力攔不死魔軍於長安城外直到身死道隕。以此來換龍雀衛清白,陛下可願否?”

  “你……”李隆基愣在當場。李隆基知道方圓說的真話,可大唐如此待他,他竟還願守衛大唐……李隆基一時有些難以接受,心裏五味陳雜。

  方圓又道:“一字並肩王乃是為了借助大唐氣運,陛下若是覺得一個月太長,封半個月就行,說實話,應該撐不住半個月。”

  “方圓……朕……唉……朕愧對你,愧對龍雀衛!”李隆基仰天長歎,老淚縱橫。

  腦海中君臣相處的一幕幕一一浮現,若非此番相見,都快忘了方圓曾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

  李隆基感慨萬千,國難當頭,文武百官莫不是著急自家性命,就連他這個天子都棄城逃命,誰成想到當年被他無情舍棄的方圓,不計前嫌,放著幾千年神仙不做,要與龍門聞之喪膽的不死魔軍拚命。

  以德報怨,讓他這位天子情何以堪?

  方圓說罷,不再言語,無論天子是否答應為龍雀衛正名,封他半個月的一字並肩王,他都會去長安。

  有當然更好。大唐氣運雖然隨著安祿山的造反不斷衰減,可在長安城還是有些用處,兩萬不死魔甲滅之難如登天,方圓沒有絲毫把握,所以才不想放過任何一點兒增強戰力的可能,一字並肩王就是其一,可得大唐氣運眷顧。

  沒有也無所謂。他隻是會對這位大唐天子徹底失望。

  李隆基摸一把眼淚,朗聲道:“大將軍筆墨伺候!”

  兩道聖旨到手,方圓當即展開,朗聲詠讀一遍,才收入紫玉龍樹珠中。

  “龍雀衛方圓,拜別陛下!”

  方圓抱拳之後,飛身離去。

  李隆基、高力士、一僧一道等望著方圓離開的方向久久沒有收回目光。

  ……

  ——————

  方圓走後當夜。

  六衛禁軍難以入睡。

  幾十位將軍住處,不斷又將士前來請命。

  其中一座不大的營帳中,上百號將士擠在一起。

  “將軍我等想回去殺敵!”

  一個個將士通紅著眼。

  ……

  將軍不允。

  將士們不走。

  最後將軍隻得轉過身去,“今夜爾等負責守夜,不得放任何一人離開。”

  將士聽出了將軍的言外之意,齊齊抱拳,“來世再做將軍的兵!”

  將軍充耳不聞,雄偉的背影不覺得蕭瑟起來。

  若陛下一聲令下,誰不想殺回長安?

  將軍轉身離開,行至無人處,偷偷抹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