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華空禪寺
作者:七郎不姓楊      更新:2021-10-19 18:01      字數:3171
  黃龍、古月、同根、江山......

  在康王腦海裏:這幾個詞攪成一團,但意思卻已清晰無比:“黃龍”指的是金人的黃龍府,“古月”二字合在一起就是“胡”字,而“同根”與“江山”不就是在說自己非趙氏子孫卻要繼承大宋正朔嗎?

  莫非趙檀也已知曉此事了?還是他早已知曉,隻是到此刻才發難?

  不過康王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測,覺得這似乎不合常理:若是皇兄早知此事,完全可以輕易將自己置於死地,何必等到如今。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趙檀也是在北狩之後才得知此事的。

  可他又是從何得知,莫非是母妃韋氏不小心走漏了消息?那這是不是意味著還有其他人也知道此秘密?

  康王雙目盯著黃絹,腦海裏卻已經飛速閃過了無數疑問。

  陸雲中靜靜地看著康王,臉上一直掛著一種莫名的笑容,仿佛他也能看到絹書的內容一般。

  “今夜亥正時分,城南華空寺,下官靜候康王大駕。”陸雲中突然開口道。

  康王如同從夢中驚醒一般,猛一抬頭,以一種詫異的眼神看著陸雲中。

  “你是在和本王說話?”

  “難道這屋中還有其他人?”陸雲中輕撚白須,笑容依舊。

  “陸知州,你好大的膽......”康王很想發作,卻發現自己似乎底氣不足。

  “下官不敢。”陸雲中還是不卑不亢,“下官隻是奉旨辦事。”

  “奉旨?奉何人之旨?”

  “蠟丸我已送到,黃絹詔大王也已看過。大王應該明白下官所言之意。”陸雲中道,“華空寺之約下官也是遵官家口諭,來與不來,請大王自行定奪。”

  言罷,陸雲中拱手一揖:“下官就此告退。”

  望著陸雲中瀟灑而去的背影,康王就像腦袋被猛擊了數下,恍惚中覺得有些天旋地轉。

  ......

  “小和尚,你覺得康王會赴約嗎?”武鬆望了一眼天邊的夕陽,問道。

  “會。”

  “你為何如此肯定?”

  “這好奇乃是人之天性,尤其是事關自己的身世之謎,又有誰不想知道呢?”亥言悠悠道,“何況,康王此人本就生性多疑,不怕他不來。”

  “那他會獨自前來嗎?”武鬆又問道。

  “應當是。”亥言的語氣稍稍有些鬆動。

  “他如今即將成為一國之君,一個人前來就不怕有危險?”武鬆道,“何況,想行刺他的人應該不少吧。”

  “嗯。武都頭之言也不無道理。”亥言想了想,“不過,若是他興師動眾而來,卻更加危險。”

  “你是說,他也怕身世之謎大白於天下?”武鬆道。

  亥言點了點頭,“如今就要看他如何權衡這其中輕重了。”亥言道,“不過,若是以他當日在武都頭刀下的表現而言,我以為他必會獨自前來。”

  “你說的是在相州的那次?”

  “正是。”亥言道,“康王雖為人狡詐,但也有臨危不懼的膽色,愈是凶險之時,他可能愈發地冷靜。”

  “你這是在誇他嗎?”武鬆不由地白了亥言一眼。

  “所謂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亥言道,“康王為人雖不堪,但這不代表他就是無膽鼠輩,更不意味著他就是蠢材。”

  “嗯。”武鬆也勉強點了點頭,“康王的確頗有些膽識。”

  “所以,有壞人倒是不怕,怕的是有勇有謀的壞人。”亥言道,“我等要對付的畢竟是一個即將成為天下之主之人。”

  “那你覺得有成算嗎?”武鬆又問道。

  “不知道。”一向嘻嘻哈哈的亥言此刻卻是一臉嚴肅,“這康王城府頗深,難以常人度之,隻能見機行事了。”

  的確,亥言和武鬆二人與康王已有過數次交鋒。但無論是武鬆以武力相逼,還是亥言矯詔誘之,抑或是以金國王子的性命相迫,皆未令康王就範。

  在武鬆眼裏,這個康王堪稱無恥至極,而在亥言看來,康王不僅狡詐,而且奸中帶邪,其心機之深,端是難以揣測。

  所以,他此番苦心布下陷阱,不惜請出兩位知州助陣,甚至已將陸雲中置於險境,但最終能否令康王上當?亥言心裏也沒底。

  康王的行動的確是超出了亥言的預想。

  他已決定赴約了,但他卻並非獨自前來,而是帶了一個人。

  此人正是禦營統製袁淳風。

  這是康王左思右想之下最合適,亦是唯一的人選。

  對於康王而言,約,是必定要赴的,但單刀赴會還是過於冒險。他倒不是怕陸雲中會對自己不利,但陸雲中背後還有什麽人卻是他無法預料的。

  而若是動用禦營侍衛,心然會興師動眾,很難避人耳目。本來那童謠就已傳得滿城風雨,如今再被人知曉赴約之事,不就等於承認自己心裏有鬼,不打自招了嘛。

  康王也曾想到過汪伯彥,畢竟他對汪帥的忠心已無任何懷疑。但汪伯彥對他的所謂忠誠,首先是建立在他是合法繼承人的基礎之上,一旦他的身世敗霜,汪伯彥會如何,他也無法預料。

  所以,隻有袁淳風最合適。

  一則,袁淳風武功深不可測,以一人之力就應該可以保他平安;二則,盡管他至今尚未摸清此人的底細,但這也恰好正是他合適之處:不屬於任何勢力,神秘卻又陌生。

  從某種意義而言,在這座交雜著各種勢力,人人心懷算計的南京城裏,他簡直就是一張白紙。

  而且,通過這些時日的觀察,康王發現,袁淳風此人其實並無多少心機,隻是好吃喝,貪女色,這種人反而便於掌控。隻要許以高官厚祿,他必然言聽計從,不會多事。

  用過夕食之後,康王特意將袁淳風單獨召至屋中,向他交代了此事。

  康王告訴袁淳風,此去隻有一個任務,確保自己的安全,其他的一概別問,也不可向任何人說起。而到時自己一旦以右手摸右耳,則需立即出手,殺掉在場之人,絕不可留下活口。

  當然,康王也承諾,若能辦好此差事,三年之內就會加封袁淳風為國公之爵位,而且世襲罔替。擔心袁淳風聽不明白,他還告訴袁統領,大宋自開國以來,國公之位已是非趙氏宗室所能受封的最高爵位了,而那幾個所謂的異姓王也是死後追授的而已。

  袁淳風雖然讀書不多,但也基本聽明白了。這不是比小時候聽評書裏所說的“封侯拜相”還厲害嗎?還且還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子孫孫,是大大的光宗耀祖啊。

  袁淳風記得,當初丁路曾告訴他,待康王登基,自己就可以入皇城司任職,成為眾多權臣爭相巴結的紅人。可眼下,康王“金口”一開,自己就將一步登天,成為國公,這莫非就是造化使然。

  袁淳風也思量過,從康王許下重賞來看,此行必定事關重大,且凶險異常。但既然康王敢去,自己又有何可懼?

  況且,試問這天下,除了那個叫武鬆的和尚之外,何人能是自己的對手?護駕還不是小菜一碟。

  不過,袁淳風心裏也清楚,此事的關鍵不在於自,而在於丁路丁護法。沒有丁路,自己就什麽也不是。

  所以,從康王屋中一出來,他就急匆匆地去了丁路的房間。將康王所言之事一五一十地告之了丁路。

  聽罷袁淳風所言,丁路一邊品著茶,一邊沉思了片刻,然後對袁淳風道:“你且一切按康王吩咐行事,我自會安排。”

  有了丁路這句話,袁淳風也徹底放心了。他隨即告辭,返回了自己房間,靜待天色黑盡。

  戌初剛過,這座位於城南的小院門前已是人車稀少,顯得格外安靜。

  小院大門一開,武鬆、亥言和柳如煙走了出來,皆是一身夜行打扮。

  柳如煙先朝門外兩旁張望了幾眼,然後回身朝武鬆道:“煙兒去了,哥哥一切多加小心。”言罷,柳如煙出門向西,朝著三裏外的華空寺而去。

  望著柳如煙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幕中,武鬆眼裏閃過一絲憂慮。

  “武都頭不用擔心,以柳娘子如今的身手,就算是康王帶上百八十個侍衛,也無大礙。”亥言道,“何況,此去應該是智鬥,不是武鬥,這柳娘子可比你厲害多了。”

  武鬆沒有接話,隻是說了一句:“那就依你之計,出發吧。”

  言罷,二人一路朝應天府府衙奔去。

  原本按武鬆的打算,他想自己去赴華空寺之約,再會會康王。而柳如煙則趁康王離開之際,夜探府衙,在康王的住所探查一翻,看看有無可能找到康王私匿的證據,比如禦醫院診錄什麽的。

  不過,亥言最終還是決定讓柳如煙去赴宴華空寺之約,而武鬆則和自己去夜探府衙。

  亥言說服武鬆的理由很簡單:夜探府衙可能遇到的危險顯然比去華空寺更大,而且去見康王也不是為了打架。

  但之所以如此分兵,亥言心裏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他擔心武鬆一旦見到康王,到時按耐不住怒氣,怕是會又起殺心。

  所以,還是讓武鬆和自己去幹體力活更妥當些。

  可是,亥言和武鬆皆未想到,康王不僅帶了人,而且還是武功高到可怕的袁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