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鬆來也 第100章:大軍開拔
作者:七郎不姓楊      更新:2021-04-29 21:12      字數:3516
  通判府內,普鳴鳳已經替韓嶽蓉取出了箭頭,給創口敷上了自己獨門的金創藥。

  “放心吧,妹子。此傷幸未傷及筋骨,用了我這金創藥,三五日便好。”普鳴鳳道。

  自古善用毒者,皆通曉醫術,所以普鳴鳳如此一說,眾人也都放心了。

  看著韓嶽蓉依舊有些蒼白的麵色,武鬆突然想起了陳倚、陳道前,還有那二百位不知名的大宋士卒。

  倘若不是自己急中生智,擒住那將官為人質,武鬆也不知道兩位女俠能否衝出重圍。

  自從決定北上抗金,武鬆自己早已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所以從不畏險,也不知險在何處。

  但眼見眼邊之人接連喪命,武鬆卻有些怕了。不是怕死,而是怕失去。

  因為他知道失去的痛苦。

  昔日在陽穀縣,他失去過至親的哥哥武大郎,在征方臘時,他又失去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尤其是視為兄嫂的張青、孫二娘。縱是錚錚鐵漢,也難免悲痛落淚,萬念俱毀。

  他不怕失去宋江這樣的所謂大哥,更不在乎失掉所謂功名。卻怕失去親情,失去歸屬,到頭來,隻能遁入空門,自我流放,被迫了無牽掛。

  而如今,武鬆又有了牽掛。

  亥言他倒也不擔心,他知道世間無人能傷得他。

  但和他並肩殺敵的江湖群雄,一同去金營行刺的陳氏兄弟,尤其是那義結金蘭的柳家妹子,這些人都是血肉之軀,也皆懷忠肝義膽。在這場戰火中,他們可能隨時遭遇不測。

  而實事上,以陳琦如此身手,也已經戰死在金營了

  這也是武鬆連續第二次刺殺失敗了。

  殺不了完顏宗汗,是因為袁淳風半路出來攪局,而此番殺不了完顏傑律,則是因為他們低估了康王的狡猾程度。

  而這後一次卻更讓武鬆心煩,他甚至在心裏也承認,這般勾心鬥角的勾當,自己的確不擅長。

  武鬆的心事,也隻有亥言能看出來,亥言也知道該如何化解,還是老辦法喝酒。

  夜深人靜,一碟豆腐幹,一碟鮓脯,幾壺好酒。一起借酒消愁的還有趙不封。

  行刺失敗,還中了對方的埋伏,趙不封自覺自己責任不小。至少是自己提供了錯誤的情報,才讓武鬆等人險些自投羅網。

  “差些讓各位英雄遭了暗算,本官真是慚愧!”趙不封舉起酒杯道。

  “趙大人不必自責,小僧也未曾料到康王如此詭計多端。”亥言回道,“還好大家已全身而退了。”

  “哎。”趙不封歎了口氣道,“我也沒想到,這康王竟如此害怕金兵。想我太祖皇帝當年也是馬上得的天下,縱橫沙場是何等的英武”

  聞聽此言,亥言心裏卻道,別提你那太祖皇帝了,若不是當年他得國不正,既怕被文人戳脊梁骨,又怕後人效法他以兵變奪位,由此定下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國策,致使華夏尚武精神日薄,冗官廢政,又何至日後畏夷如虎,打不過契丹人、西夏人,更打過金人。

  當然,這些話自然不能當麵說。不過,聽趙不封的口氣,他這趙姓倒是非同一般。

  “趙大人莫非是宗室子弟?”亥言問道。

  “慚愧,慚愧,本官的確是宗室一脈,乃太宗第六世孫,正好和那康王同輩。”趙不封回道。

  亥言突然腦筋一轉,趁機道“同為宗室一脈,趙大人的膽識可比那康王強多了,可見並非宋室無人。”

  亥言此言頓時嚇了趙不封一跳,他下意識地環顧了四周,差點忘了是在自己府中。

  “小師父切莫亂言,這話要是傳出去,怕是逃不了謀逆之罪。”趙不封道。

  “小僧隻是就事論事而己。”亥言心道,什麽謀逆之罪,你們那官家自己都自身難保了,還管得了這些。

  “再說,那康王所幹的勾當你也看見了,這宋室江山遲早讓他拱手送給金人。”亥言索性也不再顧及。

  “小師父年紀輕輕,卻是洞若觀火。”趙不封道,“但如今他是兵馬大元帥,他若不想戰,我等又能如何?”

  “如何?自然是去殺了那金國王子,徹底斷了他投降的念想。”武鬆在一旁突然道。

  “此事還能成嗎?”剛剛夜襲州衙失手,趙不封難免已被挫了銳氣,不禁問道。

  “隻要那金國王子沒走,又如何成不了。”武鬆道。

  “那大師可知道金國王子的下落?”

  “康王將他藏在城東軍營裏了。”武鬆道,“這是貧僧從那挾持的將官口中問來的。”

  夜色裏,趙不封方才並未看清武鬆挾持的正是汪伯彥,所以又問道“大師不怕這其中又有詐?”

  “不像。”武鬆道,“為了不讓那將官說話,軍士已放箭射殺了他。”

  “將金國王子藏於軍營之中應該不假。”此時亥言道,“隻是軍營之大,又該如何尋出那金國王子呢?”

  這的確是個問題。

  這不像去行刺完顏宗汗,隻要奔著中軍帥帳去即可,而這金國王子身在哪個帳中,的確難測。

  而且這是在宋軍營寨,武鬆也不可能如在金營般亂殺一氣。畢竟那些士卒都是自己同胞。

  亥言又連喝了好幾杯,像是在和武鬆比賽。

  武鬆看著他這種喝法,知道他那小腦袋又在飛速地運轉了。

  亥言的確是在動腦筋,而且他知道自己這次麵對的是狡詐的康王,一般的謀略騙不了他。

  “趙大人,康王可是有帥令,一早就起兵出城?”亥言突然問道。

  “確有此事。”趙不封回道,“不過,這也可能是他的疑兵之計,目的是逼我等動手。”

  “疑兵之計不假,但如今州衙一戰,他們亦無所獲,必然忌憚我等再去。”亥言道,“所以我覺得康王定會一早就起兵出城。”

  “一旦康王起兵出城,那豈不是再無機會了?”趙不封道。

  “不然,此番正是要等他出了城才好動手。”亥言微微一笑。

  “小師父的意思是?”

  “師弟的意思,待大軍出城,再半路截殺?”武鬆知道,亥言必定是有了主意。

  “是。也不是。”亥言一副故作神秘的樣子。

  “何解?”趙不封也好奇道。

  “我等於半路截殺不假,但須等金國王子自現身再動手。”

  “如何讓他自己現身?”趙不封還是不明白。

  “倘若大軍在途中突遇金兵,你覺得康王會如何應對?”亥言反問道。

  “這”

  未待趙不封回道,亥言接著道“他一心避戰,自然不會交鋒,那必然會將金國王子請出,以化幹戈。”

  “妙啊!”趙不封不禁拍了一下桌子,“此乃引蛇出洞之計。”

  “所以,此番欲想事成,還需趙大人出乎相助才可。”亥言笑著看著趙不封。

  “小師父的意思,本官明白。”趙不封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扮作金兵一事,自然由本官來安排。金兵戎服不難尋到。”

  亥言所料的確不錯。

  康王得知並未擒殺武鬆,心裏也是一緊。

  不過,再又得知汪伯彥中箭之後,他連忙帶著侍衛趕回了州衙。

  “汪大人受驚了。”康王趙杦一進門就急趕幾步,奔到了榻前,憂切地看著汪伯彥,“如何,汪大人傷勢無大礙吧。”

  “多謝大王關心,下官受的隻是皮肉之傷,將養兩日即可。”汪伯彥回道。

  “來人。”康王突然扭頭厲聲道,“將那班弓弩手統統拿下,一一查問,定要把暗算汪大人的凶手查出來。”

  “大王息怒,息怒。”汪伯彥趕緊出聲阻止道,“想來也是有人殺賊心切,怕放跑了那武鬆,這才誤傷了下官。念在發箭之人忠心可嘉,大王不妨就網開一麵罷了。”

  “這”康王故作為難之狀,心裏卻道,這汪伯彥倒也乖巧識趣,的確是個可用之人。

  “汪大人真是大人大量,視大體之人。”康王道,“既然如此,那就依汪大人之言,不再追究此事了。”

  二人互相順著台階下,這事也就這麽過去了。自此,康王也對汪伯彥更加另眼相看,而汪伯彥也就此成為康王身邊不可取代的近臣,日後封侯拜相也自然水到渠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眼下最要緊的事還是完顏傑律和武鬆。

  因為,康王知道,他們不去殺掉武鬆,武鬆也會再來刺殺金國王子。

  “大王,這賊和尚武功確實了得,需早做打算啊。”汪伯彥知道自己已經泄露了完顏傑律的行蹤。

  “那依汪大人之見當如何?”康王道。

  “下官以為,不如將計就計,大王應盡早率大軍出城。”汪伯彥道,“隻要出了城,將王子藏於大軍之中,諒那和尚也無計可施。”

  康王點了點頭,“那本王該統兵去往何處?”

  “自然是依大王之前所定,一路先向東。”

  “向東?”

  “此去往東不到二百裏即是大名府,此處多年為陪都,城高溝深,易守難攻。加之物阜民豐,人丁過百萬,是處絕佳的固守之地。”汪伯彥道。

  “嗯。”康王點了點頭。

  “還有,此處北接河間府,南可趨山東、下淮北,回旋餘地甚大,可戰可走。”

  康王又點了點頭。

  “還有”

  “還有?”

  “素聞大名府佳麗雲集,鶯燕成群”汪伯彥壓低聲音跡。

  “哈哈哈。”康王強顏笑了幾聲,“汪大人甚知我心,很好很好。”

  清晨,霞光初現。

  康王迫不及待地率領大軍出了北門,穿過子城,再扭頭一路向東而去。

  想到馬上就可以逃脫武鬆的追殺,也可以避開金軍,康馬坐在馬上也是如釋重負,不由得也信馬由韁,意氣風發。

  大好河山盡在眼前,能挽乾坤於倒懸者,除了本王,又有何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