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電子戰隊電磁人
作者:粉筆白      更新:2020-03-31 21:16      字數:2312
  最佳特攝時代最新章節

  “孟總,電子戰隊電磁人第一話製作完畢,將於今晚登陸nbc播送……”

  “等等,nbc?!”

  孟浪詫異道:“不是fox嗎?為什麽變成了nbc?”

  電話另一頭,肯特耐心解釋道:“fox不僅報價低,還提出了要在劇中植入更多廣告的要求。相比之下nbc更有誠意,18-35歲年輕觀眾也更多。”

  原來如此!

  孟浪聽完後,若有所思地拿起筆,在小本本上記下大寫的“nbc”字母。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電子戰隊電磁人》的製片成本高昂,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播送權自然是價高者得。

  肯特做得沒毛病。

  除了nbc外,肯特還打通了互聯網渠道。電子戰隊將登陸國內的“大鳥視頻”網站,與nbc保持同步更新。

  這可是一件好事!

  英文名《deaidenziman》的電子戰隊電磁人,經過簡單的字幕翻譯後,於晚間20:00更新了第一話。

  隻有字幕,沒有配音。

  畢竟pd北美分部的人手有限,在每周更新一集的重壓下,還能騰出手製作中文字幕,已經很勉強了。

  幸好國內觀眾葷素不忌,沒有中文配音就沒有唄。隻要有字幕,那就不影響觀看。

  沒準還有部分跪族,貶低其他中配的同時,大肆誇讚這種原汁原味的“英文配音”呢……

  陶米以“查閱論文”為由,借走了孟浪的筆記本。被逼無奈,孟浪隻好用平板來看電子戰隊電磁人。

  平板也夠用了。

  剛打開大鳥視頻,電子戰隊的顯眼海報便彈了出來。孟浪輕輕點下,軟件自動跳轉至播放頁麵。

  “不太給力呀!”

  孟浪瞥了眼32萬的播放量,不動聲色地歎了口氣。

  這麽大的宣傳力度,甚至連“彈窗廣告”都安排上了。上線接近兩小時,播放量連一百萬都沒有?

  這也太真實了!

  雖然大鳥視頻的用戶量,確實比不上企鵝優酷愛奇藝。但這播放量,還是太低了。

  拋開播放量不提,電子戰隊第一集的質量,確實挺不錯。

  老美特效玩得溜呀!

  第一集開場,電磁島降臨地球的大場景,拍得不比災難電影差,畫麵效果震撼極了。

  配樂也很棒!

  美國的影視行業發達,既有錢又有人才。所以,哪怕是一部電視劇,特效配樂也能達到電影級。

  可惜,劇情很爛。

  原版的電子戰隊電磁人,開場劇情過於稀爛。維達一族入侵,生活在電磁島中的電子狗ic預感到危機,外出尋找五名電磁戰士,組成戰隊共同對抗外敵。

  繼承了原版的稀爛開局,pd北美分部又引入了當地特有的“美劇”模式。這下可好,開局徹底崩壞了。

  什麽叫美劇模式?

  把一個平鋪直敘的故事,刻意剪成多條線索平行交叉的故事情節,營造出撲朔迷離、欲罷不能的觀看體驗。

  例如在這第一集中,電子狗ic離開電磁島,尋找五名電磁戰士的劇情。

  原版是平鋪直敘。

  在pd北美版中,編劇刻意強化了“尋找”的過程,增加了“懸疑解密”元素。電子狗ic宛如大偵探,在茫茫人海中,如抽絲剝繭般通過線索找到了五名戰士。

  精彩嗎?精彩!

  可是觀眾看得太累了,原版五分鍾講完的劇情,這一版講了足足15分鍾。

  當然,也不全是缺點。

  在觀看的過程中,孟浪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電子狗ic的配音,居然不是真人,而是一條狗!

  “汪汪~汪!(我終於找到你了,電磁紅約翰!)”

  配音是純正的狗叫聲,通過字幕來顯示出ic想傳達的意思。

  不得不說,挺有意思。

  ic作為電子狗,它的嚎叫隻有電磁戰士能聽懂。至於普通人,即使站在旁邊,也聽不出這隻鬆獅犬在亂叫什麽。

  除此之外,關於五名主角的身份,也是另一個奇妙的設定。

  電磁紅是一名美式橄欖球的四分衛,電磁藍是一名飛車特技演員,電磁黃是一名股票交易員,電磁粉紅是一名偶像歌手,電磁綠是一名天才科學家。

  在這五人裏,電磁藍是一名黑人,電磁綠是一名亞裔。另外三人,全是白人。

  很有美國特色……

  第一集的故事,可以概括為電磁五人聚首,獲得電磁戒指後,變身為電磁戰士,消滅了維達怪物。

  打鬥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等身打鬥,五名緊身衣變態vs維達皮套。另一部分是巨大化作戰,控製細胞使身體巨大化的維達怪物vs主角五人組控製的電磁機器人。

  等身戰鬥還不錯。

  可巨大化作戰,導演並沒有掌握好“慢放”的度,導致打鬥動作極其僵硬,看著很不自然。

  當然,這都是小事。

  稍微提醒一下,製作組後期微調速率,動作就很自然順滑了。

  說到巨大化作戰,劇中出現的電磁裝備絕對是重點。尤其是可以變形為機器人的電磁戰機,簡直……

  像極了pd玩具!

  沒錯!

  所謂的巨大化作戰,皮套動作之所以呆板,就是因為皮套設計時,直接套用了玩具模型。

  因為電磁戰機要變形,基於這個前提,皮套設計受到了諸多限製,隻好做成mc那種方塊人。

  演員很難活動!

  這種設計理念,幾乎貫穿了全部的戰隊作品。幾乎你能想到的巨大化機器人,無論合體還是變形,都有這個通病。

  做成奧特曼同款?

  想法挺好,可這是“合體變形”機器人。類似奧特曼的緊身皮套,該怎麽合體變形呢?

  賽迦?

  好哥哥,這是機器人誒!

  大家在討論科學的合體變形方式,你怎麽扯到玄學合體了?

  假麵騎士可以參考!

  畢竟是同一家公司的作品,兩者應該有不少值得參考之處。加上裙擺的戰隊合體機器人,想想還挺不錯。

  耐心看完第一集之後,孟浪得出一個結論。

  中規中矩的作品!

  優點很突出,同樣缺點也很突出。畢竟是第一次製作戰隊,出現疏漏在所難免。

  播放量很低,不代表這部作品很爛。隻是很多人看到“多主角”的標簽,下意識感到失望,更別提點開觀看了。

  宣傳還得加把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