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向前未來,前進
作者:本色農民      更新:2021-04-23 04:29      字數:2798
  1864年,洪秀全在饑寒交迫中不甘的逝去了,過後不久,清軍攻入天京城,幼天王不久也被殺割,正式宣告了太平天國緩緩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太平天國失敗後,賴文光、陳得才沿著曆史上石達開西征的路,打算攻入四川,割據稱王,卻在大渡河時遭到滿清官僚駱秉章的圍攻,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石達開耳中的時候,他終於慢慢理解了廖喜雲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真誠的向廖喜雲道歉道:“若不是廖兄弟強行把我帶到這裏,此刻死在大渡河的,就是我石某人啊,因為我原本就有西征四川的想法啊。”

  “都是自己兄弟,說這些客氣話幹嘛。”廖喜雲訕訕地笑道。他已經離開北美五六年了,雖然中途借機回去過兩回,但自己的妻兒都在那邊,要不要和石達開說出自己的底細呢。

  當年,蔣誌毅和廖喜雲合謀把石達開灌醉,連著他的家人一起扔上船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去哪裏。

  許多太平軍都是來自廣西的,他們原本想著在廣西割據過日子算了,但這地方確實是窮,他們又過慣了有酒有肉的日子,讓他們去魚肉自己的鄉親,他們又於心不忍。

  於是,他們隻好在廣西捎上了自己的家人,繼續南下,在南華的時候,廖喜雲和蔣誌毅本算留下來的,但石達開經過和洪秀全的分歧之後,再不想屈居人下,於是,船隊隻得繼續西行,終於在毛淡棉登了陸。

  起義軍都是農民出身,看著當地人把那麽肥的黑土地種在那樣,當時就氣了,他們又拾起了熟悉鋤頭,在毛淡棉開墾出了他們新的家園。

  當然,對於他們的不告而入,當地人也是不歡迎的,但他們手中有武器,經過三年的征戰,他們不但占領了周邊地區,還打通了直通雲南的地方,總算和自己的祖國聯在了一起,他們感到不再是飄泊在外了。

  這時候,廖喜雲適時的提出要求石達開建國的建議,石達開欣然同意,西華帝國,在1863年宣告成立,並堅持以漢文化傳國,大量吸收廣西廣東等地的移民拓荒種植,不過幾年時間,不但能過是很舒坦的日子,甚至糧食還有得賣,在南亞地區造成了不小的聲勢。

  天京被攻破之前,蔣誌毅抽空回了一趟天京,雖然他和洪宣嬌沒什麽感情,但這個女人總歸是幫自己生了個女兒,讓她陪著洪秀全一起死,他有些於心不忍。但當他趕到的時候,洪宣嬌因為不想城破後受辱,已然自己跳牆自殺,倒是讓蔣誌毅高看了這個女人不少。

  廖喜雲終於鼓足了勇氣和石達開坦白了一切,並取得了石達開的諒解。西華帝國諸事已定,他終於安心的可以回到北美,去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了。

  蔣誌毅在建國之後不久,就將宋細妹母子接了回來,雖然不能在滿清的土地上有一番作為,但能讓中華文明在這異域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對於他來說,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受南華建國的影響,那群曾經親自觀戰過北美西岸共和國和美利堅作戰的南洋華人終於鼓起勇氣,團結一致,趕跑了當地土著,在蘇門答臘島的西部,成立了由華人為主體的亞齊共和國,宣布再不受當地土著們的欺淩壓迫了。

  1868年的夏天,北華共和國的遠征隊,終於將北華的界碑設到了白令海峽的邊上,宣告自漠河以河的廣闊土地,都納入了北華的統治範圍。雖然中西伯利亞仍在俄國人手中,但他們相信,隻要他們不斷的努力,哪怕幫助當地人自己建國,也不要讓他們便宜了俄國佬,俄國人,留在他們的歐洲便足夠了。

  與此同時,共和國也沒有閑著,自堪薩斯往北,沿西經95度的廣闊土地,直達阿拉斯加,都已經納入共和國的領土。加拿大方麵雖然提出了抗議,但他們自己的主子都弱不禁風管不了他們,他們抗議又有什麽作用。

  北華和北西兩國,通過白令海峽,在冬天冰封的時候,終於實現了兩個國家在陸地上的真正連接,希望,這種連接連通永遠不要中斷。

  1856年的夏天,呂廣明帶領數千名青壯,在澳洲的西北角,原本曆史上的達爾文成功登陸,便穩穩的在這裏紮下了根。

  十幾年過去,曾經的荒原上,如今已經矗立起一座嶄新的城市,為了懷念自己的家鄉,呂廣明將這座城市命名為了鐵陽——因為穿越前,他可是遼寧鐵嶺的人。

  初來的時候,他們也同土著們發生了不少摩擦,但是,他們沒有歐洲白人那樣喪心病狂,隻要土著們不來擾他們,他們也不會主動去打擾人家——這片土地很大,而這裏的土著們確實太少,所以,大家隻要不惹事,容得下大家都能相安無事的相處下去。

  當然,那些想要惹事的土著們都被他們毫不留情的消滅了,剩下的看著隻要不惹這些人,還能跟這些人交換一些鐵器衣物什麽的,也從來不會侵犯他們,大家倒也相安無事的處了下來。而且這些年來雙方的交流越來越多,他們也學會了一些耕種的方法。澳華的人口不夠,有的工廠裏簡單的工作,甚至招募了土著來充任。

  雙方在小心的、慢條斯理的進行著各種融合,大家可以期待,未來的澳洲,將比殖民者獨霸一個大洲的曆史更加繁榮更加和諧。

  在他們登陸十年之後,澳華也宣告成立了——雖然他們的總人口還不到十萬,多是這幾年從滿清沿海地區移民過來的——因為首先要照顧共和國本土的人口數量,澳華的人口一直上不去,但隨著共和國和歐洲關係的全麵改善,澳華跟歐洲訂的幾艘大型運輸船交貨,將會很快的解決這個問題。

  楊金武終於狠下的中止了同大久保利通家族的合作,將涉日的所有工業企業全部關閉,將所有日本籍的勞工全部遣反,沒想到,這些剛過上溫飽生活的日本勞工,大多數都不想回日本本土的,寧願隻拿一半的薪水都要留下來。

  琉球將工業區撤走之後,對日本的打擊太大,這裏如今集中了日本將近兩成的工業就業人口,三成以上的稅收,而來自這裏的技術,也在飛速的幫助日本實現工業化。

  但日本畢竟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民族,連楊金武都覺得後悔,或許自己當初根本就不應該給日本人機會。

  這一點不得不表揚一下倭人,雖然他們的人品不怎麽樣,但他們的堅韌不撥、能屈能伸,卻能令這世界上大多數的民族學習。隻是當他們強大了之後,大家可得都要小心,他們隨時都會張開咬人的口。

  當琉球的工業工廠撤走之後,他們很快就抱上了美國的大腿,大量的美國企業開始入駐原先的工廠,而美國人在共和國這裏碰壁之後,對這個主動投懷送抱的小兄弟,居然特別的照顧,兩年之後,日本人居然又使工業區實現了正常的運轉。

  但這些終究不是主流,影響不到琉球的發展,更影響不到共和國的經濟發展,楊金武自然不當回事了。

  1868年,北、美太平洋鐵路終於在明阿波利斯成功合龍,喻示著兩國關係走向了新的裏程。

  1870年,泛大中華地區第一次非正式會議,在西雅圖隆重召開,與會的除了北美西岸共和國外,還有北華共和國、東華共和國、西華帝國、南華共和國、亞齊共和國,得克薩斯共和國、黑鷹共和國作為觀察員國,也列席了會議。

  歐洲各國紛對此次會議進行了全麵的報道,雖然會議務虛的成分很多,基本上沒有達成什麽實際性的協議,但卻無疑讓全世界認識到,大中華的聲音,一直在這個世界上傳播著,就算本該作為老大哥的滿清繼續在昏睡中墮落,華夏文明仍在穿越眾的帶領下,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