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穿越眾的小心思
作者:本色農民      更新:2021-04-23 04:28      字數:3325
  “可是,你又要那麽多日本青壯幹什麽?”孫承訓想了會,明白過來了。可是對於劉宇不斷的收集日本人,仍是不解。

  現在共和國的移民已經由量轉到質的需求了。滿清這邊每個月都有移民船過去。再說,許多從北美回來的老移民的宣傳帶動作用,也讓許多鋌而走險的人們,自己選擇組織船隻偷渡去共和國。

  所以,共和國現在根本不需要和自己不能算是一條心的日本人去湊數的。

  劉宇和孫承訓在穿越的時候,都隻是一個小兵,但經曆十年的發展,二人的能力高下立即區別出來,劉宇已經貴為共和國的高層之一,而孫承訓仍隻是個上海代表處的代表。

  其實孫承訓還不算混得差的,穿越眾百幾十號人,如今來到北美都十多年了,還有些人根本沒讓讀者記住他們的名字,不得不再次讓人們感歎,無論任何群體,其中必然有精英,亦有更大部分的草根。且讓我們一一將他們發掘吧。畢竟,共和國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他們的努力。

  “這個,”劉宇的臉色有些不自然起來,“那啥,童華東那小子不是一直抱怨人手不足麽,我們便給他送上去,相信他一定會感謝我們的。”

  雖然同為一支部隊的,但劉宇等人算是比較爽直的,孫承訓等人算是憨厚老實的,而童華東這種人,算是非常精明的。

  所以說人以群聚,象劉宇這種直爽的人,自然不會喜歡童華東這種太精明過頭的人。

  但是,既然大家都穿越過來了,從大局出發,也不好互相拆台。但有的事情,劉宇就算不說,穿越眾許多中都是十分不能接受了。因為,就算孫承訓這種老實人,都覺得童華東這小子不對勁了。

  孫承訓和童華當年是同坐著龍歸號來到這邊的,雖然忝為上海處代表,孫承訓可還是擠著時間回了幾趟北美述職。甚至還主動要求,在西雅圖給自己劃下了一塊地留待以後養老。

  雖然華人真正的根,是在滿清這邊,但是,滿清人隻怕不會歡迎,北美的共和國才是自己的靠山才對。

  但童華東自從來到了這邊之後,隱然有將海參崴一帶當作自己的自留地發展的念頭,和共和國的聯係,也隻是簡單的幾句電報,不是推說走不開,便是借口身體有恙,反正就是不想回去。

  更過份的是,這小子這幾年居然偷偷派出人手去北美挖人——不僅挖自己的老戰友們來當他帶兵,更打算挖各個企業的技術骨幹來幫他發展工業。

  你說你想要發展工業,直接開工要人就是了,可背地裏這麽偷偷摸摸的幹,你什麽意思?

  這些事情,雖然大家不說,其實穿越眾早就知道了的事。要是依劉宇、二陳的脾氣,早就想把童華東扭過來,揍一頓了。

  但後來趙文禮一句話勸住了大家:“童華東不管他是什麽心思,他也是我們自己人,不管他們走向哪一步,他那裏,也是華人的土地。我們呢,這邊的發展也確實是照顧不到那邊,他有主見,這是好事,我們不能拖後腿,反而還要幫助他們。要不然,讓他們在那邊站不穩腳,難道讓他們以後落入俄國人的手中,我們大家就高興了?”

  大家都不說話了。後世的外興安嶺一帶,可不就是全部落入了俄國人的手中,我們的海蘭泡,我們的江東六十四屯,我們的海參崴,全部成為了俄國佬不可分割的土地了。我偌大的中華,居然在日本海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當然,這一切,自然離不開某太祖的慷慨大方,離不開他對老大哥的拳拳擁護之情。

  所以,他們不但不再說童華東什麽,反而以政府的名義,派出了一支上千人的各門各類的工業技術人員。如今,除了武器彈藥,以及電力設施之外,童華東的海參崴,大多數工業產品都能實現自給,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存在了。

  而劉宇雖然不得不接受了趙文禮的話,但要是聽任童華東這樣發展下去,也是心裏十分的不爽。你童華不是說人手不夠麽,守著相當於共和國六成的移民人口,還說人口不夠,那我就給你送人去。送上幾萬的日本人去其中摻沙子,看你要還是不要。

  當然,這些日本人,可是和劉宇有契約的,不敢一心跟著童華東,他們還想表現好了,說不定有機會能去北美呢——若是能有機會去更富足的北美,誰不願意啊?

  劉宇這才想起,自通開通了經夏威夷的航線之後,共和國居然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去過北邊的航線了。要不是這會突然想起,大家都快忘記了童華東了。

  不過,廖喜雲聽說劉宇來到上海了,百忙之中,偷偷趕來見了個麵,兩個人偷偷喝了幾瓶酒,算是讓劉宇的心情開解了不少。

  在蔣誌毅和廖喜雲的穿針引線下,舒淩雲以共和國商戶的名義,賣給了太平軍不少先進武器,卻是極大的幫助了太平軍。所以,相比於曆史上,他們更早的攻占了南京城,並改名為天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

  而太平軍攻占天京之後不久,清廷立即派出大批人馬來進行堵截。欽差大臣向榮率萬餘人在天京城東建立江南大營,阻止太平軍東進,這也是如今的上海還能維持一派歌舞升平的原因之一。不過,以太平軍掛著洋菩薩的作派,這上海都是外國人的租界,真要打過來,他們也不敢怎麽樣。

  農民起義軍,對付起自己的同胞來自然是殘忍無比,但一旦是對待外國友人,卻是說不出的溫情脈脈。想必那位寧願餓死自己幾千萬同胞,也要救助國際落難同胞的偉人,亦很好的保持了這種優良的傳統的。

  除此之外,滿清又派出欽差琦善率萬餘人在揚州外圍建立江北大營,以阻止太平軍北上中原。

  所以這個時候廖喜雲能趕到上海來,可是突破了重重險阻,冒了極大的風險的。

  “你小子,聽說你把未來的西太後都給弄上手了?”甫一見麵,廖喜雲就狠狠的捶了劉宇一拳,“你小子倒是享福了,哥兒幾個可就吃盡了苦頭了。”

  劉宇隻有苦笑的份,自己和杏貞的事情,自然得向上級匯報,因為這不僅是個人感情的問題,更是很嚴重的問題。沒想到,咱劉宇好事做了那麽多,沒人傳播,倒是自己這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情,連遠在大清的廖喜雲都知道了,自己找誰說理去?

  “你小子,聽說你還混到了石達開手下的得力幹將了,蔣誌毅那小子,更是把洪秀全的妹妹都傍上了,哥幾個,你就不要笑話我了吧。”來而不往非禮也,劉宇可不肯服輸,照樣給他硬頂了回去。

  “快別說了,說出來都是淚啊,說說吧,這次你們帶了多少武器出來,我們都要了。”廖喜雲也是一臉苦笑。

  “哦?原來這次你出來不是出來見我啊,原來是帶著公幹呢。我就說呢,你現在如今可是太平軍的紅人之一,怎麽還會記得我們這些窮兄弟呢。”劉宇繼續損。

  “洪秀全要派翼王西征,你知道,翼王好不容易接受我,給我派了這麽任務,我能不盡心盡力的做好麽。好了,哥幾個知道你也有你的難處,謝的話就不要說了,過幾天我也要西征了,希望這趟順利吧,不要勞煩哥幾個到大渡河去替我撈屍就好。”

  廖喜雲說得如此沉重,劉宇知道這事情不是那麽容易了,也斂住了調笑的念頭。正色道:“既然是這樣,我也不說啥了,船上還有三千條槍,十門炮,原本是指望給楊金武和周亮那幾個的,現在你急用,先給你了。咱老弟兄好久沒見了,今天晚上不醉不歸,放心吧,你要的槍支,我都讓手下的人去辦就是了。”

  雖然太平軍中大多數人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的才選擇造反的,但領頭的那幾個,絕對不是過不下日子的,至少韋昌輝之流還是地主家庭。他們選擇造反,不過是利用了老百姓過不下日子的逆反心理,想替自己博一個遠大前程罷了。

  但石達開在其中顯然是個另類,石達開的部下,一向對百姓秋毫無犯,而石達開此人也有長遠的追求,所以治兵甚嚴。隻是曆史偏不讓這種有理想的人能成就理想,所以,最終他的結局有些慘。

  知道曆史真相的廖喜雲自然不希望曆史如願上演,所以,刻意的跟石達開拉近關係,不隻是為了石達開,也是想借此機會讓自己有更大的話語權。但石達開自從第到廖喜雲第一眼,便對他不喜,後來因為蕭朝貴身死,其部下的軍隊被拆散,廖喜雲偏偏又分到了自己的手下,石達開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好在這一路上廖喜雲打仗十分賣力,立下不少功勞,石達開才開始慢慢接受他。就算廖喜雲不說,劉宇也知道,要想跟石達開這種異常聰明的人拉近關係,可想而知廖喜雲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好,不愧是咱多年的老弟兄了,靠譜,”廖喜雲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一邊走還一邊不停的念叨,“哥們兒,不是我說,咱都以為蔣誌毅那廝當了英王,以為他肯定活得滋潤得很,卻不知道,他時時都在走鋼絲,那日子,別提多憋屈了。你知道麽,現在太平軍中是如何說他的麽,說他是吃軟飯的英王,你說他一個堂堂的爺們兒,這得有多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