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金田起義暴發了
作者:本色農民      更新:2021-04-23 04:28      字數:2422
  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洪秀全以武裝起義時機已然成熟,向各地拜上帝會會眾發布總動員令,命務於當年十月初一日以前到達金田村集中“團營”。

  各地會眾接到團營命令,紛紛響應立即變賣田產家業,偕全家老小奔赴金田。

  因為他們相信,隻要他緊緊跟隨著洪秀全,就一定能進入洪秀全給他們描繪的天國之中,在那裏,大家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不要綱糧,不要服役。隻要他們選擇跟隨,美好的生活就在不遠處等著他們。

  中國的百姓就這麽正真的堅信著他們的領袖,盲眾的跟隨著他們,從一個虛走向另一個虛無。千百年來,反複重複的上演這一幕幕自相殘殺的悲劇。

  先後參與團營的,來到金山村的,包括紫荊山區會眾兩千餘人,秦日綱率領的貴縣龍山失業礦工千餘人,蘇十九率領的桂平饑民千餘人,黃文金率領的博白會眾二千餘人,賴九率領的陸川會眾數千人,石達開率領的貴縣會眾數千人,以及金國附近千餘人,合計二萬餘人。

  其中有漢人、還有不少的僮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會眾。到達金田以後,百姓們主動的將變賣家產所得悉數上交“聖庫”,各人衣食雜用均從“聖庫”領取,所有團營會眾皆按男女分營,實行軍事編製,禽軍械、被服、旗幟,接受軍事訓練,並時準備著與清軍進行作戰。

  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各路拜上帝會會眾陸續到達金田團營。當時洪秀全、馮雲山正在廣西平南縣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中秘密布置武裝起義事。清廣西潯州協副將李殿元出巡平南思旺圩,探知花洲一帶有拜上帝會會眾聚會,於是同署平南知縣倪濤、秦川(即思旺)巡檢張鏞等人緊張地率領一隊兵勇、團練前往,全麵封鎖路口,斷絕花洲與外界交通,試圖將會眾們圍困住。

  洪秀全一麵組織當地會眾準備抵抗,一麵派人往金田告急。楊秀清等聞訊,急命蒙得恩率精兵數百往援。十一月二十日,在思旺圩全殲清軍,陣斬張鏞、李殿元、倪濤僅以身免。蒙得恩等教眾進入村中與洪秀全會合,次日歡天喜地護洪秀全返回了金田。

  拜上帝會眾殺死了滿清的官員張鏞、李殿元等人後,更是士氣大振,聲勢也是越來越大,附近的百姓紛紛歸附。

  地方官員們知道,這件事情再也捂不住了,不得不上碫滿清朝廷。

  清廷得到消息,急忙調兵遣將,前往鎮壓。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十二日,以前漕運總督周天爵署廣西巡撫,前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赴廣西辦理軍務。是月下旬,駐守桂平的清鎮遠總兵周鳳歧,派出息的得力部下清江協副將伊克坦布率貴州兵進剿金田村。

  太平軍事先得到消息,早憶在金田外圍布下伏兵。二十九日,伊克坦布率部經過蔡村江木橋,突然伏兵四起,這些過幾百年太平日子,吃貫了鐵杆子莊稼,早將祖宗們的打仗領丟得一幹二淨的綠營清軍措手不及,立時大亂。

  太平軍拆毀了他們必須要路過的木橋,切斷清軍退路,並當場陣斬了伊克坦布。周鳳岐聞報後,急急派出援兵予以救助,又被半路擊敗。太平軍取得了金田起義前的最大的勝利,徹底的將太平軍的心氣和自信推向新的高度。

  道光三十年(1851)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誓師起義,並提出了推翻滿清腐朽的統治,趕跑列強侵鴐的口號,太平天國革命正式爆發。

  是日正值洪秀全三十八歲生日,拜上帝會會眾於金田村“恭祝萬壽”,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洪秀全為了約束會眾,為太平軍製定了五項紀律:

  一、遵條命;所有的會眾須得遵守天父的訓斥,違令者斬。

  二、別男行、女行;男女分別立營,哪怕是為夫妻,非經許可,都不可串營,違令進行輕則重責,重則斬殺。

  三、秋毫莫犯;起義眾不得欺淩弱小,擄掠百姓。但有些諷刺的是,他們起義之初就清算了數家地主豪紳,管他們合法所得還是民脂民膏,一律予以充公。倒豎是和某太祖的做法如出一轍。

  四、公心和儺,各遵頭目約束;

  五、同心合力,不得臨陣退縮,違令者斬。

  太平軍全體將士蓄發易服,頭包紅巾,表示與清王朝誓不兩立。

  十二月,太平軍揮師東進,攻占江口墟。羅大綱、丘二嫂、蘇三娘等天地會首領率部加入太平軍,使太平軍的勢力更加強大。

  十七日,廣西提督向榮率清兵萬餘分兩路進犯江口墟。

  二月初六日,太平軍進入武宣境內。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建立軍師及五軍主將製。

  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

  肖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

  馮雲山為先導副軍師,領後軍主將;

  封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

  封石達開為左軍主將。

  太平軍於東鄉設立大營,並派出前鋒大軍進抵武宣東南三裏墟,時刻準備進一步擴張。

  三月初二日,廣西巡撫周天爵、提督向榮等率清軍六千南北夾攻三裏墟,太平軍奮起迎擊,大敗清軍。

  初九日,清廷派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馳往湖南辦理防堵事宜。二十六日,又命鄒鳴鶴為廣西巡撫。四月,幫辦廣西軍務、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抵武宣。

  太平軍為避鋒頭,選擇戰略性地撤離武宣,反而殺奔象州。五月初十日,太平軍在象州梁冊村、獨鼇嶺、馬鞍山一帶大敗烏蘭泰,斬清軍貴州參將馬善寶等二百人。綠營兵不敵,隻得落荒而逃。

  六月初,折回桂平紫荊山和金田地區。清軍聞訊後,立即組織兵力撲了上來,將太平軍團團圍住。

  9月下旬,太平軍奮起作戰,突圍北上攻占永安(蒙山),粉碎了清軍此次圍攻。

  太平軍在永安一麵抗擊清軍進攻,一麵進行軍政和建設。12月,天王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製。

  這時候的洪秀全,雖然才剛具氣勢,就隱隱有想做甩手掌櫃的打算了。其暴發戶的心理,開始初露苗頭。

  盡管如此,在洪秀全及其五大得力幹將的帶領之下,他們很快將金田起義的大火擴張至廣西大部分地區,並逐漸有向其它地區蔓延之勢。

  當然,金田起義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舒淩雲、蔣誌毅、廖喜雲等人的耳中,他們在香港和廣州站穩腳後,也以緊張的運作,力圖盡快跟起義軍接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