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京津鐵路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0-25 19:12      字數:2103
  “這是個好主意!朕原也該想到的!”乾隆興奮的道:“等鐵路修好通車後,威海衛的軍港早就建成了,水師學堂和海軍的操演訓練自然都遷了過去。”

  “把造船廠、鋼鐵廠和機器製造局都關防好了,天津港口就可以恢複通關貿易。”

  “那就這樣定下來,朕給你兩年時間,乾隆十一年,這條京津鐵路要建成通車!”

  “好了,今天就議到這裏,除了張衡臣,你們也要到陳宏謀那裏去吊唁,朕也要賞賜一筆治喪的銀子,回頭讓孫靜送過去。道乏吧!”

  幾個人從養心殿辭了出來,自乾清門西側的內右門魚貫而出。

  眼前就是軍機處了,當值的便直接走了進去。

  張廷玉一年前已經不必進軍機處當值了,他走在最後麵,養心殿的一個小太監照例過來攙扶了他,要一直把他送到西華門外交給家人和轎夫。

  因為他走得慢,其他不當值的人打了個招呼,便像往常那樣走在了前麵。

  以他的年歲,這樣的喪事他向來不親自前往的,回府後派兒子若溎送去些賻儀,代為吊唁也就是了。

  他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邁著沉重的步子緩緩的走著,此刻的心情和步子一樣沉重,倒不是因為皇上兩次駁了他的諫議。

  憑心說,今天議事時,他一再和皇上唱反調,但皇上並無一點兒不悅之色,也沒有一句重話。

  但張廷玉就是覺得心頭堵得慌,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又十分強烈的失落和悵惘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雍正是經過九子奪嫡,從一群出類拔萃的兄弟們中間勝出的。

  為了向世人證明他原本就是最佳的嗣君,他勵精圖治,出了名的勤政,在他跟前侍候差事很辛苦。

  但他對自己非常的倚重,幾乎是言聽計從,所上的奏議和條陳極少有駁回的,辦起差來身子雖然累,但心情是暢快的。

  而這個乾隆皇帝,那個從前叫弘曆的孩子,自康熙六十年他被接進宮裏後,當時在上書房辦差的張廷玉就經常能夠看見他。

  到雍正即位,他成了皇四子,後來又封為寶親王,再到後來成為了乾隆皇帝,張廷玉可說是看著他長起來的。

  可是自打他登基以後,張廷玉就覺得他越來越看不清楚,越來越難以琢磨了。

  以前那個溫文儒雅,謹言慎行,舉手投足都毫不逾矩,言談行事都循禮不悖的寶親王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滿腦子新想法,再大的阻力也毫不在意,堅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乾隆皇帝。

  什麽敬天法祖?什麽祖製聖訓?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親眼看到了乾隆登基後國家的巨大變化,也從心裏佩服這位帝王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但有些事情他是真的難以接受!

  哎!也許時代真的是變了,變得他看不懂了!也許我張廷玉是真的老了,老得不合時宜了!

  再為朝廷出最後一把子力,把西伯利亞的事情理出了頭緒,一定要退下來了。

  老朽之人再顫巍巍的立於這廟堂之上,不僅自己要經常的惹一肚子不痛快,而且還會成了人家的絆腳石。

  等到哪一天遭人家嫌棄了,就徹底的沒了臉麵!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該返回桐城故裏,歸隱田園了。

  一老一少,一個駝著背,一個彎著腰的身影,自天街向西緩緩的出了隆宗門,又轉向南,沿著三大殿西側那高大的宮牆越走越遠……

  三月裏,揚柳飛花的時節,芷蘭去學部修繕一新的女學司衙門視察的幾天之後,何誌遠夫婦也風塵仆仆的趕回了京師。

  “臣叩見皇上,恭請皇上聖安!”

  “快起來!賜座!”

  “謝皇上!”

  乾隆笑吟吟的望著何誌遠,感慨的道:“真個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咱們君臣三年多沒見了!”

  “可不是,”何誌遠道:“皇上萬幾宸翰,日夜操勞國事,瞧上去也清減了些,但氣色卻十分的好。”

  “你也黑了,瘦了,”乾隆道:“澳省那裏的差事辦得比朕預想的還要好、要快,你們幾個人功不可沒,如詩可與你一起進宮來了?”

  “回皇上,內子在澳省一直想著貴妃娘娘,聽說接到了回京師的旨意,高興得竟一夜未睡。”

  “今天早早的就起來了,跟臣一道進來,去翊坤宮給貴妃娘娘請安了。”

  “嗯,雖說回了本土,但差事卻一點不比澳省時輕鬆,你可知道這北洋海軍提督的份量?”

  何誌遠道:“臣何德何能?蒙皇上屢次超遷,如今又將這大任交付於臣,臣隻想著拚了命也要辦好差事,以報浩蕩皇恩於萬一就是了!”

  “朕信得及你的話,也相信你能辦好這差事。李侍堯與你一同去歐洲幾年,你們再熟識不過的了。”

  “朕讓他去襄助你,把水師學堂也交給你,劉公島上的一應房屋都已經開始動工建造了,李侍堯現就在那裏。”

  “房子建好了,就把天津的水師學堂和一應與水師有關的衙署都遷到島上去,將來天津港要恢複民用,開關通商,不該留下的都要遷走。”

  “一大堆的差事在等著你呢,不能多讓你歇歇了,給你半個月假,把家裏安頓好就起程去天津,從那裏坐船去威海衛。”

  “回皇上,”何誌遠道:“安頓家裏用不了半個月,那麽的差事要辦,臣在家裏也呆不住,三日後臣就動身去天津。”

  “也好,朕知道你的性子,就隨你吧,”乾隆道:“到了天津去造船廠看看,坐上一艘新造出來的戰艦去威海衛,順便檢驗一下它的性能。”

  “你也是英國皇家海軍裏呆了幾年的,對這些都懂。發現了什麽不足之處,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就直接跟工部的督辦和技師們說。”

  “你這個提督有三個要緊的差事,一個是編練海軍,二是把水師學堂辦好,東洋海軍和將來要組建的南洋海軍可都指望著你學堂裏出來的人才了!”

  “吳鏡湖去天津接你時,跟你說過明年要做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