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引水濟寨 菩薩顯靈
作者:淮楓      更新:2021-04-08 04:52      字數:3184
  “後山常年都有水嗎?”謝磊問道隻要常年有水,修渠的事就好辦了。

  “有,後山的對麵崖壁有瀑布,除了冬季結冰外,瀑布就沒斷過,隻是取水時要下到後山腳下的溪流,又要走四、五裏的小路,太艱難了!”

  “能不能帶我們去後山看看?水源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兩個寨子的矛盾,永遠也不會得以平息。”

  “恩人,我願意帶路!”他的女兒卓瑪聽他想為寨子的人解決水源,很是激動,主動請纓。他說要去,區委副書記紮西一定要陪同,當然是擔心他的安全。

  “真沒想到寨子裏藏民的住房、生活會是如此的糟糕!”來到黃土寨,看到幾戶藏民居住的破敗、糟糕的房屋後,謝磊心裏很是感慨。寨子裏的藏民見到他們一行漢人來到寨子裏,卻是充滿著敵意。才抓了寨子裏的幾個人,哪會對漢人有丁點好感。

  正如卓瑪所說,後山對麵十幾米凹進去的崖壁,山上的雪水融化後,在這裏匯成一道瀑布,落到下麵的潭中。

  “我們也來看過,若是有電的話這事就簡單了,從潭裏抽水,供應兩個寨子,根本就不是問題,隻是目前沒電辦不到!”李書記遺憾地說道。

  “就從對麵崖壁那個突出位置,搭個架子做個水槽,將一部分水引到這邊來,這事就成了!”謝磊觀察後說道。

  “花那麽大的功夫,也隻省了三、四裏路,仍然不能解決兩個寨子的人吃水問題,接過來有何用處?”李書記搖著頭說道。

  “嘿嘿,水引過來之後,接根水管沿著這條路到寨子,這事不就解決了嗎?很簡單,這樣做也花不了幾個錢,我們回去吧!”

  “沒電的情況下,這水怎麽可能翻過這道山梁?”一路走謝磊一邊指在哪裏牽引水管,大致在丈量計算水管的長度。李書記等人卻是完全不解。

  “用‘虹吸原理’,水槽處與寨子存在那麽高的水位差,肯定沒啥問題!”謝磊信心滿滿地說道。回到區政府,謝磊將具體方案講給齊伯伯叫來的後勤部工程處的負責人聽,搞這行的人聽後,頓時明白過來。

  “哇,謝院長這套取水方案真叫絕,肯定能行得通。我們明天就動手去做,水接到寨子後,再為兩個寨子各修一個儲水池。這樣做後,兩個寨子就再不會為水源之事發生爭鬥了!”

  “謝院長,真是謝謝你了,你不僅化解了這場,還為兩個寨子解決了飲水問題!”書記李健誠心地感謝道。

  “哈哈,哈哈,還不止這些呢,謝院長他們幾人,看到這裏的學校破舊得不成樣子,決定捐款二千萬元,在每個縣、鎮,能建一所漂亮的希望小學、希望中學!”齊首長笑著將謝磊的想法說了出來。

  “說到捐款之事,拜托各位領導,我們的捐款隻能用於學校的修建、購置教學物品,不能挪作他用,這點要給教育係統講清楚,軍區會派人監督款項的使用。說實在話,這個地區的老百姓太窮了,我們默默地來做這件事,就是期望將來的孩子不要繼續窮下去!”謝磊將款項用做了說明。第二天,丁蘭就將捐款匯到了他們指定的賬戶上,一再拒絕舉行簽字儀式。

  “這裏的一切真是美啊,天上的白雲似乎就在我們頭頂,如此之近,聖湖是如此的湛藍,…

  接下來的幾天,兩輛軍用越野車,載著他們赴‘納木措’,觀賞藏北迷草原的風光,翻越‘那根拉’山,來到三大聖湖之一的‘納木措’。前往素有“小江南”之稱的林芝縣。

  經鬆讚幹布出生地、墨竹工卡,翻越海拔五千二百多米的米拉山。欣賞‘尼洋河’河穀風光,途中看到了激流中的大石‘中流砥柱’奇景。聽河水滔滔,迎沁人涼風。遊覽最美麗的湖泊、雪山森林環繞中的‘巴鬆措’。乘木排上湖心小島觀賞,前往‘卡定溝天佛瀑布’。

  位於自治區林芝地區林芝縣八一鎮的‘卡定溝瀑布’,具有典型的峽穀地貌,山高溝深,奇峰異石,古樹參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飛流直下,雄偉壯觀,讓人談為觀止。身處夢境一般的美景中,大家全都陶醉了。

  途經小鎮,見到那些藏族小孩全都穿得破破爛爛,實在是太窮了。謝磊讓她們買的文具,此時就發揮了出了它的作用。對見到的這些藏族小孩,除了送文具,還送了一些錢來資助。

  “他們這些人匍匐在地上幹嗎呢?”在去聖湖‘納木措’路上,見到一些藏族同胞,就在狹窄的山道上匍匐磕頭。沒見過如此場麵的姍姍驚訝地問道。

  “這是他們最虔誠的一種拜佛儀式,稱為‘磕長頭’。這些人之中,有的甚至來自千裏之外,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磕到拉薩朝拜布達拉宮或他們心目中的聖湖。就這樣不折不扣,矢誌不渝,靠堅強的信念來支撐他們這樣做下去!”謝磊回答道。

  “這種堅強的意誌、虔誠之心,真是太可敬、太佩服了!”

  在一個小鎮上停留,謝磊他們見到了一位蓬頭垢麵、衣衫襤褸,臉上布滿皺紋,年過六旬的藏族女信徒,帶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孫子,從昌都一路‘磕長頭’過來。她的孫兒頸部長了一個大大的腫瘤,想磕頭到聖湖‘納木措’去討點聖水,來消災滅難。

  “小磊,出麵幫幫她的孫子,看他那個樣子真是好可憐!”幾個女生送了一些幹糧給她倆後,轉而悄悄央求謝磊。

  “老奶奶,您相信神靈嗎?”通過旺堆翻譯,謝磊問道。

  “當然相信了,我們從昌都來,就是懷著一顆虔誠心,來聖湖討一點聖水,醫治我孫子格桑渾身長滿的瘡,他長大了要幹活,還要放牧來養活我呢,…”

  “昨晚菩薩給我托了一個夢,要我在這裏等一個小男孩,說他與佛有緣,治好他的病。對老人盡孝的事全應在他身上。或許您的孫子就是菩薩托夢給我的那個男孩。我已取了聖水,隻需要一個晚上,他的病痛就能消除,不知你肯不肯相信?”

  “真能治好格桑的病?”那位藏族老婦轉而問向旺堆,眼巴巴地望著眼前這位年輕人,在不避惡臭,仔細地檢查著他孫子的病情,心中當然是十分的感激。更寧願相信菩薩顯靈,來挽救他孫子性命。

  在她完全相信的情況下,謝磊給他孫子注射了針劑,囑咐了她,“今天就呆在小鎮。明早再自行離開,孫子的病情就沒任何問題,一切都是佛祖開恩!”

  “菩薩顯靈,化身為一個英俊的青年,用一滴聖水,救活了重病纏身的格桑,…”此事後來在青藏高原,口口相傳,鬧得是沸沸揚揚,前來‘納木措’討聖水,想得到佛緣的人,更是絡絡繹不絕。當然,這是後話,表過不提。

  在紮西的陪同下,謝磊他們參觀了他前世就十分向往的‘布達拉宮’。當下的拉薩自然談不上旅遊開發,曆經數千年的布宮更是如此,殘破的寺廟,斑駁的壁畫、唐卡,襤褸的僧人,一切均是原生態,其他人覺得沒啥可看,他卻是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外表破舊的布宮,對謝磊來講卻是異常的莊嚴、神聖。幾千年宗教傳承下來的瑰寶、曆史文化的積澱,在這個破舊、神秘的寺院內充分地體現出來,斑駁的唐卡壁畫在壁上默默地訴說曆史的變遷,講述一個個佛家的故事。盡管寺院中的僧人衣袍破爛、吃住簡陋得令人難以想象,但他們對宗教的崇拜、狂熱,卻令謝磊他們也深受感染。

  “一直就有個願望,能來到心中向往的佛教聖地,這個願望終於達成。我們幾人,想捐出一百萬善款,來改善寺廟僧人的生活條件,做點小小善事,希望鬆讚主事能成全!”

  有自治區藏民的代言人,最高行政官員紮西作陪,鬆讚主事當然不敢怠慢,在他的主事房裏掃掃榻以待,寒暄之後,謝磊很是虔誠地說道。紮西書記的貴客,又是從未遇到如些慷慨解囊的施主,鬆讚主事自然說了一番感謝之話。

  “施主參觀了寺廟,有何感想?”

  “數千年的曆史傳承,貴寺沉澱的佛家精華實在是太多。隻是很可惜,若寺院再不加以修葺,這些佛教瑰寶,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毀於一旦,…”謝磊很是感慨地說道。轉而又說“有一件事我真不明白,為何這布宮就不能對外開放,讓更多的信眾來到寺廟朝拜,這樣也可以增加香油錢,改善寺院目前的現狀?”

  “這樣一來,會幹擾寺院內僧人的清修!”

  “佛法不是說要普渡眾生,關上門如何普渡?這個寺廟已有數千年曆史積澱,這些弘揚佛法的壁畫、唐卡,器物,無不是前輩高僧的心血凝聚,若不進行保護性修葺,難道要讓它就這樣自然消失不成?若能集眾信徒之力,來保護先輩留下來的佛法瑰寶,才不失為佛家的一大幸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