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傳令官” ——Ⅰ號指揮型坦克
作者:老何吖      更新:2021-09-13 23:28      字數:2510
  [阿尼市]是比利時東部的一個城市。

  它的北麵和南麵,分別是著名的阿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兩條河流,從比利時的國家領土地圖上可以看出,[阿尼市]所處的位置就像是被兩條河流半包圍形成了一個“U”形地域,使得[阿尼市]和[聖特雷登市]以及[休伊市]形成了△之勢,也正是因為如此,它也成為了盟軍[D計劃]中的防禦節點之一。

  (前進!)“Vors!”

  隨著一聲命令和緊跟著響起的進攻哨子聲,一群群散開在德式戰車周邊的德軍士兵就站起身來,他們一個個手中的毛瑟K98步槍的槍口朝下,身子稍稍彎曲的以散兵隊形一步接著一步的朝法軍陣地靠近。

  這是德軍第6集團軍第16摩托化軍的部隊,他們此刻正在比利時狂飆突進,擔任先鋒主力的正是其下轄的第3、第4裝甲師。

  咻咻咻~

  一輪尖銳的破風嘯聲在空氣中盡情的傳播開來,在由遠及近的越發蕩漾後,便狠狠地砸在附近的區域上炸成一朵朵火光黑雲。

  麵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德軍的散兵隊形沒有發生混亂,一個個嫻熟的往地上一趴,等待此輪炮擊的結束。

  不一會兒,半空中的炮火越來越多,有法軍打來的轟擊,也有德軍炮兵在還擊對方炮兵陣地的,你來我往的炮仗在空中響成一片,格外的“熱鬧”。

  差不多過了近十分鍾,這場雙方的炮火交鋒最終在德軍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以德軍占據上風而結束。

  沒了法軍的炮擊阻隔,德軍步兵們的腳步便也跟著越來越快,很快就從小心翼翼的挪步變成了小跑。

  同時,一輛輛銀灰色塗裝的第4裝甲師第35裝甲團的坦克群也越過己方步兵衝到了前頭,鋼鐵履帶碾壓在泥土上發出的“哢嚓哢嚓——”的摩擦聲又給“戰場交響樂”增添了一些新的音調。

  此後的幾分鍾內,雙方詭異的一路相安無事,作為防守方的法國守軍就像消失了一般,根本不管德軍的快速插進,如果不是空中還在展開著空戰,德軍士兵們都以為法軍已經在空軍的轟炸下放棄陣地了呢。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直到雙方的距離到達1000米開外時,密集的重機槍聲和迫擊炮的轟鳴很快就再次響了起來,衝在最前方的德軍士兵就像野草一樣被撂倒在地。

  鮮血順著傷口從身體裏流淌出來,他們用德語哀嚎的發出一聲聲慘叫著,可相比那些已經不能說話的戰友們來說,他們還是幸運的。

  噠噠噠!噠噠噠……

  遠處的村莊陣地裏,一個操縱著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的法軍機槍手,憤怒的架起機槍向著德軍散兵猛烈地開火掃射。

  “去死吧!去死吧!你們這群該死的土豆佬。”

  操作輕機槍的法軍士兵,一邊大喊叫罵著,一邊不斷地扣動扳機,滾燙發熱的8毫米口徑黃銅彈殼不斷散落在旁邊的泥土之上。

  然而,正是因為該法軍機槍手如此勇猛的表現,導致他所在的這邊機槍陣地被正在緩緩推進的幾輛德軍Ⅲ號E中型坦克注意到了。

  這幾輛銀灰色巨獸在下一刻便停下了前進的速度,穩穩的停在原地,隻剩下那一顆顆金屬大腦袋還在緩緩轉動……

  轟!

  的幾聲炮響,多枚37毫米高爆彈伴隨著轟鳴簡直飛向了千米外的目標。

  法軍機槍手和副機槍手的屍體在爆炸中被炸的倒飛出去,那挺製式重機槍也化成了一堆零件散落在地上。

  這樣的一幕在周遭幾個比利時村莊裏隨處可見,德軍強勢的進攻讓原本應該安靜祥和的小村莊們變成了一個個人間地獄。

  看著法軍陣地在己方的強攻下已然搖搖欲墜,一個個德軍士兵們嗷嗷叫的就往前開始加速。

  就在這時,有些激情澎湃的德軍士們忽然看到前方的法軍陣地裏緩緩冒出了一個個“迷彩怪物”。

  (敵軍坦克!)“feindliche Panzer!”

  一聲驚叫在德軍散兵隊裏傳出。

  隨著越來越多的迷彩怪物從村莊內駛出,德軍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一輛輛法軍坦克出現在自己的視野內。

  這是這些德軍士兵們第一次親眼見到法軍的裝甲部隊,那些法軍坦克的體積比自己一方的Ⅰ號坦克要大上一些,跟Ⅱ號坦克差不多,但整體偏圓潤一些,一點都不夠帥氣。

  長的這副寒磣樣,我們的坦克絕對會把它們腦子都打出來,這是此時一部分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德軍步兵所想。

  而這同時也是一部分德軍裝甲兵所想的,但卻不是全部,比如一些謹慎的德軍裝甲指揮官。

  (各連,換裝穿甲彈,線型隊形,保持火力密度!)“Jeder Zug, e!”

  無線電命令從一輛造型奇怪的德式Ⅰ號坦克上發出。

  為什麽說這輛Ⅰ號比較奇怪呢,首先是因為這輛Ⅰ號沒有炮塔,原位置被一種突起的上層指揮結構和固定的四角型指揮塔所替代,武裝隻有四角形指揮塔右側的一挺機槍,活脫脫的像一輛有護盾的機槍火力車。

  這輛奇怪Ⅰ號坦克正是德軍專門研發出來負責指揮裝甲戰的改裝車,名為——“Ⅰ號指揮型坦克”。

  這種從1935年至1937年就在Ⅰ號B型坦克底盤基礎上改造的指揮坦克德軍一共生產了184輛(另外還有6輛是Ⅰ號A改的),除了上部車體高於其他Ⅰ號坦克以外,其他結構與Ⅰ號坦克基本相同。

  而作為一種指揮型坦克,它裝有比普通車組性能性能更強的FG2和F6電台,多出的天線架在右側翼子板上,強大的通訊性能也讓Ⅰ號指揮車在1935年到1940年之間成為了普遍裝備與德軍裝甲旅、團、營、連的裝甲指揮裝備。

  在自己位於裝甲隊列後方的指揮車上,名為魯珀特肯·尼斯的德軍裝甲營營長正通過早已經按照嚴格無線通信紀律的寂靜無線電頻道,向自己的麾下部隊下達著戰鬥指令。

  作為一個裝甲兵指揮官,除了擁有足夠先進的武器之外,還要有配套的先進作戰理論,而如何使用裝甲部隊進攻,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所以,為了提高陸軍的戰鬥力,德國裝甲兵內部也有著這一套較為完善的指揮方式:

  首先是在進入前線後,應主動了解友鄰部隊的分布情況和自己能夠觀察到的第一手可靠信息,並及時與自己的部下分享解析,哪怕是再困難的局麵,也要力爭讓部下清楚地掌握敵人的情況以及自己的計劃,因為準確的情報和謹慎的戰術預測是決定戰鬥勝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作為擁有專用型指揮車的德軍指揮官而言,一定要為部隊做好戰場觀察的工作,細致的警戒偵察是保證己方安全的第一保障,保持對各個方向的觀察是指揮官的基本職責,需要時刻投入相當的精力,警惕敵人們的任何動向。

  隻有這樣,裝甲兵指揮官才能在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迅速給出正確清晰準確的命令。

  避免部隊受到不必要的損失,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