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錢還有一些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305
  李弘文在正廳和肅王妃談論如何安置這些孩子的時候,書房中的肅王收到了陳伯遞上的兩封書信。

  一封是瀘州城主柯伯昭對宋成一案的詳細說明,另一封則是瀘州縣尉梁育的請罪信。

  “哦?”李睿淵先打開的是柯伯昭的那封信,柯伯昭並未隱瞞,將李弘文斬斷胡峰手臂及拷問宋成之事都寫在信上,這讓李睿淵有些驚訝。

  “男兒當有血氣,不錯。”李睿淵微微點頭,並未覺得李弘文做的不對。

  “王爺,小王爺爺將那些孩子都帶回來了,現在正在正廳中用餐。”陳伯在一旁站著,開口將李弘文回府之事告訴李睿淵。

  “嗯。”李睿淵應了一聲表示聽見了,想了一會,又道:“此事便交給弘兒處理,若有不妥之處,你再通報於我。”

  “是。”

  李睿淵接著又拆開梁育那封書信,隻瞥了兩眼,便放在一邊,梁河衝撞李弘文一事,柯伯昭的信上也有提到。

  “著令下去,瀘州縣尉梁育,貶職一級,罰俸一年。”李睿淵並未多想,直接處置了梁育,若不是柯伯昭信中提到梁育平常能力尚可,李睿淵甚至打算直接將他剔除公職,當然不隻是因為李弘文被衝撞一事,最重要的是宋成一案在瀘州拖了許久,梁育早已讓李睿淵不滿。

  可雖說梁育身上還保著公職,可他原本就隻是縣尉而已,此時再貶職一級,就與尋常小吏無異,他這把年紀,想再爬上來可就難如登天了。

  “是。”陳伯應聲,雖然肅王下了令,但還需將此事告知府尊徐致遠,而後由徐致遠下達公文,將梁育貶職。

  梁育的官途,就讓自家的侄子這樣給毀了,不知他收到公文後,心中會作何感想,而梁河,會不會又要遭受好一頓收拾。

  “娘,孩兒打算興建一家書院。”後花園中,李弘文抱著小月然,和肅王妃說著心中的想法。

  孩子們吃完飯後,李弘文讓下人給這些孩子準備些房間,先讓他們歇著。

  肅王府之大,幾間客房當然不在話下,稍微改動一下,多放置些床架被褥,不愁這些孩子沒有住處。

  “書院?弘兒為什麽會想到建書院?”肅王妃不解地問著,自己這不愛讀書的兒子,竟然會想到建書院。

  李弘文開口道:“是這樣...”

  其實要說這個想法的由來,就是當日柯仲凱的一句話提醒了李弘文,柯仲凱當時見到被李弘文救下的孩子,說了一句這些本來都是該在無憂無慮,念書的孩子。

  李弘文當時便有了給孩子們找家書院讀書的想法,可青州書院中,就憑柳元安那幫書生的德性,讓李弘文不勝滿意,再加上前些日子,連哥也曾提過,要給燕子山上的孩子找些私塾上學,李弘文才決定,幹脆自己興建一家書院,讓這些孩子們和燕子山上的孩童一起上學,也好作伴。

  肅王妃點頭,李弘文想做的事她一直都是支持的:“那你需要多少銀子?隻要...”

  李弘文擺擺手:“關於書院,我還有別的想法。”

  沒跟肅王妃細說,李弘文對著四寶道:“去楊府,請楊兄過府一敘。”

  今日是楊家出租的鋪子收租的日子,楊世誠正準備出門,聽見四寶說李弘文請他過府,愣道:“小王爺不是要中秋才會回來?”

  四寶也不知道李弘文要找楊世誠談什麽,便先沒透露李弘文回來的原因,隻說請楊少爺有事相商。

  楊世誠一聽,也沒多想,對著旁邊下人道:“你和那些掌櫃說一句,明日我再去收租。”

  下人還沒應聲,楊世誠就跟著四寶朝王府去了。

  應李弘文之前的吩咐,四寶直接將楊世誠帶去了李弘文的小院。

  此時的小月然被李弘文身旁的小蝶抱在懷裏,小蝶一臉母性光輝,仿佛這小女孩是她跟李弘文的孩子,愛不釋手,雖然人在小蝶懷裏,小月然的眼睛還是看在一旁的李弘文身上。

  “李兄,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楊世誠進了小院,見了李弘文,匆匆走過來,開口問到。

  沒回答楊世誠這個問題,李弘文招手請楊世誠進書房。

  “楊兄,坐。”

  兩人分別落座,四寶端上茶水,小蝶在一旁逗弄這懷裏的小月然,隻是小女孩對於小蝶的動作沒有反應,靜靜看著李弘文。

  李弘文斟了一杯茶水,遞給楊世誠:“楊兄,這次請你過來,其實是有事想讓你幫忙。”

  楊世誠接過茶杯,倒也不像之前那樣受寵若驚了。

  將茶杯放在桌上,楊世誠問道:“什麽事?隻要力所能及之事,楊某絕不推辭。”

  李弘文點點頭,直接了當道:“我想,建一家書院。”

  楊世誠一愣:“李兄怎麽會想起建書院?”

  輕歎一聲,李弘文又將在瀘州救下那些孩子的事告訴楊世誠。

  楊世誠靜靜聽著,怒道:“真是喪盡天良!”

  隨後又問李弘文:“那宋去青州書院不就好了嗎?”

  搖搖頭,李弘文道:“青州書院柳元安那幫人,你也知道,這些孩子進去了,能不能學到東西不說,說不準還要被他們排擠,況且,還有很多燕子山上的孩子,若是也去青州書院,連哥他們也是負擔不起。”

  確實是這個道理,楊世誠點點頭,問道:“那李兄是想讓我怎麽幫這個忙?”

  喝下一杯茶,李弘文開口道:“我想楊氏商行牽頭,讓青州各商號的掌櫃,都參與建設這家書院。”

  大乾的風氣很奇怪,朝廷統建的書院,裏麵的學生隻有書香門第或是官家的子弟,幾乎不可能有商人或是農民的後代,商人還好一些,有些閑錢又想讓孩子入仕的,可以找私塾先生上課,而那些農民或者窮苦人家,孩子大了也隻有下地幹活,或是去其它地方找份工,形成惡性循環,窮人一直窮下去。

  因此李弘文想讓那些商人們參與到書院的建設,到時候書院廣收學生,大家統一對待。

  雖然李弘文本人不愛讀書,但不影響他勸別人讀書嘛,教育強國這道理,他可是沒少聽。

  所謂武能安邦,文能興國,見識了徐言等人的作風,李弘文相信有父王李睿淵在,大乾的武不會差,那麽,他便借此機會,在文這方麵出些力。

  可是沒想到楊世誠聽了李弘文這話,卻是擺手道:“一家書院,何需其它商號,楊家別的沒有,錢還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