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板磚
作者:妖殊      更新:2021-05-23 23:57      字數:2187
  抓人詢問,開棺驗屍,不到兩天,梁太尉就把這件事情給查了出來。

  火藥是錢宇埋的,但是並非他點,應當是被人意外引燃,錢宇有罪,但有待商榷,畢竟事出有因,而趙真,那絕對是十惡不赦。

  也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把這事兒給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隻用了一天,半個龍城的人都知道趙真虐殺戶部尚書孫慶之女,不少丟失了女兒的家庭哭得悲痛欲絕,紛紛上衙門求做主,求為他們伸冤,想要找到女兒的屍體。

  衙門的人哪兒見過這陣仗,那狀告的可是當朝丞相,這他們哪兒敢接?隻能把這事兒上報給梁太尉,也有人朝宮裏上了奏折。

  文帝看到奏折的時候趙真正跪在他麵前求他做主,人確實是趙真擄的,也確實是他弄死的,但是趙真劫人這事兒文帝也算是同謀,畢竟趙真送了不少人給文帝,君臣二人‘同好此道’,也說不上指責。

  文帝弄死的人不少,但若全是宮中的宮女,定然早就讓人起疑了,文帝嗜殺,卻又想掩藏真相立一個仁君的形象,趙真身為文帝心腹,自然要為君分憂,所以隻能用這種方法從外麵擄人。

  雖然趙真沒有明確的說這些人是從哪兒來的,但文帝不該猜不到。

  眼下這孫燕的事情捅出來,文帝是決計不能讓這事兒牽扯到自己,而趙真害怕自己被舍棄,隻能死死扒住文帝不放。

  君臣二人各懷鬼胎,都在想著如何全身而退,文帝已經讓人去傳梁太尉,這事兒是梁太尉查出來的,隻能由他來終結。

  而傳話的人還沒到,梁太尉卻收到了新的消息,他抓住了趙真的一個心腹小廝,嚴刑拷打之後得知一個震驚的真相,原來趙真抓這些女子竟然多數送入宮中,隻有少數留在手裏。

  梁太尉倒是知道文帝有對宮女動粗,還弄死了不少宮女,沒想到這事兒竟然跟趙真有牽扯,梁太尉頓時就意識到事情大條了。

  打瞌睡送來的不一定是枕頭,也可能是板磚,一下子砸下來,腦殼都裂開那種。

  等文帝的人來傳他入宮,梁太尉嚇得額頭都流汗了,終於意識到自己似乎捅了馬蜂窩,心裏慌得不行,但硬著頭皮也得去啊。

  而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哪怕事出突然,他還是想得周全,入宮之前派人去把錢宇控製住,還有趙真府上的小廝,立刻殺了滅口。

  他想要對付的是趙真,而不是文帝,眼下看來,明顯文帝和趙真是一夥兒的,若是把事情捅太大,牽扯了文帝,恐怕別說對付趙真了,文帝先就饒不了他。

  入宮之後,梁太尉老神在在:“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傳召老臣有何吩咐?”

  文帝自然不會直接說讓他不要再查了:“朕讓你去查謀害南詔王的事情,你怎麽替戶部尚書找失蹤的庶女去了?眼下南詔王受傷,事關兩國邦交、江山社稷,孰輕孰重你分不清楚?”

  梁太尉哪兒能不知道文帝為何這麽說,但他不能捅破,低頭認罪:“臣老糊塗了,陛下恕罪,陛下說得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南詔王那邊,其他的案子,可以先壓下來慢慢查。”

  見梁太尉如此識趣,文帝也很是欣慰,不枉他寵愛梁貴妃多年。

  梁太尉出了宮門,這才發現自己額頭都是汗,同時他也明白過來了,自己似乎陷入了一個局,差點兒就掉進去了,雖然不知道幕後之人到底想做什麽,但是他絕對不會成為他們手中的槍。

  但,很顯然,這事兒梁太尉說了不算。

  就在他入宮的時候,趙真給文帝送女人,而那些女子被文帝虐殺的事情已經傳了出去,百姓交頭接耳,震驚得難以想象,在梁太尉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這事兒已經傳遍了。

  還有梁太尉為了幫文帝掩蓋,所以殺了知情的小廝,以及錢宇被抓,一樁樁一件件,傳得那叫一個仔細。

  等梁太尉知道的時候,隻覺得眼前一黑,心頭隻有兩個字:完了!

  陛下知道了絕對不會放過他。

  梁太尉提心吊膽,列行公事的去安撫南詔王,把錢宇斬首,以示對南詔王的歉意,南詔王表現得很憤怒,隻提出一個要求,把錢宇交給他處置,他要親自處置他。

  梁太尉請示文帝之後,文帝答應了,不僅如此,還把南詔王帶來的南詔公主封了南妃,以示對南詔的重視。

  南詔王終於滿意,收拾行囊帶著奴隸一樣的錢宇離開。

  就在梁太尉終於鬆了口氣的時候,百姓坊間傳聞文帝殘暴的消息終於還是傳到了文帝的耳朵裏,不僅僅是口口相傳,還寫成了書,甚至有那疾世憤俗的書生把這寫成了文章和歌謠,在百姓間都傳開了。

  文帝的仁君形象,全部崩塌。

  梁太尉跪在文帝麵前,腦袋被文帝砸出了一個口子,鮮血直流,他隻能捂著求情:“陛下饒命,老臣根本不知道啊,這事兒與老臣無關,一定是有人想要誣陷陛下,順便陷害老臣,老臣就是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對陛下陽奉陰違,請陛下明諫。”

  文帝雖然不夠聰明,但絕對不傻,哪兒能不知道這事兒有人在背後操縱,若是梁太尉,那他把自己牽涉其中,就是真的傻了。

  朝中之人顯然也知道了,雖然沒人敢當麵置喙文帝,但是看文帝的眼神明顯就變了,一個個拐著彎兒的拿仁義道德說事兒,這明顯是對文帝有所不滿。

  文帝下令,凡是寫了汙蔑他的書籍之人,一律斬首,當街傳唱著,杖責八十。

  百姓迫於文帝的威懾,一個個都閉了嘴,但有人卻看到了希望,那就是銳王。

  文帝失去了民心,根本不配為帝,這難道不是他上位的最佳時機?隻可惜他現在手中還缺少些許勢力。

  就在銳王猶豫不決的時候,有人欣然送上了自己的助力,赫然正是應該在死牢的靳晏辭。

  早在幾日之前靳晏辭就已經出來了,滿身傷痕,氣若遊絲,養了這麽多天,才總算保住這條命。

  銳王早前就跟靳晏辭有約定,而今,不過是到了實現約定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