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爾虞我詐
作者:雲楓      更新:2021-05-12 16:02      字數:1985
  “將軍言重了,眾人皆知,華夏酋氐先祖皆為人族,本為同宗,現今兩國紛爭乃是人族內鬥,神界竺蘭自是不會插手介入紛爭,可那魔族隨時蠢蠢欲動,若魔族借機生事,恐非酋氐之福啊,不如就此罷兵言和,也是兩國百姓之福。將軍提及的那位法師,不過是巫術之類小把戲而已,如何能與您那‘窮窮’大軍相比?”薛忠秉勸道。

  “嗯,閣下所言不無道理,不過我軍出師前,國主明確告知諸將,魔族斷然不會襲擾生事。”裕天長仁道。

  “難道你們國主竟敢公然背叛虞華立下的盟約不可背棄人族,不可交通魔族的約定嗎?!此事若被竺蘭知曉,也定然不會坐視不理的!”薛忠秉一改謙恭溫順姿態,突然提高聲調質問。

  “國主怎會與魔族有交接?主上為何斷言魔族不會襲擾,我實不知曉!國主雖為家父,但事屬軍國機密,父子之間不可預聞,這道理先生應該明白。眼下尚未得到國主明示,我倒有個主意,可否一議?”

  “閣下有何建議?”

  “先前貴國提出的媾和條件足見誠意,華夏皇帝為東帝,主上稱西帝,羲和神璽由兩國輪流把持,倒也甚好!誰都不想局勢這般僵持下去,隻是擔心主上能否應允。然貴國有誠意媾和,不如先以貴國西麵的雲夢省做押,權由我國接管,我想主上定會同意貴國的議和之請,閣下以為如何?”

  “豈有此理!爾等真是得寸進尺,欺人太甚!”知府於和貞作為談判官員也與薛忠秉一道前來議和,於座中起身作色怒斥。

  “於大人息怒!將軍的提議,鄙人以為可先告知太子殿下,請殿下定奪。不過竊以為若兩國能就此永無刀兵,重歸舊好,則萬民幸甚,社稷幸甚!”薛忠秉神色和婉勸道。

  “你!你!這哪裏是議和,此等無禮要求你也接受?!與賣國求榮有何分別?!”於和貞勃然大怒。

  “噯,於大人,您言重了!做臣下的應以社稷為重,怎可意氣用事。當審時度勢,不拘時變,如此方能效力朝廷!”薛忠秉神微微一笑。

  “哈哈哈!你這人倒是個聰明人,若割讓雲夢省貴國能接受,待我將此事奏於主上後,主上定會允諾,那時我們再定個日子,兩軍將帥會盟,把和約簽了,我軍拿到貴國出獻的羲和神璽後,便即刻班師退兵!不過我仍有一事不明,還想請教先生。此前和州守軍拚死抵抗,我軍數次攻城未能如願,怎麽如今你們的太子殿下率軍增援後,反倒要議和了?”裕天長仁試探道。

  “做為臣子,我隻奉命行事,至於君上之意,做臣子的豈敢擅自揣度。”薛忠秉不動聲色。

  “閣下真的不知?!”裕天長仁笑裏藏鋒,目光逼人,看著薛忠秉。

  “本人不明將軍之意,難道將軍有何要緊的事告知嗎?”薛忠秉應變迅捷,瞬間明了裕天長仁用意,顯然他在探聽華夏守軍是否得知張興全軍已覆沒。此事關係兩軍對戰的全局謀劃,雙方都想探知對方底牌,不想被對手摸到自己的底細,若走露一絲風聲,後果嚴重。薛忠秉故作糊塗,反問裕天長仁。

  “既然薛主事都不知為何,我又怎知貴國的事務呢?哈哈哈!”

  “嗬嗬,嗯,是啊。既然今日和議你我已無異議,那便容我暫回和州向太子殿下轉達將軍的意思,您看如何?”

  “哈哈,好!我給你們太子殿下三日時限,若三日內不能答複,簽訂盟約,可別怪我‘窮窮’兵陣不講情麵了!”裕天長仁冷笑一聲。

  “好,一言為定,本人回去定向太子殿下傳達將軍的意思!”薛忠秉道。

  雙方接著又針對和議的其餘事項進行了一番商談與討價還價,並無太大分歧。薛忠秉這才帶領一眾隨行官員,匆匆離開酋氐軍營,回和州去了。

  裕天長仁望著薛忠秉漸已遠去的背影,意味深長地歎道:“可惜!”身旁左軍統帥阪泉真野道:“主帥,管他們搞何名堂,咱有‘窮窮’在手,到時殺他個片甲不留!”

  “你呀,就曉得使蠻勁,和你說多少次啦,遇事多用腦子!你可別小看了這位女裏女氣的華夏主事官,遇事不卑不亢,沉緩多謀,我倒覺得此人不可小覷啊,手下若能有幾個他這般的軍師該多好啊。”裕天長仁神色若有所失。

  “大帥,此番出征若能得勝凱旋,將來大位還不是您的?大王爺走得早,要爭位也輪不到三王爺四王爺呀,將來投奔殿下的賢才,還不有如過江之鯽,誰稀罕他華夏這個沒骨頭的主事官!”阪泉真野道。

  “你懂什麽?我是求賢若渴,山不厭其高,海不厭其深,若有人才歸慕,自是多多益善!哈哈哈!”裕天長仁仰天大笑。

  又過了兩日,裕天長仁正與眾將官於大帳內商討若議和不成攻取和州的軍事方案,忽有軍士匆匆來報,說是和州城頭火起,煙塵蔽日。裕天長仁連忙宣告休會,與眾將官一同走出軍帳觀望對麵和州形勢。

  但見和州城頭烈焰熊熊,隱約聽見城內軍兵鏖鬥廝殺聲四起,俄然南城大門驟啟,一隊麒麟軍卒飛奔出城,足有數千人眾,直奔酋氐軍寨而來。

  裕天長仁以為是華夏派奇兵偷襲,急令將官們做好軍寨防禦,自領兩萬“窮窮”騎兵,與數名麾下大將前出拒敵。

  華夏數千軍兵奔至酋氐大營外十餘丈開外停下,酋氐軍寨內數萬弓弩兵早已拉滿弓弦,隻待主帥一聲令下,便萬箭齊發,射向這群華夏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