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風雨飄搖二十年,大漢經曆了什麽
作者:牛奶糖2      更新:2021-03-30 17:08      字數:2593
  先帝劉宏是個什麽樣的人?

  這個問題有些沉重了。

  如果…按照曆史的記載,按照史書中的評價,他是一個驕奢淫逸,荒唐至極的皇帝。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麽?

  盡管,他的行為看起來卻是有點…怪誕!

  比如開設商業街,親自扮演收租大佬;

  比如讓宮女穿開襠褲,喜歡在宮內搞多人運動;

  比如喜歡狗,喜歡驢,喜歡建園子。

  如果按照陸羽原本的印象,他也會覺得漢靈帝劉宏是個無道昏君。

  可自從他在逍遙水閣的書架上,發現了一卷明黃色的,封存完好的竹簡。

  拆開一看…

  霍,竟是先帝劉宏留下的日記。

  所謂…

  正經人誰寫日記呀!

  陸羽第一個不正經,可沒想到,老皇帝劉宏竟也是個不正經的!

  陸羽仔細的讀過他的日記後,才或多或少…理解了這位先帝的苦衷。

  “陛下,我覺得你父皇雖然稱不上一個好皇帝,卻也不該被稱作無道昏君!”

  陸羽開口道。

  唔…

  劉辯抬起了頭,這個評價倒是稀奇。

  這段時間,他從公卿口中聽到的對先帝的評價往往極端的很。

  阿諛奉承之人會大誇特誇;

  正直敢言之士則大貶痛貶,仿佛他就是漢庭衰落的罪魁禍首…

  “羽弟,你還是第一個這麽評價我父皇的。”劉辯搖了搖頭,“那些直言敢諫的大臣,往往都說父皇驕奢淫逸,賣官鬻爵,導致民不聊生,讓朕引以為戒呢!”

  聽到這兒,陸羽一擺手。

  “驕奢淫逸是生活作風問題,賣官鬻爵卻也有不得以的苦衷…”

  雖然說大漢這段曆史,陸羽不算特別熟悉。

  可從漢靈帝的日記中,陸羽還是感受…

  十幾年風雲變幻的大漢,這位表麵風光,內心苦逼至極的帝王,他究竟有多大的委屈!

  “陛下怕是並不知道,大漢從二十前的建寧三年起,究竟經曆了什麽?”

  “經曆了什麽?”劉辯好奇了起來。“羽弟,你慢慢說…”

  “建寧三年正月,河南河內饑荒、夫婦相食!”

  “建寧四年,也就是熹平元年二月,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震、雨雹、山水暴出。”

  “熹平二年,正月,大疫;熹平三年,秋,洛水泛濫;熹平四年六月,三輔之地橫遭蟲災!”

  “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蝗;八月辛醜,京師地震!”

  “熹平七年也就是光和元年,二月,四月兩度地震!”

  “光和二年春,又發大疫,三月,京兆地震!”

  “光和三年,酒泉地震;光和四年,炎炎夏日,冰雹下的‘大如雞子’”

  “直至光和六年,是年,夏大旱;秋,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冬,東海、東萊、琅琊井中冰厚尺餘。”

  “按照儒門天人感應的學說,天降災害,必是警醒帝王。於是在這二十年裏,你父皇三度改元,分別是‘建寧’、‘熹平’‘光和’都是取吉字祈求上蒼垂簾,更是多次派宮中宦官攜醫藥遍尋救治,甚至先後大赦天下多達十四次!”

  講到這兒,劉辯渾身一哆嗦…

  “想不到…竟想不到…這二十年父皇的處境這般艱難!”

  這段時間…

  處理西涼董卓進犯的問題,就讓劉辯有種被泰山死死壓住的感覺。

  由此及彼…

  過去的二十年間,麵對天災人禍,父皇究竟經曆了什麽?又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呢?

  “還不止這些呢!”

  陸羽擺擺手。“自從太監武帝隕落後,北方邊界年年告急,從先帝登基起,盤踞北地的鮮卑人先後組織了十四次南下集體打劫活動。”

  “涼州、並州、幽州的邊防軍早就不複明帝朝北擊匈奴的風采,甚至在熹平六年,大軍出征被打的大敗而歸,十萬將士魂歸雁門!”

  “這還是境外的,朝廷中沒有絕對強者坐鎮,境內也不太平…江夏、益州、巴郡等地蠻族動輒暴亂,各級官府疲於應付!”

  講到這兒,陸羽頓了一下,反問劉辯。

  “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之下,如果是陛下會怎麽做?”

  “我…”劉辯遲疑片刻。“那當然是撥款哪,普天之下,就沒有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是!”陸羽點了點頭!“先帝也想撥款,可事實上百姓連年災荒,都成窮鬼了,早就沒油水可詐了,先帝甚至還得下詔‘令郡國遇災者,減田租之半!’”

  “陛下現在多半能體會到那時先帝的心情了吧?”

  “朝廷運作要錢,邊疆防護要錢,就連年方二十多歲的先帝辛辛苦苦治國理政後,想造幾個園子放鬆下心情,也得花錢!”

  “那麽問題來了,錢從哪來?”

  呃…

  劉辯又是一頓。

  是啊…錢從哪來呀?

  等等…似乎,他父皇不缺錢哪,萬金堂他們今兒個是去過的,那裏麵的金銀財寶簡直數之不盡嘛!

  咻…

  劉辯猛地醒悟過來。“羽弟?你是說…在麵對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父皇不得以隻能賣官鬻爵籌集金錢?”

  “沒錯。”陸羽點了點頭。“先帝開西邸賣官,起初還隻是賣羽林、虎賁等低階職位,可來錢太慢,索性就把縣尉、太守一並賣出!”

  “因為這樣,萬金堂迅速的堆滿了樸實無華且枯燥的錢幣。邊關防護,平定內亂,救濟災民都能拿出錢來了,先帝也放下了一塊心病。”

  聽到這兒,劉辯點了點頭。“這不挺好的嘛!大漢卻緣何因此式微呢?”

  挺好?

  這次換作陸羽一懵!

  他心裏嘀咕著,大皇子果然很傻很天真哪!

  “陛下,你想啊…賣官鬻爵固然可以充實國庫,可那些買官的人呢?他們怎麽撈回這筆錢呢?這可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一個貪官汙吏橫行地方,橫征暴斂,大肆斂財,導致民不聊生的故事!”

  看到劉辯的麵頰有所觸動,陸羽繼續解釋道。

  “陛下試想一下,當天災頻繁,豪門貴族坐擁資源,那些買官之人轄下的平民會如何?”

  “那些被宦官榨取掏空的黎庶呢?那些因為皇帝要建造園林而流離失所的可憐人呢!他們可曾出現在皇帝,出現在朝廷的心頭?他們的命就不是命麽?”

  “大漢百姓有著淳樸的性格,隻要日子過得下去就不會生事,但是他們一邊看著旱災、澇災、冰災、蝗災、瘟災接連不斷,異族年年寇邊自己卻漂泊無依走投無路直至夫婦相食!”

  “一邊,自承天命的皇帝吃喝玩樂,飽讀詩書的門閥良田千頃,手攬大權的貪官還在搜刮百姓,大漢帝國的基層治理徹底的失序,失範,失衡!”

  “大量的百姓‘寒不敢衣,饑不敢食!’,而此絕望之際如果陛下是其中的一員,陛下聽到有人告訴你‘隻要加入我們,就有飯吃,就能治病!’陛下會不會動心?如果這時候有人告訴陛下隻有造反才有出路,陛下會不會跟著?”

  “這就是為什麽這幾年叛亂頻生,為什麽在一次次的叛亂中,大漢愈發的式微,為什麽…如今區區一個西涼刺史都敢藐視漢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