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知識產權
作者:電轉農杆菌      更新:2021-03-30 03:09      字數:4597
  聯係星際開發集團探險家的事兒就算是談成了,祁旻又拿出她裝薄荷糖的盒子,在薑禕成麵前晃了晃:“來點兒?”

  “不來。”薑禕成果斷地拒絕了。她現在是知道了,這位賽博朋克風的酒吧老板是有點兒沒臉沒皮的,跟她用不著多客氣。

  “蓮娜?”祁旻又隔著薑禕成對葉蓮娜晃了晃盒子。

  “算了吧,我昨天抽得有點兒多。”葉蓮娜捋了一把她泡泡粉色的長卷發,“今天還是少抽點兒,免得又發生間歇性解離了①。”

  薑禕成很想吐槽,半天她拒絕在白蘭地裏加薄荷糖,不是因為正直地抵製精神藥品,而隻是因為前一天抽多了……

  祁旻含了一顆薄荷糖在嘴裏,吹出了兩個泡泡粉色的煙圈兒。葉蓮娜伸出手指隨便挑了一下兒,把其中一個煙圈兒挑成了心形。

  看她這熟練的手法,怕也是抽薄荷糖玩煙圈兒的老手了。薑禕成不由得在心裏歎氣,像祁旻這樣老煙鬼的朋友,又怎麽可能是什麽堅持健康|生活的好人?

  “對了,我看禕成的直播,那個藍珀本土的外星人真挺有意思的。”葉蓮娜隨口說道,“那隻二橙還會燒陶器呢。”

  “那段兒我也看了,說實話不好辦呐。”祁旻轉過身,用手肘撐著吧台桌麵,“這個事情是這樣……法律上奧爾特②雲外就屬於公共星域了,在公共星域發現了有研究價值的物種,這都是屬於‘知識產權’的範疇。”

  “而按照《太陽係通用知識產權法》,關於自然資源的知識產權都應歸公有,也就是歸地府所有③。換句話說,那個二橙雖然是我們大探險家找到的,但實際上如果下一次直播還要帶著它一起,那就會涉及對公有知識產權進行商用,你們還需要給Meme付錢。”

  薑禕成沒料到還有這種事情。她讀的法律確實不多,之前做飛船設計的工作也鮮少遇到自然資源存在知識產權問題的情況。而在做係外行星生存挑戰時,法律問題也是由直播平台的法務部代辦的。

  “這得要付多少錢?”薑禕成不禁問道。

  “得看Meme對那個藍珀文明物種的認定了,像這樣特殊的物種,使用費怕是得有不少呢。”祁旻又吹了一口粉色的煙氣,“我建議你做好心理準備,Meme也有可能根本不會批準你繼續使用這個知識產權。”

  “為什麽?”薑禕成有點兒懵。

  “因為Meme查你在地府的記錄就知道,你已經跟旻見過麵了。”葉蓮娜漫不經心地說,“對於可能和旻有聯係的人,知識產權方麵的特殊需求一般會被嚴格審核。”

  薑禕成愣了,五秒後她才震驚地說道:“那你們這不是在害我麽?!”

  誰知道和祁旻見麵就會有法律上的麻煩?畢竟一般人哪會覺得請自己來喝酒的觀眾會是模因監管所的嫌疑人啊!

  “那真對不住,不過你得分清楚事因,把我認定成社會危險分子的是Meme,因此要嚴格審核你的也是Meme。”祁旻歪頭攤手道,“我和安東、蓮娜,我們主觀上誰也沒想不讓你好。而且退一萬步,你這個藍珀外星人涉及到特殊的知識產權問題,就算能批準使用也得花一大筆錢,還不一定比不用就好到哪兒去。”

  這倒也是,雖然祁旻是模因監管所的嫌疑人肯定有她的問題,但薑禕成能不能靠二橙賺錢的事兒,怪也不能怪到她頭上。

  薑禕成隻是感到無奈,本來覺得自己撞大運了找到一個文明物種可以用來吸粉,沒想到法律的高牆早就在那兒等著她了。隻能拿起玻璃杯,把杯中的最後一口酒一飲而盡。

  “算了,這全都怪我自己倒黴。”薑禕成歎了口氣說道。

  “別灰心,你給那個外星人起名叫‘二橙’,已經是這件事兒的最優解了。”葉蓮娜安慰她道,“咱們都是無產階級,法律上沒什麽是屬於個人的。但是以後藍珀文明物種發文章上新聞都能給你‘一橙’直播打個廣告,這其實就已經夠了。”

  薑禕成覺得還是葉蓮娜更好一些,至少說話能讓別人聽得下去。祁旻說得固然也對,但很明顯是沒怎麽考慮到薑禕成這個欠債者的焦慮心情。

  “對啊,就是這樣。”祁旻接著葉蓮娜的話勸她道,“而且你要是能把聯係星際開發集團探險家的事兒辦成了,我們這兒直接幫你把欠的債清零,以後就再也不用做什麽直播了。”

  薑禕成心裏嘀咕,那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事兒呢。不過一次還清二百億債款確實有極大的吸引力,而且這等好事兒在邏輯上也是完全合理的——雖然二百億對於薑禕成而言是天文數字,但對於地府所有者Meme來說,的確也隻能說是九牛一毛。

  星際航行時代又被成為“後資本主義時代”,貨幣對於不同階層的人來說,具有的意義也已經完全不同了。況且Meme已經算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人”,而是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非人的壟斷資本AI④。對於她而言,錢多半兒就像是水和空氣一樣,隻是資本流通的載體罷了。

  ——

  薑禕成從地府下線,意識回到了“藍珀”表麵自己的軀體裏,然而卻仍舊在想著一次性還完所有債款的事情。

  此時在“藍珀”的赤道地區,天已經蒙蒙亮了,以藍紫色為主色調的世界漸漸在她人類的眼睛中蘇醒。營地的火堆仍然在燃燒,火堆旁二橙蜷縮在那裏,還處於睡夢之中。

  二橙的生物鍾顯然是跟著“藍珀”的晝夜更替走的,但是身為地球人類的薑禕成完全沒有睡著,隻是在地府喝了兩杯沒有任何精神影響的虛擬酒,此時清醒得非常。

  葉蓮娜說的實在沒錯,她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將“藍珀”文明物種盡可能多地跟她自己聯係起來,這樣才能蹭上外星社會學研究的熱點——如果她沒法繼續帶二橙直播,那就要讓未來新聞播出“藍珀”文明研究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帶上她薑禕成的名字。“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解決問題也要用辯證的方法。

  薑禕成從地上爬起來,先默默地深吸了一口氣,而後對著無人機鏡頭露出了她標誌性的微笑:“早上好啊,朋友們!現在已經是我在藍珀表麵的第四天了,七天挑戰已經過去將近一半兒。不知道大家對藍珀這顆美麗的行星,都產生了怎樣的印象呢?”

  彈幕:姐姐早上好[太陽]

  彈幕:感覺一橙已經自我認知為藍珀人了[滑稽]

  彈幕:不,一橙明明是藍珀之王,統治著二橙這樣的真·藍珀人[斜眼笑]

  彈幕:統治(x)投喂(√)

  “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還是要采集食物,尤其是除了我自己的食物之外,還得給二橙挖樹根吃,這個工作量是不算小的。”薑禕成一邊把無人機的螺旋翼打開,一邊對她的觀眾們說道。

  “我初步有兩個計劃,plan A是我帶著二橙一起在附近采集食物,這樣就是希望二橙可以幫一點兒忙。Plan B是讓二橙留在營地,我自己去比較遠的地方尋找食物,或許在山穀物種更密集的區域,采集跳躍足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她其實早就想到了要采取帶著二橙一起的做法,這也是為了讓二橙能夠在直播裏更多地出鏡刷存在感。果然彈幕留言也都是支持plan A的。

  彈幕:Plan A√

  彈幕:Plan A+10086

  彈幕:把二橙留營地還是有點危險吧,燒陶和燒家隻有一線之差[滑稽]

  彈幕:二橙這麽可愛,怎麽能把二橙留在家裏[滑稽]

  “我看大部分朋友都覺得plan A比較合適,那今天我就帶著二橙一起去采集食物,看看二橙能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掌握抓蟲子的訣竅了。”薑禕成從地麵上拿起蓋著新鮮葉子的陶碗,“不過在此之前,我要先喝點兒水,等二橙醒了再一起出發。”

  ————————————

  注釋:

  ①解離:即解離症(dissociation),是一種精神疾病症狀,主要表現為失去現實感、短暫失憶和人格認知錯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障礙/解離性身份障礙即屬於解離症的一種,然而顯然文中的薄荷糖後遺症不會如此嚴重,隻是短暫的認知失調。

  ②奧爾特雲:即Oort Cloud,是太陽係外層最大半徑約為一光年的球殼區域,其中活躍著繞太陽公轉的彗星。

  ③此處顯然不是真正的“公有”,而是壟斷資本主義的假借名稱。

  ④“資本家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主義社會在異化勞動者的同時,也在異化資本的所有者。(不過這個邏輯並不在於資本“壓迫”資本家,而是不能按照資本增殖邏輯進行操作的資本家會被市場自然淘汰,因此剩下的資本家都是符合資本人格化標準的;其實本質上這跟進化的邏輯是同一個道理)

  ※※※※※※※※※※※※※※※※※※※※

  今天我(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完了,作為一名Open Access的支持者,我願意在定稿入庫之後免費提供其中不涉及實驗結果的內容,有人想看麽?(我校本科學位論文不公開,這是唯一能看到部分內容的機會[手動斜眼])

  研究方向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在這裏不能直接寫具體題目,免得互聯網抓取信息被三次元認識的人發現我的馬甲……

  ——分割線——

  需要注意的是:

  ①211及以上學校課題組的同學不推薦直接參考,因為比較前沿的課題組一般不會出現研究方向與其他課題組重複的情況,所以應該也沒有多少參考的空間。萬一真有211及以上學校課題組研究方向一致的同學,大概率我們導師會認識你們導師,被導師發現了我可不能負責[滑稽]。

  ②普本以下學校課題組的同學也不推薦直接參考,因為這裏麵涉及的個別儀器相對略貴,普本以下學校的實驗室應該不會購入。要是有同學想照著做,導師估計也不會批這塊兒的經費,不如現實一點選可行性更高的研究課題。

  ③內容僅供參考,直接抄肯定查重過不了。不過我校查重用知網,用萬方的PKU係列學校的同學如果不是學位論文而是課程作業,理論上還有過的可能性,但此處強烈不建議作死。

  ④非生科或醫學專業的同學也不推薦參考,我這個方向學科交叉性很弱,而且對於沒有生物實驗基礎操作經驗的同學,除非是神手否則自學肯定學不會。但是如果有真的特別水的學校計算機或者電子相關專業的同學,水水文獻調研就能過不用做實驗的那種,有可能還能幫上一點點忙?

  ⑤如果有同誌家人罹患神經退行性疾病,我隻能表示非常遺憾,目前尚未出現真正能夠治愈的治療方法。若有了解這方麵研究進展的需求歡迎谘詢,雖然我是生科專業偏向機理研究,對於治療不怎麽涉及,但也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幫您查閱相關文獻。

  ——分割線——

  我導師也是學臨床醫學出身的,後來轉了醫學/生物學研究,到現在做與疾病相關的研究已經三十多年了;在這裏個人獲得最重要的認識就是,雖然生科研究深入要研究分子機製,但必需得有與之對應的疾病表型,分子機製的研究不能脫離疾病本身進行。

  在這裏也向所有醫學工作者們致敬,特別是臨床醫學工作者,他們不僅實際幫助了病人,而且臨床獲得的數據也是進行研究所必需的;很多人覺得研究工作高大上,臨床工作[特別是護理類]很累有時候還髒,但是臨床是研究的基礎,疾病研究最終還得回歸臨床。

  為所有醫學工作者,引用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fort always.”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分割線——

  又:

  查了一下我導師最早發的文章,1989年???

  按照發文章至少是在開始讀博之後計算,則導師已經至少___歲了[警告:此處不宜填空]

  對比網站上照片看起來的年齡,原來這才是真的照騙……

  (嚐試立作死flag:如果我哪天徹底脫離研究工作了,就寫一篇以我導師為原型的學術圈爽文,再多寫點兒大佬進去,讓他們雖然學術方可一戰,但照騙顏值都被我導碾壓;如果這真的發生了,也許我會被作為某大學畢業生反麵典型曝光到某分子公眾號上,通過黑紅成為名人!)

  [保命聲明:以上純屬口嗨,而且除非認識我否則不可能猜到以上涉及的都是誰,所以並不構成網絡造謠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