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作者:向日葵一號      更新:2021-03-29 05:01      字數:2980
  杭拾甫鐵青著臉把杭箏從阿青那兒拎回了家,而醉了酒的人,一路上折騰的,到了家裏還滿嘴胡言亂語。

  這下可把杭拾甫氣得不輕。

  從來沒有對女兒發過火的杭拾甫直接對她下了禁足令,並告訴鄒氏,把人給他拘在院子裏,沒學好規矩前不許再踏出院子一步。

  鄒氏自是滿口答應

  可憐杭箏被先是阿青哄騙地喝了酒,第二日宿醉醒來,人還沒緩過來,頭又疼又暈,腦子裏嗡嗡的。

  後又從婢女口中知曉了她昨日的蠢樣和禁足的消息,杭箏呆呆地坐在床上整個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樣。

  等回過神來,又氣又悔,對阿青充滿了怨念。

  那兩杯酒讓她可是好久都不能出門了!

  杭箏醉酒的消息被杭拾甫給壓了下來。

  杭箏年歲漸長,也是要說親的姑娘了,若是這消息傳了出去那還得了?誰家願意娶這麽個不安生的姑娘回家做媳婦?

  不過也虧得連侯一家子被阿青給嚇住了,龜縮了起來。

  不然這事隨杭拾甫怎麽壓,要不了幾天照樣會傳遍應城大街小巷,特別是還有一個特別討厭杭箏,且城府還不及她爹娘深的連珍。

  要說連珍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和她同名,又處處壓她一頭的杭箏了,最喜歡的事就是看杭箏倒黴。

  所以一聽說杭箏醉酒之事,就恨不得找幾個小姐妹逛逛胭脂水粉,再不經意間將這消息給透露出去。

  但念及她爹嚴厲的警告後,連珍不甘不願地放過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杭家這邊雞飛狗跳的,阿青倒是過得閑適快活。她將從杭箏嘴裏套出來的戲園子,果真搬進了府衙給她唱戲。

  原本這戲園子能做到應城最好,靠得就是他家的台柱子細娘。

  以前細娘一把好嗓子唱得戲園子從早到晚都高朋滿座,博得滿堂喝彩。

  名聲漸漸出去了,來的人多了,這戲園子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勉強糊口的班子,直接一躍而成了應城最好,乃至在這個北方都小有名氣。

  許多人都會慕名而來。

  隻是後來應城被圍,戲班子的人與城中其他人一樣逼於無奈,都提刀上了戰場。

  戰場上刀劍無眼,班子裏的人死的死,殘的殘,傷的傷。

  細娘這個台柱子的一張臉也被毀了。

  原本熱熱鬧鬧的戲園子現在也變得冷冷清清的,連一台戲都湊不出來了。

  但當接到府衙這邊的邀請後,班主咬了咬牙,硬是東拚西湊,將學徒都算上了給阿青湊了一台戲出來。

  這戲也是現成的,講的就是阿青當時如神兵天降救下應城之事。

  這出戲是那日死裏逃生後,老班主就動筆開始寫了。

  戲園子裏,都是看透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唱了這麽多年的戲,什麽東西沒見過,沒經曆過。

  當日他們上了戰場本以為必死無疑了,可峰回路轉,阿青如神一般出現在戰場之上,救了所有人。她強大,美麗,舉手投足間氣勢驚人。

  更遑論那一手不似凡人的功夫,老班主站在城牆上看的時候都恍惚間以為自己是不是戲唱多,所以進入什麽誌怪神異的故事中了。

  一直到後來回來了,他恍惚間坐在書房裏想了許久。後來他提筆緊趕慢趕,多次修修改改寫出了這麽一出戲

  隻是一直沒湊不齊人,也沒正式登台唱過。

  他也是實在沒想到,第一次唱,居然就唱到了正主麵前。

  “細娘,你看你這模樣還怎麽登台?”

  老班主苦口婆心地勸著細娘,神情也十分為難。

  照理說,細娘毀了臉,這一出戲是怎麽也不能讓她上了。更何況這去得還是正主麵前唱,這要是惹城主大人不快了,可如何是好。

  但偏偏整個戲園子能接住這出戲的,也隻有細娘了。

  細娘摸摸自己的臉,掩下眼裏的苦澀,但臉上的堅定卻不容動搖,她倔強地看著班主道:“班主,這一出戲非我莫屬,我會遮好這疤的。”

  說著她又臉露祈求,“班主,你讓我去吧,我想給城主唱。”

  班主本來不想讓細娘上的,畢竟她嗓子再好,這臉傷了也是大忌。

  可細娘不甘願,硬撐著一口氣,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把戲給記熟了,能張口就來,毫不出錯。

  班主見她這般心下也是不忍,畢竟是跟了他這麽久的人,咬咬牙班主最終還是同意了。

  細娘登台那日望看著下方懶散靠在椅背上的人,手心被汗濡濕了,她一定要好好給城主唱好這一出戲。

  台柱子就是台柱子,細娘一張口,班主就知道穩了,因為細娘的水平較往日比,又上了一個台階。

  她本就愛及了這一出戲,加之阿青還坐在台下看著。細娘這一唱,唱的酣暢淋漓,旁邊看熱鬧的人,個個都聽得如癡如醉。

  就連阿青這個從來沒看過戲的人,臉上的笑都沒下去過。

  所以自古以來能流傳千古的東西,那的確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小覷不得。

  阿青將細娘他們留在府衙留在了府衙,這戲一唱就是好幾天,有人路過衙門都能聽見裏麵傳來的聲響。

  有好這口的,甚至會準時準點蹲在靠近阿青院子的外牆下,如癡如醉地聽著。

  與此同時,阿青就如同這出戲唱的那樣,因應城之戰威懾天下,震驚世人。而應城從前這個不起眼的北方小城徹底入了世人的眼裏。

  要知自大寧建朝以來,從來都隻有府官,沒有城主。

  這應城遵這女人為城主是要幹什麽?

  明目張膽的造反?

  但京都對此毫無反應,各路勢力也隻能按下心思靜觀其變。

  阿青一人屠殺幾萬兵馬,其凶殘狠辣的手段,委實可怕了一些,讓不少人驚疑不定。有人懷疑傳聞是否誇大,也有人恨她恨得咬牙切齒,摔碎了好幾個茶杯。

  而也正是因這一戰,阿青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格局。叛軍因這半數的人馬折在了應城,很快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分崩離析。

  於某一日突然消失。

  叛軍造反失敗,京都立刻派人收拾幕後主使。

  那北方幾大豪強被抄家滅族,死無全屍。

  說來諷刺當初應城的求救信發出,遲遲不見回應,這治罪反叛都是挺快的

  而原本等著叛軍攻入京都,他們好打著討伐叛軍的旗號舉兵入京的諸侯們也失算了。

  誰也沒想到小小的應城裏還藏著這樣一個人物。

  這下沒人的屁股再坐得穩了。

  正因如此,在阿青還在府衙閑閑地看戲時,天下各方人馬已派人悄悄前往應城。

  慣常冷清的應城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每日城門口都會排起長龍,等著入城。

  ……

  今日城門口等著入城的人隻增不減,於有些別有用的人來說,傳聞和親眼看見,實實在在的兩碼事。

  有人曾懷疑應城那一戰的真實性,認為其誇大其詞了。

  但當他們真正踏入這裏,在城外看著腳下深黑色的泥土寸草不生和城牆之上吊著的人時

  這些人麵麵相覷,眼底全是駭然。

  隻見那高高的城牆上密密麻麻地吊著許多人,不知是死是活。

  有知曉底細地悄聲說了一句那是當初攻打應城的俘兵。

  這話一出眾多人都噤若寒蟬,覺得後脖子發涼。

  “聞爺,這可是殺雞儆猴?”

  人群中一白麵書生模樣的人低聲對身旁的身材挺拔,樣貌清俊的男子說到。

  被稱作聞爺的人,做文士打扮,淩厲的眉目間浸染了些許笑意,使他身上的冷冽之感淡了幾分,添了幾分儒雅之色。

  他看了一眼城牆吊著的俘兵,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說:“殺雞儆猴,也要看儆的是哪裏猴。”

  說著他灑然一笑,道:“進去吧,去瞧瞧這位大寧朝的第一位城主。”

  各懷心思的人陸陸續續進了城,而後想著法的想要探阿青的底。

  ※※※※※※※※※※※※※※※※※※※※

  先來一個小短章。感謝在2020-12-29 00:00:18~2020-12-30 13:30:4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祖國的花朵露露啊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