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春闈結束
作者:陌煙塵      更新:2021-03-24 10:59      字數:2426
  因為春闈的事,貢院裏也變得好生熱鬧。

  這不,春闈的最後一天,考場中多了兩個不該在的人,太子和二皇子。

  畢竟身份的懸殊,故而,兩人到場之後,無論是年輕氣盛的範閑又或三朝元老孟旬,都變得黯然失色。

  郭攸之在前方領路,邊走邊介紹考場上的情況。

  範閑則隨行在側,腦海裏一直在想剛才的事。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太子會在出現貢院,無非是因為,那些考生以及手下親信悉數被抓。

  二皇子會出現,是因為太子的到場,所以聞訊特來攪局。

  太子和二皇子二人相爭多年,如若是太子想做的事,二皇子斷然不會讓它順利進行,這裏的邏輯沒什麽問題。

  關鍵就在於,為什麽二皇子剛一露麵,太子就立刻想法轉變。

  一開始範閑難以理解,直到最後,看著太子嘴角勾起的隱蔽至極的笑後,這才恍然大悟。

  不難想到,太子這是故意示弱。

  早些時候二皇子犯了些錯,被慶帝禁足在府上不得出門,而範閑又整日流連醉仙居,實力也是大打折扣。

  故而這段時間,太子的實力瞬間崛起,隻不過,好景不長,出現了轉機,範閑在慶廟舍身護主,一改常態,勢力漸漸回升。

  如今的範閑既是監察院一處主辦,又是司南伯之子、林相之婿,再加上身上背負著太學奉正、翰林學士、春闈主考官等職位。

  二皇子也因為慶帝的一道旨意,封禁解除,似是有了抬頭的跡象。

  在這之後,範閑與二皇子兩人頻繁見麵,讓人覺得大有重修舊好之意。

  就算外人不知道兩人談了些什麽,隻不過依兩人見麵的次數看,外人都能猜得出兩人關係如何。

  這一切會發生的前提,就是太子的實力,變得越來越強悍。

  想要製衡太子,那麽就可以忽視二皇子和範閑過去都做了些什麽,慶帝並不在乎這些,漸漸著手扶持兩人。

  範閑和二皇子兩人又重振旗鼓,這是太子最不願看到的。

  為手下的考生以及手下親信出麵,這種種都不過是迷惑人心的假象。

  因為不想那種局麵發生,故而主動示弱,這才是此行的目的。

  帝王之術,向來在於權衡,隻有壓強扶弱才能讓朝野一片祥和。

  早些時候懂得了這個道理的,隻有陳萍萍,範建,長公主之流,隨著經曆的豐富,太子,二皇子也都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

  要真論起來,二皇子還是第一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

  因此在範閑回京後,他故意大張旗鼓的率兵追殺,到最後,遭遇到慶帝懲處,被禁足府內數月。

  隨後,範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也開始有意的營造,自甘沒落的景象。

  而太子,則是直到現在,也明白其中奧義,所以當初在除夕宴上做挑釁舉動,繼而找刺客襲殺範閑,都是為達此效果。

  隻不過痕跡太過明顯,反而很輕易讓人察覺端倪。

  正如今天的這番舉動,雖然依舊是痕跡重些,好在效果還是有的。

  太子為首,二皇子在左,範閑在右,言談間笑聲連連,仿佛根本沒有任何矛盾,可實際上,這三人肚子裏,全是滿腔的計劃。

  這貢院考場,非常大,幾人在考場轉完一遍,基本已是下午半晌時分。

  此行的目的,既已達到,太子這才耐著性子陪範閑逛了一圈,這會兒總算有了離開的機會。

  “春闈今日便會結束,這三日裏,諸位辛苦了!”

  太子向範閑等考官們笑了笑,繼而道:“待考生試卷批閱完畢,到時我定會請奏父皇,獎賞諸位。”

  以孟旬為首的十多號考官和以郭攸之為首的禮部官員無一不拱手謝禮。

  “我尚有些事務要處理,就不在這兒久留了,告辭。”

  說完,太子便朝孟旬拱手,轉身就離開了。

  既然太子一走,二皇子也就沒了留在這裏的必要,比起處處拘謹的太子,二皇子的語氣反倒輕鬆不少。

  “那諸位先忙,我也先走一步。”

  範閑等人旋即行禮:“恭送殿下!”

  二皇子勾了勾唇角,這才離開,經過範閑身邊時,步子稍稍頓了頓,繼而壓低聲音道:“加油,事情還沒結束呢。”

  範閑點了點頭,眸子裏閃過幾分精光:“那是自然。”

  該得罪的人,都還沒得罪完,又怎麽能算得上結束呢?

  春闈三日事畢,在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的考場單間裏,足足悶了三天的考生們,這才得到了出去的機會。

  或喜或哀,或長籲短歎,或眉開眼笑,從考場走出的考生們,情緒各不相同,不過他們也算得到喘息的機會。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隻需耐著性子,等待放榜之日的到來。

  而範閑、孟旬、周城、趙奇等主考官們,也隨之開始了真正的忙碌。

  被抓進監察院的那些同考官,至今還沒放出來,導致評閱卷子的人大大減少,因此,範閑在那些朝中官員心裏的印象,又被大大降低。

  若不是因為範閑,評閱卷子而已,哪裏用得著浪費那麽多時間?

  按照評閱的正確流程,先有禮部官員們,從眾多考卷裏,篩選一部分值得過目的考卷,繼而送往同文閣。

  同文閣的翰林學士以及同考官們,繼而再次審閱,進行第二次篩選,最後被選出的考卷,才會遞到四位主考官麵前。

  範閑雖然吟詩作賦說得過去,但有關經義策論之類的,實在一知半解,最後隻能由剩下的三位大學士操勞。

  最後等三位大學士,給這些兩次篩選後的考卷批閱完,然後集中商議,分別定級,隨後寫在黃紙上,呈到禦前。

  因人手不足的緣由,同文閣又特地從朝中挑選一批進士出身的文官幫忙審閱。

  這一點,是誰都沒有意料到的。

  過去批閱春闈試卷隻需五天時間,而這次,足足花了八天時間才算搞定,凡是參與評閱的官員,全都苦不堪言,厭惡範閑到了極點。

  對此,範閑是絲毫不放在心上,這幾天時間裏,一直在耐著性子,等待最後的上榜名單。

  因為考卷都需要一個“糊名”的步驟,也就是在考生們的名字上糊上一層紙,從而達到遮掩效果,如此一來,考官們隻能通過文采評判考卷。

  故而,在最後結果沒出來前,沒人知道考卷的主人是誰。

  就在放榜當天,考生們全都心神顫顫,滿心擔憂。

  範閑便借著職務便利,在放榜前夕就看到了皇榜名單。

  看到整個榜單,範閑的臉色,頓時陰沉了許多,旋即大步邁出了同文閣,目標監察院。

  既是這樣,那今日,我便將這京都官場,攪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