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國富論(上)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4-28 17:05      字數:2177
  何秋眨了眨眼睛笑著說道。

  “陛下應該也知道臣的為人吧?臣可是向來不說空言的。別看四書五經這些東西,看起來精煉,可實際上說的東西隻是仁義道德而已。

  臣自覺就算寫不出四書五經,寫一本《管子》還是能做到的。”

  朱棣遲疑了一下,緩緩開口道。

  “《管子》嗎?也足夠了,那此事就交給你去做吧。”

  何秋看到朱棣臉上的神色還是有些不相信,哼哼兩聲說道。

  “臣還打算再寫一本書,這本書要包羅萬象,涵蓋所有能涉及到的知識體係,成為一本百科全書!”

  朱棣有些疑惑的問道。

  “百科全書?什麽意思?”

  “就是說這本書裏寫到的方麵齊全。”

  何秋有些驕傲的說道,他這話不是吹的,他手上就有抽到的百科全書,隻是和時代差距太大,需要進行刪改。

  朱棣嘟囔了一句。

  “既然如此,何必叫什麽百科全書?叫《永樂大典》豈不是更好?”

  說完,沒等何秋反駁他,朱棣驟然興奮了起來。

  “對,你這本書就叫《永樂大典》好了!父皇的時候有《洪武字典》,我的永樂朝也不能落下!”

  何秋張了張嘴巴,有些說不出話來。

  這父子倆,真的是一個毛病!

  太不要臉了!

  之前的時候,自己在那整理字典,就被朱棣獻上去給朱元璋,硬生生把本來弄好的字典,變成《洪武字典》,何秋都快憋屈死了。

  好家夥,這次的百科全書,也要被朱棣搶走,何秋很是不滿,有些憤憤的說道。

  “陛下,臣想要做的這本書是為了構架新的知識體係,而非用於歌功頌德的!”

  雖然何秋很不高興,但朱棣很開心啊,笑眯眯的說道。

  “這事就這麽說定了,不管你怎麽說,這本書肯定就是在我永樂朝寫出來的,這樣的一本鴻篇巨製,不綴上朕的年號有些說不過去吧?”

  何秋雖然很是生氣,可也拿朱棣沒什麽辦法,誰讓他是皇帝呢,堪稱天底下最為流氓的人之一了。

  區區臣子,想要和皇帝爭,實在太難了,何況是朱棣這樣霸道的皇帝。

  朱棣瞧出來何秋的神色不太好看,也怕何秋就這麽撂挑子了,當即許諾道。

  “這本《永樂大典》和之前的字典不一樣,朕會把你的名字寫在最前麵,讓世人都知道這是你編纂的。”

  何秋的神色這才好看了些,但還是堅持道。

  “空口無憑,請陛下立下字據吧!”

  朱棣有些訕訕的摸了摸鼻子,這種不信任的姿態,也是沒誰了。

  但他也不好再得罪何秋了,老老實實的拿出來自己的私印,給何秋寫下字據,約好了此事。

  何秋拿到字據之後,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收起條子,就直接離宮了。

  朱棣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情也挺不錯的,當了皇帝才知道皇帝到底有多孤獨。

  之前能和自己有說有笑的那些人,現在都畏畏縮縮的,也隻有何秋還是像之前那樣對他,這讓朱棣能從他這尋找到少許的樂趣。

  先不說朱棣怎麽在那臭不要臉的耍無賴,何秋回到自己府中,就先拿出自己之前已經寫好的一份稿子。

  這篇稿子,之前他就已經寫好了,可是改來改去怎麽都不算滿意。

  其實何秋寫的就是一本經濟學的東西,說他是宏觀經濟學也行,是政治經濟學也行,反正都是一個意思。

  要說經濟學的思想,中國先秦時期也出現過,而且不止一家。

  《管子》一書中的治國篇、侈靡篇以及輕重等篇都著重提到了經濟生產,可以視為中國最早涉及經濟學概念的書籍了。

  而後的荀子也專門寫了一篇《國富》,探討如何富國強民,提出以農為本,肯定商賈的作用,但同樣提出了要限製商賈的思想。

  這樣的思想和商鞅、韓非子的思想幾乎不謀而合,深刻的影響了後世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的統治。

  而正是因為此,何秋才覺得自己這本書如果寫成,絕對不亞於《管子》。

  可是何秋使足了力氣,也很難講後世的一些經濟學術語,轉化成簡煉的文言。

  比如經濟學中常提的自然人、法人、理性人等等概念,若是換成文言,可能要把人繞暈,至少何秋是沒那個水平,把這些東西換成文言還能給人掰扯清楚的。

  咬了咬自己的筆杆,何秋最後還是自暴自棄了,索性就把這本《國富論》純用白話文解釋妥了。

  何秋的這本《國富論》,既有亞當斯密的一些思想,但更多的還是用的馬恩的一些想法。

  畢竟前世的時候,何秋受馬恩熏陶了那麽久,而且在大明,他手上隻有一本《資本論》,可沒有《國富論》。

  說到底,這本《國富論》也是想蹭蹭荀子的光,誰讓荀子有篇文章叫《國富》呢?

  再次認真校對了自己的這篇文稿,何秋直接將稿件交給大明內務府的印刷機構,由他們遣專人印刷。

  如今大明的印刷行業,也是得到了充足的發展,這一點說起來和何秋折騰出來的《紅樓夢》這些書,還有些關係。

  本來何秋雖然弄出來了蠟印機,可蠟印機印刷出來的東西,質量不好,用來傳遞公文還行,印刷書籍,就有些簡陋了。

  但又因為書籍出版業和小說行業的火爆,有大批商賈和富家子弟往印刷術裏砸錢,直接弄出來了價格昂貴的銅版印刷術。

  一套完備的銅版活字,價格將近幾十萬貫,這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了。

  目前為止,也隻有朝廷的內務府、還有大明的兩家大書商手裏有這樣完備的銅活字。

  何秋作為朱棣的女婿,他想要印書,自然而然的,就找上了內務府。

  這裏麵的人也不敢怠慢何秋,誰讓何秋是皇親國戚呢?

  收到了何秋的文稿,這群人連夜安排人挑揀活字,在這裏印上了,緊趕慢趕,在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將三百本新出爐的《國富論》送到了何秋的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