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永樂.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4-28 17:05      字數:2232
  何秋一拍腦門,這才想起來,之前的時候,朱玉穎沒少帶何棟這小子往東宮跑過。

  可能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何棟記下了皇宮的模樣吧?

  何秋喜笑顏開的哄著何棟,父子兩人這些天都是在這樣的傻兮兮的對話中樂嗬一天。

  這惹得一邊的朱玉穎極為不滿,覺得何秋在和她搶孩子。

  這樣簡單的生活,隻是持續到了冬日,朱棣正式召開第一次大朝會的時候。

  何秋作為侯爵,不能不參加這樣的大朝會,早早的起了床,屁顛屁顛的趕到朝天宮。

  等到朱棣龍行虎步的坐到那張代表著大明王朝最高權力的龍椅上的時候,有些年紀大的老人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朱元璋。

  這兩父子實在太像了,更何況朱棣如今也是不到四十歲登基,和當初朱元璋登基的年齡差不多。

  唯一有些區別的是,當初的朱元璋登基,身邊文臣猛將無數,如今的朱棣看起來身邊的親信文武要少上不少。

  但何秋知道,這都是假象罷了。

  朱棣手下那一票將領們,雖然沒有了曆史上靖難戰役的表現舞台,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何況這些人本就算是朱棣的潛邸大臣,可以預見的是,在朱棣治政的時候,這批人肯定是會得到重用的。

  更何況,除了這批人,還有在曆史上曾給朱棣造成極大的麻煩的平安等人,他們現在可都也是朱棣的手下。

  毫不誇張的說,朱棣手下就是將星如雲,隻是現在這些人可能還缺乏一定的表現機會。

  一旦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肯定會在大明的舞台上,發光發熱,為朱棣手下的盛世出一份力氣。

  但僅僅如此,朱棣和朱允炆那個望之不似人君的家夥,也是差距巨大,單單是雙方的氣魄,就已經讓人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為什麽要支持朱允炆當太孫呢?

  朱棣已經當了將近三年的太子了,在場的很多人對於他的執政風格也有些了解了,說得直白點,和朱元璋算是一脈相承。

  這可能會讓很多渴望改變朱元璋定下來的國策的家夥們失望,但更會讓那些心中還有著自己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們歡欣鼓舞。

  在這樣的大勢下,無論文武大臣,都是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他們都是明白人,隻要朱棣繼續保持朱元璋的對內、對外的改革,他們總是有機會成為勳貴,有機會將名字刻在昭昭青史之上。

  遠的不說,之前被朱元璋指派去修複淮河水道的那個家夥,不久可能達成名留青史的目標了嗎?

  隻要不出什麽意外,此人至少會在兩淮之地,留下自己的大名,為後世所傳唱。

  藍玉摸了摸自己鬢邊的白發,有些悵然的說道。

  “若是我能老上十幾歲,說不定會和其他人一樣,熱血沸騰啊!”

  龍椅上的朱棣還在那說著一些鼓勵開疆擴土的話,底下的藍玉卻是意興闌珊,他把自己的忠誠都獻給了懿文太子朱標。

  如今他的年紀本來就不小了,若不是朱棣為了避免外人非議,強行留他在朝,他早就辭官回到鳳陽了。

  何秋笑眯眯湊過來說道。

  “涼國公哪裏老了,明明還是老當益壯嘛!”

  藍玉回頭一看,發現是何秋,頓時嗤笑道。

  “我就不信你不懂,都說一代新人換舊人,就算我現在還沒有真的老了,該給人讓路就是要讓路的。

  不然說不定就晚節不保了。”

  聽完藍玉的感慨,何秋也是驚了,誰和他說藍玉沒腦子,經常犯渾的,這不是很清醒嗎?

  龍椅上的朱棣已經將話說完了,雖然何秋沒有仔細聽,但也知道大體的內容,基本就是延續之前的想法,重視小農。

  一再強調農民、一般百姓們的地位,至於那些士人,反正在朱棣的話中並沒有提到他們。

  這也是何秋搞了新式教育後,帶來的一些改變。

  何秋教育出來的人,不用通四書五經,照樣可以治國,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靠科舉呢?

  靠死讀書,就是真的成為進士了,到地方做官,也隻會被人忽悠,白白浪費資源。

  何秋也沒興趣去管這些在場的文官們是怎麽想的,他倒是很喜歡朱棣的這番表演。

  朱棣的表演仍然沒有結束,很快朱棣就宣布待到明年開年,大明的國號就會變成永樂。

  同時,朱棣又再次下調了部分州府的賦稅,盡量減緩大明境內的矛盾,也算是向普通百姓揮灑他這個新任大明天子的恩德。

  不過朱棣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一篇禮部的奏折,讓他看皺了眉頭。

  “禮部希望朕大赦天下,將牢中的罪犯都釋放了?”

  朱棣看到這樣的奏折就很是不爽,雖然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們繼國都會試圖放過一批罪犯。

  但這事在朱棣看來,就沒有道理了。

  皇帝登基,普天同慶,可是這和官員們有什麽關係?和牢中的罪犯有什麽關係?

  朱棣不由的很是不悅的批示道。

  “朕登基以來,是希望與天下的普通百姓同樂,絕非牢中的罪犯!她們若是就這麽被放了出來,你們打算怎麽挽救他們?

  和這些罪犯相比,被他們殺害的受害者們,又是何等的無辜?”

  反正何秋是聽說了,朱棣因為這事大發脾氣,把禮部老資格尚書蹇義嚇得夠嗆。

  蹇義也是戰戰兢兢的,沒想到如今的皇帝這麽難以預見,早知道就不應該寫這些東西。

  好在朱棣隻是就事論事,沒有因為這事就針對禮部的蹇義,這讓蹇義大幹慶幸。

  這要是換到洪武朝的時候,恐怕蹇義也需要扛上不少的責任,隻能說時代確實變了。

  這已經不再是朱元璋的時代了,而是來到了朱棣的永樂年間。

  何秋在心中默默感受著這樣的事態變遷,臉上不由的掛著柔和的笑容。

  朱棣的性子,有時候其實比朱元璋更為暴躁,做事也更為直接。

  相比之下,大概是朱元璋享國日久,那種小手腕,簡直是像是與生俱來的。

  不過雙方對於文臣的不信任感,倒是一如既往。

  要不然,朱棣也不會借著禮部想要赦免罪犯的消息,敲打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