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遵化(下)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4-28 17:04      字數:2335
  朱元璋看到如今的遵化縣令,麵色和藹道。

  “朕隻是來看看,咱們就先入城吧。”

  遵化縣令趕緊稱是,把朱元璋領到一旁的一條軌道上,這也是何秋當初指點後的成果。

  整個遵化城隨處可見的就是一條條鐵軌,有些類似後世的鐵路,可實際上卻完全不是一回事。

  遵化城中的鐵軌上跑的大都是馬車,也是因為遵化鐵廠每天所需要的煤礦和鐵礦太多了。

  若是靠人力拉實在太慢了,經過討論後,還是決定用上以前何秋提過的鐵軌馬車。

  這樣能拉的多,還快捷,隻是如此一來耗費的鐵料就有些多了,好在遵化本來就是鋼鐵產地,倒也不虞這點。

  朱元璋坐在馬車上,眼神發光,他作為一名親自領兵作戰過的皇帝,很快就看出來這種東西在軍事上的用途。

  於是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

  “此馬車,能拉多少東西?日行多少裏?耗鐵多少?”

  “稟陛下,此物名為有軌馬車,載重比起在平地上的馬車能多拉一倍以上的東西。

  不僅如此,跑的也比一般的馬車快了兩倍,還比普通馬車更節省馬力,軌道耗鐵較多,但也可換用木質軌道,隻是要經常更換。”

  “可否將這樣的軌道鋪設全國?”

  遵化縣令遲疑了下,有些猶豫的開口道。

  “這事臣和鐵廠的大匠們也有過討論,是比較難的,一則是這樣的軌道鋪設起來耗費較多。

  另外大明各地地形差距甚大,可馬車就是在軌道上也很難解決上坡問題,一旦坡度較陡,就很難爬上去,目前隻適用於平地。”

  朱元璋稍微有些遺憾,但是很快,朱元璋就想到了,往草原鋪設軌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漠南草原堪稱一片平地,若是大明能將這樣的軌道貫穿整個草原,就能完全掌控整個草原,區區北元餘孽和瓦剌人,也跟算不了什麽了。

  “你們研究一下,現在大明的各地哪些地方可以推行有軌馬車,著工部並戶部一同參與,務必要早日將軌道鋪設到草原上。”

  何秋在一旁聽著,很是驚歎,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有如此眼光,對技術進步也這麽寬大。

  這和曆史上的韃清差距可太大了,韃清鋪設條軌道都怕有損龍脈,實在是丟人現眼。

  往遵化城內又行駛了一段時間,周圍的氣味變得越發嗆人。

  朱元璋猛然咳嗽了幾聲,遵化縣令有些著急,連忙躬身說道。

  “陛下,要不就別再往裏麵走了。”

  雖然遵化城知道朱元璋要來,已經提前打掃過了,麵上幹淨的很,但他們不可能因為朱元璋要來就把高爐都給停了,高爐一停想要在運轉起來難度還是很高的,損失也很大。

  即便朱元璋沒有走到工廠內部,但仍然在冒著黑煙的高爐,和城中一直飄蕩的那層粉塵,還是讓朱元璋感到有些不適。

  朱元璋也不是那麽倔強的人,沉吟片刻,還是歎了口氣說道。

  “那就這樣吧,朕下車在城內簡單的看看吧,具體的細節由曹國公代朕一觀。”

  朱元璋本人是希望能夠再好好看看這處工業重鎮,大明的鋼鐵心髒的,可他的身體告訴他,不行。

  如此一來,就是為了遵化城的百姓們考慮,也需要朱元璋進行讓步了。

  李景隆有些振奮的出來領命,雄赳赳的下了馬車,帶著一隊人手,往鐵廠內部走去,仔細探查情況,然後向朱元璋匯報。

  等到朱元璋跟著一群人下了馬車,在城中走了一會,很快就發現不太對勁的地方,一旁隨行的官員出聲問道。

  “遵化城中難道有很多僧人嗎?怎麽一個個都是短發?”

  遵化縣令智能站出來請罪。

  “陛下,各位大人。你們實在有所不知。在鐵廠裏幹活,終年十分炎熱,若是留著長發,很容易讓汗水滴到眼睛裏,而且很不衛生。

  另外,鐵廠裏因為留著長發,導致頭發起火,乃至頭發被絞進機器的不止一起兩起,工人們也是有了經驗,自發的把頭發剪了。”

  “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此舉實在不是……”

  “行了。”朱元璋打斷了隨行官員的質疑,“還是百姓的命要重要些,單單關注這些細節做什麽?”

  遵化縣令很是感激的看著朱元璋。

  “陛下聖明!”

  隨著這次爭論,朱元璋隻覺自己也有些許疲憊,連遵化都沒有好好地參觀,隻是草草的轉了一圈,停了一天就又回了北平。

  接下來,朱元璋也沒有直接往漠南走,他還是先去了長城一線,想看看當地的軍戶怎麽生存的。

  畢竟隨著朱元璋重新進行軍製上的改革,他也不清楚現在的軍戶是什麽情況了,站的太高了。

  錦衣衛這個工具在這樣的事上,也不敢真的和朱元璋說什麽實話,一直都是含糊過去的。

  這才是何秋當初對朱元璋說起軍戶的問題後,朱元璋會變得那麽生氣的原因。

  這才短短多少年,軍中的勢力已經攪成一團,還能讓他的鷹犬錦衣衛不敢發聲,要是再等下去呢?

  是不是軍戶的問題,就會永遠的掩蓋在其他問題之下,再也不敢有人提了?

  何秋跟著朱元璋來到長城一線,也很是好奇。

  他在前世的時候,來長城參觀過,但那是曆經修繕的明長城,現在大明還沒有在北平一帶修建長城呢。

  畢竟現在大明所麵對的軍事壓力更多的是來自西北的,至於後世北平附近的明長城都是在嘉靖朝修建的。

  如今的長城一線,壓根沒有後世那麽巍峨壯觀、蜿蜒不絕的長城,更沒有那些附屬的軍事設施。

  說不定這一世的大明以後都不用再修建這部分長城了。

  洪武年間,雖然朝廷也有撥款修繕之前留下的一些長城遺跡和烽火台,但到底並不是很重視。

  大明的兵鋒一路向外,已經很少有韃子可以侵入長城一線了,自然而然的,當地原本的長城遺跡,和那些夯土城牆,就顯得搖搖欲墜。

  更何況,長城一線大多是在群山之中,土地貧瘠,本來就養活不了多少人,當年跟著過來駐紮的軍戶也未必有多情願。

  如今隨著朱元璋改革軍製,放鬆了很大一批衛所轉為縣、鎮,其中的軍戶也走的差不多了。

  何況北平的工業發展起來了,到處都缺人手,去工地上幹活,一年下來掙得都比種地來得多。

  大家又不是傻子,選哪個當然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