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胥民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1      字數:2478
  但屎盆子已經被扣到自己頭上了,何秋也躲不過去了,隻能懷著報複的心理,把這群人的來龍去脈跟朱高熾說了個幹淨。

  朱高熾裝作很吃驚的樣子看著朱元璋,搖了搖朱元璋的胳膊說道。

  “這群人太可憐了,皇爺爺還是放他們一馬吧,都已經這麽久了,恐怕當初對抗皇爺爺的人都已經去世了吧?

  他們說到底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了,何況就是陳友諒的兒子,也在咱大明得了個爵位,他們又有什麽過錯呢?”

  朱元璋臉色有些複雜,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罷了,這事就依你,朕這就給京城發信,讓你父王下令,解除對胥民的壓製吧。”

  朱高熾發出一陣歡呼,連忙說道。

  “皇爺爺英明!”

  一幹人回到大部隊之後,朱元璋左思右想覺得不大對味,最後總算是想明白了,好啊,朱高熾這臭小子恐怕是知道這群人是怎麽回事的。

  這是在跟何秋唱雙簧啊!

  朱元璋心中又好氣又好笑,朱高熾就這麽不相信他嗎?還要跟他耍這些小心機。

  不過朱元璋也沒多說什麽,隨他們去吧,他已經老了,對朱高熾的做法倒沒什麽不滿,反而有些開懷。

  至少這說明自己的這個孫兒不是個蠢貨,對於一向堅持嫡長子繼承的朱元璋來說是個好消息。

  大明的江山至少能夠穩固的傳承三代,保證三代賢良,再往後的事,朱元璋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但從曆史上看,一旦開國君主三代英明,這個王朝也就能有最少兩百多年的國運了。

  何況現在朱元璋還在推行變法,力求減輕土地兼並,為大明再延續國運。

  等到朱棣回複朱元璋關於胥民的奏折到的時候,朱元璋已經順著長江,來到了鎮江。

  鎮江這個城市,可能在後世不甚出名,可如今它卻是大運河上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民間利用運河運輸貨物的人有很多,現在的京城又不是北平,漕運壓力沒有那麽大。

  何況隨著開海的進行,很多船隻都會順著長江一路東行至此,卸下船上的貨物,要麽就地發賣,要麽再轉成能在海上航行的船隻,運到朝鮮、日本、南洋等地發賣,這樣的利潤會更高些。

  如此一來,整個鎮江就更為繁華了。

  朱元璋看到這麽繁華的鎮江,心中竟有些不太適應,這和當年他見過的鎮江相差甚遠。

  這才一代人的時間,鎮江就變得比往昔更為繁華。

  不過朱元璋不單單隻看到了鎮江的繁華,他也敏銳的發現,鎮江的人口要比其他一路上看到的地方的人口多出不少。

  這大概也是變法之後新出現的情況了,攤丁入畝、一條鞭法的實施,讓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大為減輕,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商業中去。

  或者是跑到比較繁華的城鎮中做工,這樣一年算下來能掙到的錢,可比在地裏種田掙得要多得多。

  可是大明朝廷對這件事反應有些遲鈍,很多地方跑的都快沒人了,可還是一個縣的編製。

  而在長江和運河沿岸,不少地方的小鎮人口比起縣也不少多少,卻沒有縣的編製,隻能靠著三五名循吏在這管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朱元璋心中有些疑惑,這些地方究竟該不該設縣,或者合並縣製?

  身邊的何秋,就是提出變法新政的人,朱元璋想來,這事問他恐怕會有些收獲。

  何秋被喊來之後,聽到朱元璋說這事,心中也是頗為快意,這大概就是封建社會的‘城鎮化’了吧?

  大明工業革命的種子、資本主義的種子,都藏在這不為人知的潛流之下。

  何秋拋開心中的其他思緒,認真的對朱元璋說道。

  “臣建議再次實行清田,並且根據此次清田的情況,重新統計各地的人口,人多的地方設縣,人少的地方撤縣。”

  朱元璋對他的想法不置可否,慢慢的說道。

  “若是按你的想法,邊陲地區的州縣豈不是大為減少,這對大明在當地的統治可是極為不利的。”

  何秋一頓,朱元璋的話也不無道理,若是真的邊陲各省治下隻有幾個州縣,恐怕願意去邊陲地區當官的人就更少了。

  隻憑借著一點點人手,想要維持在邊疆的統治,那是遠遠不夠的。

  “那就在內地實施這樣的策略吧?邊疆的州縣暫時不去理會。”

  朱元璋轉而問道。

  “那你提出合並州縣的理由是什麽?”

  何秋就詳細的說了說他的考慮。

  在何秋看來,不管是當初朱元璋一統天下後,清田統計出來的魚鱗冊,還是前幾年變法之前做的一次清丈,對大明土地統計的並不完善。

  當然這何秋也能理解,到底不是現代社會,統計土地、人口的手段那麽多。

  但現在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的實施,讓大明再次進行清丈的難度變低了很多。

  徭役可以用銀兩抵充,各地zheng fu不用再試圖隱瞞人口,逃避下發的勞役了。

  之前的時候,自家治下隻要多一個人口,就會多出來一份徭役,各地官員為了省事,自然會選擇隱瞞當地的確切的人口數字。

  可現在,就不用這樣做了。

  何況,因為何秋帶來的一些改變,至少北平以及河北的很多地方,現在征發勞役來修路、修堤都是會給錢的。

  百姓巴不得朝廷征發徭役,這種做法也慢慢地在大明各地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這畢竟是在朱棣的地盤上先實施的,朱棣現在又是太子,就是為了討好朱棣,官員們也願意推行這樣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事很符合部分儒者的想法,是大大的仁政,所以在士林裏拚命鼓吹的人也不少。

  一來二去的,這樣的做法就慢慢通行開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各地zheng fu因為變法,手頭都有了一些錢,要是沒有錢,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同意這樣做。

  朱元璋也能聽明白何秋的思路,他這種思路也算是中華上千年一直貫穿的一種做法了。

  從漢代起,就是地方人口過萬,就需要設縣管理。

  即便到了現代中國,也大抵遵循的是這樣的思路,不過多出了工業、經濟等因素。

  雖然大明不再是萬人設縣,但大體的做法還是一致的。

  朱元璋讓何秋先退下去,又把這事寫了封信,讓人快馬送去京城,要求朱棣給出他的意見。

  沒讓朱元璋等太久,朱棣的回信就到了。

  朱棣很讚成何秋的做法,而且他還提了一件事,如今各地的吏員有些多了。

  之前的吏員改革雖然有不少的好處,但也讓朝中負擔了幾十萬吏員的薪水開支,麵對這樣龐大的一筆支出,就是朱棣也覺得頭疼不已。

  更何況,現在恐怕有不少地方都虛報了吏員數目,正好可以借著這次清丈,把這批空額找出來清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