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未來可期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1      字數:2418
  朱元璋忍不住站起來,來回踱步,回想著之前手頭上的其他各省的稅賦情況,口中喃喃自語道。

  “這就是變法的好處嗎?若是天下各省都像北平三鎮,那朝廷該有多少賦稅啊!”

  當初何秋對著朱元璋怒噴大明的種種弊端,提出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而且可操作性都很強。

  這才是他得了良鄉候後,不斷被朱元璋父子重視的一個原因。

  能指出大明的問題的人有很多,甚至有些問題,就是住院站剛自己也清楚,但因為缺少錢糧,隻能暫時妥協。

  可當何秋給他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後,朱元璋仔細思索就發現這條路是可行的。

  為了朱明江山的千秋萬代,他當然會重視何秋,並且竭力推動何秋所說的變法。

  可就是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棣能借助何秋在北平留下的底子,做到現在這一步。

  這下把朱元璋變成了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土財主,這麽多錢,朱元璋真的眼紅了,要知道京城、蘇杭等地,底子可比北平好多了。

  若是在這些地方,全麵推開變法,那能收上來的商稅等豈不是比北平的還要多?

  朱元璋有些熱切的向何秋問道。

  “你覺得我的想法如何?”

  朱元璋實在想象不出,若是這些地方也變法之後,能給朝廷帶來多高的收益。

  何秋倒是很鎮定,直接搖頭,給朱元璋澆了盆冷水。

  “陛下,北平三地能有這麽高的稅賦和當地的幾個大型工廠脫不開幹係,若是沒了遵化鐵廠,沒了西山煤礦,它再怎麽變法,也不可能有這麽多稅收。”

  “而且當地的商稅雖然很多,但那也是建立在開關貿易的底子上的,可是很多內地省份可沒有這種便利,就是一條交通保障,恐怕也沒法滿足,這樣怎麽能有商人願意去呢?”

  朱元璋也稍稍冷靜了下來,他不得不承認,何秋說的確實是實情。

  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有北平這麽好的條件的,何況北平能全額收上來商稅,也是因為當地最大的商人就是燕王,香水這些業務不都是眼前這個小子開展的?

  燕王能夠全力支持他這個當爹的,內地的很多人可就不一定了,像是蘇杭等地雖然也推開收商稅的手段,可現在收上來的商稅依舊不多。

  想都不用想,肯定有很多人偷稅漏稅了。

  朱元璋躊躇了一會兒問道。

  “那依你看,如果朝廷全麵推開變法,能收上來多少稅收?”

  何秋在心裏估算了下,大致報出了一個數字。

  “白銀五千萬兩。”

  五千萬兩!這個數字把朱元璋砸的暈暈乎乎的,這不就是一座銀山嗎!

  朱元璋心頭第一個閃過的想法就是,這麽多錢他該怎麽花啊!

  不過朱元璋很快就清醒了過來,急忙追問道。

  “你是怎麽算的,怎麽會有這麽多銀子?”

  何秋輕笑著說道。

  “陛下你看,單單是北平的遵化鐵廠,一年就能貢獻稅收八十多萬貫,在附加同類鋼鐵產業,也就是上下遊產業,一年能繳納賦稅一百多萬貫。”

  “若是大明再多興建一批鐵廠,那就是多少錢了?”

  “北平有水泥廠,又來修路方便快捷,而且路麵很結實,若是全國上下大多數地方都修上路,商稅就能收上來很多了。”

  “對外貿易,也不僅是能對朝國和島國開展,南方完全可以下西洋,西邊也有不少國家,對我大明的產出是很需要的。”

  “零零總總算下來,也就有五千萬兩了。”

  朱元璋敏銳的發現了一件事情,何秋說的都是在最為理想的情況下,就像如今蘇杭等地不願繳納商稅,就連朝廷鹽政,一年收上來的鹽稅也是有漂沒的。

  朱元璋明白了,若是想要做到何秋說的這樣,恐怕還要對士紳們下狠手才行。

  把地方上的頭頭腦腦全部敲碎,讓大明的官吏深入到鄉間,隻有這樣,何秋心目中的這種場景才能真正實現。

  要不然恐怕也就是一年歲入兩三千萬兩的水平,忽然朱元璋不自覺的小吏,也就兩三千萬,哈哈,自己何時有這麽大的胃口了。

  就是現在朝廷一年歲入也就將將到了千萬兩。

  朱元璋甩了甩腦袋,想何秋問道。

  “若是朝廷收上來這麽多稅,會不會是民間積貧,不利於大明的統治?”

  何秋很欣賞朱元璋的這種做派,他確實是把底層百姓放在心上了,認真的說道。

  “朝廷收了這麽多稅當然不是用來看的,隻有用出去的錢才是真的錢。”

  “若是朝廷統一使用這些錢糧,在大明各處修建水利,整修道路,推廣學堂,招募官吏,提高軍隊待遇……這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當然不會出現陛下擔心的事情。”

  “未來就算是大明要興建土木,也需要給老百姓發工錢,這樣就是底層百姓,也能享受到大明強盛帶來的好處了。”

  “別的不說,若是朝廷有了這麽多錢,大力治理黃河,讓黃河不再泛濫成災,那又有多少百姓會記住朝廷的恩德?大片北方的百姓都將成為大明的擁護者!”

  朱元璋聽的極為心動,治理黃河,這樣的美夢他也做過,他本人就是安徽的,黃淮兩河的水災對他小時候可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可以說朱元璋幼年的悲慘命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黃淮的水災,水災之後又是蝗災,一步步將他們一家變成流民,兄弟離散。

  當初朱元璋也召集人研究過黃河的問題,可是朝廷一年歲入就這麽多,怎麽擠都擠不出來這麽多銀子。

  朱元璋忍不住搖了搖頭,有些低沉的說道。

  “治理黃河,朕也曾讓人考察過,官員們的匯報就是可以治理,但不能根治,實在不劃算。”

  何秋搖頭說道。

  “黃河是可以杜絕水患的,至少大麵積的水患是可以杜絕的!”

  朱元璋整個人一驚,失聲說道。

  “你說什麽?這怎麽可能?”

  朱元璋的腦子一片混亂,那些治水大師們說的難道都是錯的?何秋是從哪的出來的結論,黃河可以根治?

  “你要知道,你若是說謊,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何秋鎮定自若的點頭說道。

  “臣不會騙人,黃河確實可以根治。黃河水患主要就是上流攜帶的泥沙堵塞河道,若是在黃河上遊大規模種樹種草,恢複植被,持續推行二十年以上,完全可以改變黃河的情況。”

  “當然,每年的投入也不會少,至少要在千萬貫以上。”

  朱元璋的呼吸為之一滯,千萬貫,二十年!

  可是再想到自己的童年,若是能讓黃河下遊的百姓不再遭受自己童年之苦,這些不都是值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