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1      字數:2168
  何秋現在壓根就不敢對朱棣暗示什麽,道理很簡單,他現在手裏拿著錦衣衛,本來就是靠朱元璋的信任吃飯的,若是貿貿然站出來支持朱棣,那隻會壞事,絕對不可能幫著朱棣成事。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苟,苟到朱元璋對朱允炆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到了那時都不用他串聯,朱棣那邊肯定自有動作。

  何秋老老實實的繼續改革錦衣衛,力圖讓它成為天子都不得不用,而且別人也說不出怪話的刀。

  另一方麵還是給在京的皇孫們上課,說起上課,太孫朱允炆已經有段時間不來何秋的課堂了。

  這也是朱允炆的一個毛病,他對於何秋說的這些知識不怎麽在意,畢竟何秋開口就是錢財,太俗了。

  而且何秋本人沒有功名,在朱允炆眼裏,何秋沒什麽知識,也就是沾了進獻良種的光,得到朱元璋的寵信,隨後還和朱棣結親,說破天也不過是一個佞臣。

  相比較而言,朱允炆還是更喜歡東宮的那些先生們,他們時常和他講些微言大義,這些東西朱允炆很喜歡聽。

  每次恨不得和這些先生們秉燭夜談,這種人才是國家的賢才啊。

  不過這次朱允炆推動讓寧王去大寧就藩,搞這麽大一個陰謀,大概是覺得想要炫耀下,忽然就又來到何秋的課堂了。

  “何先生,這麽多天不見,孤還真是有些想念先生了,也有不少問題想要谘詢先生。”

  朱允炆努力抿著嘴角,讓自己顯得不那麽高興。

  何秋坐在椅子上淡然的說到。

  “既然太孫殿下有事想要谘詢,臣必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允炆端起手邊的茶喝了一口,微笑著說道。

  “孤不通軍務,想要問問先生,邊疆究竟是什麽情況,如此也算是增加些見識。”

  何秋暗自搖頭,當初藍玉在的時候你不問他,反而處處冷落,現在又跑來問我,這真是讓人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太孫殿下,你是想問的東北的邊務吧?”

  朱允炆遲疑的說道,“確實如此,孤主要想谘詢遼東和大寧的邊務,畢竟這兩塊近期才打完仗沒多久。”

  “此兩處為邊疆重鎮,但兵馬算不上很多,離中原太遠了,不利於軍糧運送,兩地的三衛加起來有十萬多人,若是再加上北平的,有十七多萬人。”

  “這些士卒都是久經戰事的悍卒,絕非一般人能夠降服的,不過這兩處地方的蒙古人也很多,這算是一個隱憂,一個處理不慎,很容易讓當地胡化。”

  “當地種地的大多是軍人,實行的軍屯衛所製度,這種製度在中原已經有些過時了,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後果,但在遼東等地,因為一般百姓不願意去,暫時也隻能采用這種策略。”

  “總之一句話,當地民風彪悍,頗有燕趙遺風。”

  何秋也不會再朱允炆麵前隱瞞什麽,實話實說就是了,就朱允炆這種人,把這些東西全告訴他,他又能如何呢?

  何秋這麽坦誠,倒讓朱允炆有些尷尬,他一肚子的套路全都沒了用武之地。

  最後隻能尬笑兩下,勉強說道。

  “居然如此厲害!”

  瞧見朱允炆一臉的驚恐,何秋也有些無語了,這些兵馬到現在可都還是大明的軍隊啊!

  你身為儲君,你慫個卵!

  何秋挑明了跟他說道。

  “當初北地屯駐重兵,也是為了防備邊疆有亂,而陛下設諸子到邊疆就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讓各位藩王守衛邊疆,保護朝廷。這些年,邊地的藩王們為了對抗胡人,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何秋這話沒有錯,就是暗害太子朱標的晉王,之前也是經常跟著大軍出征塞外的,就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燕王朱棣更不用說了,儼然是宗室裏的一名帥才,功勞不比幾位國公小。

  何況當初大明新立,不分封諸子到邊疆,難道要朱元璋把手下的大將們放到邊疆嗎?

  當年跟著朱元璋起家的這些勳貴們,打仗確實有一手,但是驕橫也是非常驕橫的,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想讓他們對朝廷法紀有多尊重?

  甚至有些人心裏恐怕還覺得,要是沒了他們,你朱元璋也坐不了天下。

  這樣的人,朱元璋敢把他們放在邊地嗎?

  何況這些武勳們大多淮西出身,在軍中盤根錯節,勾連甚廣,若是真的封他們到邊地,恐怕邊地早就不在是大明的了。

  就是現在,邊地的諸將中也有不少勾結商人,倒賣軍糧,壓迫軍戶的,這都是一查就能查到的事。

  可是朱允炆聽不下去這些,他隻覺得何秋就是在幫著朱棣說話,誰讓何秋是朱棣的女婿?他也看不到當初朱元璋分封諸子到邊疆的原因,隻是一味的認為邊塞的藩王有兵就是大罪。

  朱允炆還是那股讓人惡心的神色,看著像是心懷天下。

  “何先生,藩王手中掌握如此雄兵,若是有朝一日,想要謀反,孤該怎麽辦?”

  何秋也有些不爽了,天天就在糾結削藩,哪像一個大明太孫。

  “臣當初向太孫殿下建議,對內力圖改革,藩王不削而弱,殿下可還記得?”

  朱允炆臉上帶著些不屑的說道。

  “先生此言言過其實,不說未來,就是現在也有不少人竭力反對新政,若是有朝一日天下都反對新政了,藩王趁機搗亂,那不就天下大亂了?”

  何秋已經不想再和朱允炆說什麽了,每一個政策都必然有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朱允炆出於自己的立場,卻隻看到了反對者,嘖,立場決定一切啊。

  “殿下深謀遠慮,臣不及也!不知在太孫看來,該如何削藩呢?”

  朱允炆略作遲疑,隨後說道。

  “理應像漢武帝那樣,實行推恩令,將天下強藩全部拆開,隨後限製藩王手中的兵馬,如此大事可成!”

  說完,朱允炆還故意盯著何秋的反應,試圖從他臉上看出來些什麽。

  何秋不動聲色的說道。

  “殿下此計絕妙,著實令臣為之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