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0      字數:2211
  “也就是說,百姓在改革前當佃戶的負擔,比自己種地時的要輕?若是這麽算,出了天災,百姓肯定就更願意把土地交給士紳,求一條活路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說道。

  何秋點了點頭,事情就是這麽簡單。

  “百姓有減輕自身負擔的動機,士紳則有兼並意願,畢竟自古至今,土地的重要性都刻在骨子裏了,兩者一結合,那真的是幹柴遇到烈火,不可阻擋!”

  何秋的這句俏皮話沒能讓朱元璋笑起來,他怎麽能笑的起來,這樣殘酷的事實擺在麵前,讓朱元璋第一次這麽清醒的看到,自己治下的這個帝國的危機。

  好在還有後續,改革之後的圖,要好看多了。

  何秋講解到。

  “自陛下改革以來,這四府土地又被重新清查,一部分土地返還給了百姓,隨後將丁稅攤進田稅,不看人口收,改看土地麵積收。”

  “換句話說,改革後是地多的多繳稅,地少的少繳稅,這樣一來士紳身上的賦稅,反而比百姓高出一些。”

  這樣的結果當然很符合朱元璋的審美,他自小家貧,對這些大戶極為看不上眼。

  能夠讓百姓喘口氣,這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而且還有商稅,四府平均繳納商稅五萬兩,也就是說這四府今年一年的商稅就有二十萬。

  這要是推行天下,就不單單是這麽點小錢了,何況還有之前設想過的,開海關收稅,那個商稅才會是大頭。

  朱元璋吐了一口氣,欣然的說道。

  “這樣一來,朕的江山才算穩固了啊。”

  怎麽不是呢?從來都是百姓造反,哪個聽說過有士紳率先造反的?

  現在朱元璋的改革自然會損害士紳們的利益,可能會受到這些人的攻擊,但是他一點也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大明的江山能穩定的傳下去。

  朱元璋也不指望大明千秋萬代,從古至今這麽多王朝,哪家真的能千秋萬代了?

  不過要是能比漢朝長,朱元璋就能含笑九泉了。

  何秋又開始給朱元璋畫餅,說道。

  “陛下,如今這四府賦稅充足,臣建議在當地興修水利,修整道路,多做些有利民生的工程,這樣總比錢財放在國庫裏爛掉的好。

  臣有一言,希望陛下能聽一聽,隻有用出去的才是錢,沒有用出去的就不算錢。”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問道。

  “此話怎講?”

  何秋考慮了一下,打了個比方。

  “現在很多商人經商掙了很多錢,挖坑埋在地下攢起來,既沒有用來消費,也沒有用來投資。那這些放在地下的錢對他還有意義嗎?”

  朱元璋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像是明白了點。

  朱元璋想想何秋給他描繪的這個未來,各地一起改革後,全部修建水利,興修道路,一來對農事有利,二來可以促進商貿,何況道路建好後,各地連在一起,就不怕哪有反叛了。

  若是王師三日之內就能到大明各處,有誰還敢於反叛?

  說到修路,北平那邊新出的水泥的方子,好像也是這個小子做出來的。

  朱元璋心裏這麽思量著。

  突然,朱元璋問了一句。

  “你怎麽看太孫當日詢問削藩的事?”

  何秋心裏咯噔一聲,搞不明白朱元璋怎麽會突然問起來這個。

  隻能在心裏斟酌了一下用詞,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在臣看來,削藩自然是必不可免的,但更要講究手段,立好規矩。”

  朱元璋自然能聽出來何秋的意思,不過就是覺得太孫太急切了,揮了揮手,讓何秋退下去了。

  是啊,怎麽會不覺得急切?

  他才成為太孫多久,就在皇孫麵前說削藩的事,怎麽削也沒一個章程,這是做事的態度嗎?

  朱元璋想到這裏就有些心煩,不過當初朱允炆在他麵前哭的情形又浮現出來,這一次,還是算了吧。

  何況也確實到了要削藩的時候了,晉王……太子之死恐怕和他真的脫不了幹係。

  朱元璋擺脫了之前有些傷心的心境,決議還是先把改革的事做好,雖然朱標死了,他真的很傷心,但是大明江山的傳承更為重要!

  眼下何秋讓朱元璋意識到,若是這次改革能夠實行好,那就是朱家萬世不移的基業!

  朱元璋自然就開始上心了,朱元璋這麽一振作,朝廷上的風氣立馬就為之一變。

  之前朱元璋在太子死後有些消沉,朝政都有些停滯了,畢竟老朱都是親自處理大小政務的,一沒宰相,二沒後來的內閣。

  朱元璋自己一旦懈怠了,朝廷的運轉就有些失靈。

  至於現在,朱元璋又像是拿著鞭子抽著百官往前趕的情況,著實讓百官鬆了口氣,這次是正常的朱元璋。

  他們都被朱元璋拿鞭子抽著走,給抽習慣了,前段時間朱元璋頹廢了一下,他們還有些不適應呢。

  接下來,朱元璋說要大力推行改革措施,把何秋的一些分析,發放給各個官員,有眼光的都能看出來這樣的情況意味著什麽。

  若是真的能在各地都改革完畢,朝廷增加的稅收可以按照朱元璋說的,投入到民生環節,他們這些當官的就更積極了。

  誰當官不想給家鄉做點貢獻?之前那是沒機會,現在朝廷一旦改革完畢,銀子那麽多,先用來支持我的家鄉的建設,沒有毛病吧?

  不過還是有些認覺得挺遺憾的,朱元璋不再提遷都的事了,好像打算紮根在應天府了。

  本來他們還想著遷都之後,可能朝廷就落在自己家鄉了,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些失望。

  更讓他們失望的,還是重立儲君的事。

  這件事朱元璋壓根沒和他們商量,突然就定下來朱允炆當皇太孫,這明顯不怎麽合乎禮製。

  可是天子金口一開,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就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何秋拉著藍玉悄悄觀察了好幾天朝政的事,發現朱元璋好像確實是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改革上,何秋才算鬆了口氣。

  這次的計劃,勉強算是成了,至少朱元璋應該不會再大肆清洗勳貴朝臣了,估計是牽連不到朱棣什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