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教導皇孫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0      字數:2423
  何秋自覺自己是攔不住朱元璋的,那就隻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導皇孫們身上。

  朱元璋有件事做得算是比較到位的,他把所有的皇孫都聚在一塊上課,這樣省去了何秋來日奔波的煩惱。

  而且皇孫們湊在一起,也不會使得朱允炆太過孤單,不過私底下何秋也有種猜測,恐怕朱元璋也是為了避免下一輩太過生疏。

  畢竟這些皇孫們,父親都被封在各地當藩王,經年不見一麵,如此一次性聚在一起讀書學習,也是聯絡感情的好時候。

  已經到了念書年紀的皇孫們也不算多,大大小小十幾個人,在一起沒多少時間,朱高煦就成了孩子頭。

  朱高煦身上也確實有一種氣概,能讓別人都聽他的話,自然,也會有不聽的,這時候朱高煦的武力值比其他人高的好處就出來了。

  何秋在這個專門教皇孫的院子裏,大體上還是按照之前在知行書院的一些做法,每周有考試,有社會實踐還有體育運動。

  而且比之在知行書院,何秋又多做了一樣,他把朝廷每期刊發的邸報都拿出來,時不時從上麵挑一兩個重要的,讓這些皇孫們點評事件,說穿了有點類似策問。

  不過何秋不要求他們必須引經據典,隻要能自己分析出來點東西,何秋都認可,隨後還會讓他們拿著各自寫的東西交換著來看,相互之間進行討論。

  等到他們討論完了,何秋也會講自己的看法,和朝廷最後的決定,他也是在盡量避免這些皇孫成為廢物。

  大明的藩王政策恐怕很快就要有所改動了,相比較於曆史上,這次朱標被人聯合藩王暗害,對朱元璋的觸動很大,隻怕不會再給這些藩王這麽多權力了,至於還能不能世襲,如何降爵,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一次,何秋給這些皇孫們講到算學,朱允炆就站出來很是不解的說。

  “先生,東宮的師傅們告訴我說,算學這些都是小術,不值一提,誌國還是要讀聖人的微言大義,可為什麽您這麽強調算學呢?”

  何秋笑而不語,把朱高熾喊了起來,讓他解釋。

  朱高熾現在已經成功瘦身,不複以往的癡肥,整個人像極了朱棣的身形,但是性子還是沒怎麽變。

  朱高熾站起來溫和的笑了笑,然後謙遜的說道。

  “算學之用,比起聖人的微言大義更適合治國,我和高煦兩個當初在密雲大營裏幫著姐夫處理後勤事務。”

  “在那個時候,用聖人的微言大義有用嗎?他能幫你算出來每支部隊需要多少軍糧嗎?”

  “何況古之六藝,不就有數算嗎?不過是今人把這塊丟掉了,如今姐……先生把這個拿出來給我們強調,不過是恢複儒家正義罷了。”

  朱允炆似有所悟,何秋讓朱高熾先坐下,然後看著身邊這一圈皇孫們說道。

  “有句俗語說的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們這些皇孫,大多數未來都是要就藩的,若是不知道藩內有多少人,王府有多少錢糧,深的的不說,就說一點,要是出了家賊,把你們的錢糧昧下了,你們能知道嗎?”

  何秋這麽一說,這些皇孫們的聽課積極性,立馬就起來了,何秋也沒跟他們玩虛的,這事肯定會有,不說別的,看看朝廷每年都能揪出來這麽多貪官,這還是飽讀聖賢書的。

  他們各地的藩王府裏的人,道德能力還不如這些官員,怎麽可能沒有貪腐的?

  一節課結束,何秋把朱允炆單獨留下來,給他講的更明白一點。

  “太孫,你要知道算學是治理國家的根基,你看你如果要治國,總要知道各地的數據吧,比如國家有多少人,有多少糧,國庫有多少銀子。

  知道了這些數據,再利用算學的知識,進行核算、調配,才能平穩的治理整個國家。”

  “至於說算學小術,沒有大用的那些人,我建議太孫可以把他們從東宮趕走了,這樣的人大概沒有什麽治理地方的才能。”

  “隻要是主政一方的官員,都能明白算學的重要,沒有算學,如何能夠真切的掌握治下的各種數據?弄不好下麵的人貪汙,把鍋扣在他身上,他自己都不知道!”

  朱允炆點了點頭,謝過了何秋,回到宮裏。

  朱允炆也是有些心思的,第一步沒有找那些跟他講算學無用的人,而是直接找上了朱元璋,朱元璋的治國經驗這麽豐富,肯定能給出一個明確答案的。

  朱元璋聽著朱允炆把事情的經過複述一遍,還有何秋的言論也說了出來,朱元璋歎了口氣說道。

  “何秋是真的再認真教你們啊,這種事你不要聽那些書生們瞎說,他們這些人下了地方,若是沒有能力,自然可以當個太平官員,大事小事統統交給師爺和小吏,不管小民死活,這樣一任下來說不定還是個清官。”

  “可是咱們當皇帝的能這樣嗎?要是百姓不滿打起了反旗,首當其衝的就是咱們老朱家的人啊!”

  朱允炆明白了,朱元璋這是支持何秋,於是趕緊認真的點頭說道。

  “孫兒明白了,以後會努力學習算學的知識,就算資質愚鈍,但我相信勤能補拙,總是可以學好的。”

  朱元璋欣慰的說道:“好孩子,有這個心氣,朕就放心了。”

  等到朱允炆回到東宮,就找上之前就在東宮的黃子澄,和他講了這件事,希望黃子澄能給他的指點。

  黃子澄來了之後,聽完朱允炆的話,捋了捋胡子,緊鎖著眉頭,很是無奈的說道。

  “這事臣是明白的,東宮裏就有不少,讓他管禦膳房的事,連手下有幾個人都不知道,采購食材的內侍高價買進,不知貪汙了多少銀子,他都視而不見。”

  “後來還是臣等忍無可忍,匯報前太子,這才把他趕出宮去了。”

  “良鄉候所說的自然有些許偏頗,治國還是應當以仁義為先,不應把算學的位置抬得太高,但這也絕非那批人所說的,算學為小術也。”

  黃子澄說到這,自己也明白朱允炆找他來的意思了,主動說道。

  “殿下,這批人我明日就找個由頭,把他們趕出東宮,殿下勿要為此煩心。”

  朱允炆深深一禮,說道。

  “一切都拜托先生了。”

  黃子澄坦然的接受了,隨後就匆匆又出了東宮,不過一路上黃子澄都在想今天這個事。

  太孫是不是有些過於精明了?把一切都算計的這麽清,明明已經問過陛下的事,還要再來問他。

  若是想要把那群人趕出東宮,又不願意當這個惡人,完全可以直接和他說,這樣兜來轉去的,反而有失正道。

  黃子澄最後也隻能安慰自己,太孫還小,可能不太懂這些事情,和他的感情也沒有像朱標和他這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