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遷都之心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0      字數:2354
  朱元璋手頭上有了錢,還有威望,兼之軍製改革,官員改革,人心有些動蕩,若是此時遷都,暗示下遷都之後一切就穩定下來,應該就沒幾個人會反對。

  想到這,朱元璋就把太子叫了進來,要和他說說自己想遷都的事情。

  朱標本來還在給藍玉慶祝,得了朱元璋的召喚,匆匆入宮,還不知道又出了什麽事,不過等他看到朱元璋的臉色的時候,就知道這應該是好事。

  果不其然,朱元璋還沒等他坐穩,就開口說道。

  “標兒,我想要遷都!你身為太子,替我巡視四方,看看有哪些地方適合作為都城,專門去營造新城吧!”

  朱標聽得一愣,遷都?他倒不反對遷都,隻是朝廷現在有那麽多錢遷都嗎?

  朱標忍不住問道:“父皇有錢遷都嗎?這需要的不是一筆小數目。”

  朱元璋樂嗬嗬的說道,“有錢,商稅改製收了一批,本來用去北伐,花了些,可是這發賣牛羊,朝廷又得了一批,算下來還小掙了一筆。”

  朱標這下是真的吃驚了,打仗還掙了錢,這樣的仗他還真沒聽過,要是異族入侵中原那種,就當他沒說。

  可是這是中原反擊異族,按理說拿不到這麽多收入吧?

  麵對太子這樣的疑惑,朱元璋說道:“這都是何秋的功勞。”

  朱標聽到又是何秋的功勞,結合之前藍玉在他麵前說何秋的才能,對朱棣就有些羨慕,他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啊。

  朱標思量著朱元璋的心思,就又開口問道。

  “不知父皇可有心儀之地?”

  提到這點,朱元璋心裏也有些矛盾了,他心中的首選自然是鳳陽,自己的老家,可是鳳陽府窮啊,就是他把鳳陽封為中都,遷去不少百姓,可還是改不了鳳陽窮苦的本質。

  更何況還有一點讓朱元璋警惕的,他手下的勳貴們,大多數可也是淮西出身,若是真的建都鳳陽,淮西勳貴的勢力肯定要再度暴漲。

  他朱元璋殺了十幾年,要是因為這個事,他們再死灰複燃,那豈不是等於白殺了?

  不過朱元璋還是有些不死心,試探的問道。

  “太子你看中都如何?”

  朱標心想就知道你要說它,臉上苦笑著說。

  “父皇有所不知,中都的發展我一直還是比較上心的,關注了許久,不過那邊的情況實在不好。”

  說到這,朱標有些猶豫,忸怩了下,才謹慎的開口道。

  “另外父皇可能有所不知,如今的鳳陽府已經不是父皇心目中的那個鳳陽府了。其中百姓多為新遷去的,對朝廷似有不滿。”

  朱元璋聽了勃然大怒,我好心把你們遷到我的故鄉,這麽大的榮譽,你們居然還敢不滿!

  朱標見狀立馬勸道。

  “父皇,切莫動氣。此也為人之常情,當初遷民的時候,主要遷的就是江南的富戶。而且把他們遷到鳳陽之後,又連年征發徭役,營造中都,心中自然是有所怨氣的。”

  說道這點,朱標其實也是在委婉的點醒朱元璋,老爹,你當初想修中都的心是好的,不過動用民力過甚,當地百姓現在不買咱朱家的賬太正常不過了。

  朱元璋自然能聽得懂太子話中之意,而且他拿這些小民也沒什麽辦法,總不能再把他們遷走?朝廷也沒有那麽多時間精力了。

  朱標否決中都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老朱家的祖墳。

  朱標就直接和朱元璋說了,要想遷都中都,必須先遷老朱家的祖墳!

  朱元璋沉默不語,這其間的關聯,他心中是有數的。

  主要是鳳陽府這地界實在不湊巧,邊上挨著運河和淮河,一旦發水,淮河就要泛濫,在大地上肆虐。

  若是不想讓皇陵被淹,就隻有一個法子,放水,讓淮河之水衝入鳳陽府地界。

  最近這些年,朱元璋全是這麽幹的,可是若是鳳陽府被當成首都了,這事就麻煩了。

  總不能讓一國首都,連年在水裏泡著吧?可是也不能讓老朱家的祖墳,泡在水裏,這總是要選一個的!

  朱元璋心情複雜,看來自己是沒有機會再回到家鄉了,隻能有些消沉的說。

  “我知道了。”

  朱元璋稍稍振作一下,就給朱標說了其他幾個他心儀的都城所在,比如開封、洛陽、長安。

  朱標認真記著,不日他就會動身,前往各地巡視,考察是否能夠建都。

  左右也沒有別的事了,朱元璋就讓太子留著一起吃個飯,席間兩人默默無語,都是想起了馬皇後。

  想當初,馬皇後還在世的時候,他們三個也常常是這樣在一起吃飯的。

  什麽時候不這樣了呢?

  大概是馬皇後去世後,他們父子都忙於朝政的時候吧!

  吃完這頓飯,朱標情緒低落的回到了東宮,黃子澄也早就在一旁等候著了。

  看到太子情緒不高,黃子澄主動出聲詢問。

  朱標稍稍提了下精神,說道。

  “無事,隻是我有些想念母後了。”

  轉而對黃子澄說,“父皇有意遷都,要讓我去各地考察。”

  黃子澄並不意外,天子不喜歡應天府,這個事聰明人都能看出來。

  一邊在鳳陽營造中都,當年北伐的時候,還親自考察過開封,可惜這兩地當時都比較殘破,壓根不適合建立都城,所以朱元璋才會無奈放棄。

  就連黃子澄自己都很明白,應天府當都城,確實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應天府也就是金陵的缺點太多了,號稱是有長江天險,龍盤虎踞,可實際上,長江天險不代表你真的隻守長江就好了。

  一旦淮河沿線丟失,那就是和敵方共享長江天險,雙方的戰略態勢基本就持平了。

  而金陵附近的這些山,比之洛陽的都有所不如,實在不過就是小山包罷了,關鍵是無險可守!

  它邊上的這些山,並沒有很好地把金陵城保護起來,不像洛陽,就在盆地裏,唯有幾道關隘能夠突破進去。

  最致命的問題,還是戰馬!

  金陵離戰馬產地實在太遠了,在古代,真正能夠稱得上決戰兵種的也唯有騎兵了。

  以步製騎,說著容易,實際上太難了,基本隻有騎兵打步兵的份,步兵壓根追不上騎兵,戰略主動權全在有騎兵的一方。

  看看宋朝就知道了,明明對外作戰勝率不低,可是一直就被壓在那,給人的印象也是宋朝對外作戰沒贏過。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就是宋朝缺乏戰馬,不能進行追擊,打不出俘獲很高的大勝。

  自然,就會讓人們有些印象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