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知行書院
作者:武渣      更新:2021-03-19 21:10      字數:2301
  如今的北平,已經漸入深秋,快到重陽了。

  各大名家都會籌辦賞菊會,意在聯絡親朋好友的交情。

  何秋一來不懂得這些,二來平日裏對賞花也沒什麽興致,若不是何能私底下和他說起這事,他壓根都不知道現在還會有賞菊的事。

  是了,古代的重陽節一向都是要賞菊的,還要釀菊花酒,不過在現代重陽節也隻是一個符號罷了,甚至有人戲謔,連假期都沒有,算什麽節日。

  不過在古代,人們認為九九為極,因此重陽節是一個被世人極為重視的節日。

  到了那天,朱棣這個燕王說不得也要辦一場賞菊大會,以示與民同樂。

  想到這裏,何秋也來了興致,要入鄉隨俗的呀。何況,他騙了,不對,請了那麽多夫子到他的書院教書,怎麽著也要開一場賞菊大會,以示對他們的重視。

  於是向何能打聽了下,這才知道,如今的北平城裏菊花品種林林總總能有八九十種,城裏的大戶們大都栽的有各家獨有的品種,這也算是一種含而不漏的炫富了。

  就連才就藩來的燕王府也有自己獨有的菊花品種,可是何秋作為穿越人士,他哪有這些東西,翻了翻簽到係統的物品欄,很遺憾,也沒有這些玩意。

  不過也不要緊了,何秋讓何能帶人一起,在城外多跑幾個村子,把各村的菊花都移栽一些到書院的地方去,正好給還沒開學的書院做做宣傳。

  品種不夠,數量來湊。

  經過何能不懈的努力,和燕王府的友情幫助,半個月來,書院已經被含苞待放的菊花包圍了,隻待花開,就是一片漂亮的花海。

  在大朵的觀賞菊花邊上還零零散散的插栽了一些野菊花,突出一個壕無人性。

  何秋特意趁月底,帶著何能去書院看了看,主體建築是早就建好了的,裏麵的裝飾在上次和馬和講過後,他又下了大力氣,專門請人裝潢。

  現在一切都準備就緒,隻等開學,到時候順便再開個賞菊大會,把朱棣一家子和姚廣孝等人都請來,到時候非讓那群夫子們目瞪口呆。

  現在書院大門上的楹聯和牌子都還沒往上放,何秋想等著開學那天再一起掛上去。

  說起何秋準備的這個楹聯還是很有名氣的,明末東林黨大佬顧憲成所作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雖說大部分東林黨人的能力和道德屬實不行,但嘴炮確實很猛,對他們再不滿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楹聯寫的很有水平。

  不過現在,這東西是何秋的了,他還是特意請朱棣寫的牌子,畢竟他的毛筆字現在還是有礙觀瞻,就不去丟人了。

  書院的名字就純屬何秋的惡趣味,他把王陽明心學的一句話化用到書院名裏,起名叫“知行學院”。

  不得不說,馬和的效率很高,這書院交給他建不過兩三個月就建好了,建造的水平還很高。

  何秋很高興的逛著這家屬於他的知行書院,書院依山傍水,書院裏的花木都請人專門修剪過,看起來十分舒心。

  教學區也不是像古代的小私塾,而是采用了現代大教室一樣的設計,何秋把粉筆和黑板都搗鼓了出來,這兩樣的技術含量又不高。

  以後知行書院講課的夫子們都要用粉筆了,學生們還是老老實實用毛筆字。

  書院的食堂,是何秋專門盯過的,簇新的灶頭上擺著嶄新的鐵鍋,這玩意可關係到何秋未來的夥食。

  至於書院的廚師,都是何秋專門從燕王府挖過來的,也不能說是挖,算是朱棣送過來的。

  藏書樓是馬和專門在市麵上買的上好的條石建造的,還在藏書樓外麵擺了十幾個大缸,裏麵滿滿的一大缸水,這都是為了防火。

  看著書院窗幾明亮的教室,寬敞大氣的食堂,堆滿書籍的藏書樓,還有整齊劃一的八人間通鋪,何秋有種回到現在學校裏的時空錯亂感。

  何秋最後轉到一處小院落裏,頓時精神一振,認認真真的把這座院落裏裏外外看了個遍。

  這小院中間挖了個小池塘,何秋把抽到的噴泉設施安在這裏了,池塘還連著書院邊上的活水,以後每天都能看到噴泉噴湧的美景。

  這可是他悄悄給朱玉穎準備的驚喜,希望到時候她能喜歡。

  轉完整個書院,何秋心滿意足的回到王府,就開始操心請人的事了,其實要請的人還真不算多,除了書院的夫子,就剩朱棣這邊一家子了。

  何秋就讓陳四維幫著寫請帖,美曰其名,有事,弟子服其勞。其實就是因為何秋那狗爬一樣的字上不了台麵。

  一口氣寫了二十來份請帖,讓何能跑腿,給那些夫子們送去。何能則親自把請帖送給了朱棣,還有姚廣孝。

  這倆人當時正一起在佛堂喝茶,何秋把請帖一遞,留下一句到時候會有新菜,就又跑去和朱玉穎互訴衷腸了。

  惹得朱棣大為不快,你既然知道我是你老丈人,竟然還對我如此無禮,暗自下心,以後一定要待何秋狠一些,非讓他把肚子裏的存貨都丟出來。

  卻說朱棣和姚廣孝本來也是在商議和何秋有關的事,要知道之前的時候,何秋不是提了,想把高爐遷到西山一帶。

  朱棣想了許久,還是跑來谘詢姚廣孝的意見。

  姚廣孝品了口茶,幽幽的說,“殿下,我認為不可。”

  朱棣認真的問,“為何?我覺得何秋說的其實挺對的,就算在燕王府,每日吞吐那麽多生鐵,朝廷的眼又不瞎,想來我父皇是很清楚這件事的。”

  姚廣孝當即反駁道:“有沒有這層遮羞布,對王爺來說非常重要。若是直接把它放到明麵上,那燕王府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管是誰要削藩,都會第一個對燕王府動手。”

  說完姚廣孝有些意味深長的接了句,“朱升學士的策略現今依然有用啊。”

  朱棣馬上就清醒過來,這朱升是誰?就是當年給朱元璋提議“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那位。

  姚廣孝話裏的意思就是讓朱棣暫且積蓄力量,不要做出頭鳥。

  若是朱棣真的把高爐放到明麵上,出於國家大政考慮,一定會派人來工坊看管,受不得還要來幾位高官專撫此事,到時候會對朱棣做成多少掣肘,那就不好說了。

  即便是高爐就在燕王的地界上,有沒有大義,對有些人來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