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狄仁傑回京
作者:賊禿禿      更新:2021-06-26 08:18      字數:2929
  神都的六月驕陽似火,洛水河沿岸的柳樹枝繁葉茂,樹蔭如傘蓋,成了天然的避暑之地。

  ??烈日杲杲,都城街道上的行人遍體生津,各大裏坊中的茶攤、酒肆人滿為患,三大坊市裏依舊是車水馬龍、喧囂熱鬧。

  ??淳和、廣利、承義三座裏坊靠近神都苑,坊裏建有向百姓開放的園林,每到炎炎夏日就成了神都居民遊玩乘涼的好去處。

  ??也有鮮衣怒馬的官宦子弟,相約成群,帶上家仆護衛,浩浩蕩蕩的出城遊獵。

  ??位於神都西側的上陽宮、神都苑等皇家園林,則是王侯顯貴、朝堂重臣相邀賞玩之地。

  ??月前,皇帝陛下詔令建造的九州巨鼎鑄成,其中神都鼎高一丈八尺,重二十一萬六千斤,冀州、雍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八尊巨鼎高一丈二,重十四萬四千斤。

  ??皇帝下令,調遣南北衙諸位兵馬十萬,征調太仆寺、司農寺犍牛數百頭,又從陶光園和神都苑禦獸園裏牽出安南都護府進貢的白象數頭,由梁王、魏王、宰相婁師德等重臣主持,將九鼎從定鼎門運進,過天街大道從徽安門運出,從皇城北麵玄武門運入太初宮,安置在明堂之內。

  ??九鼎入城時,天街大道萬人空巷,數十萬百姓湧上街頭,觀看這九尊青銅巨鼎。

  ??皇帝在明堂主持慶賀九鼎鑄成的盛大慶典,女皇親作《曳鼎歌》,君臣同唱之,滿城歡慶。

  ??如此盛大的慶典,可惜狄仁傑沒有趕上。

  ??河北戰事在經過幾次成功反擊之後,再度陷入焦灼狀態,契丹叛逆首領孫萬斬不久前在白狼水背水一戰,大勝周軍,連破行軍元帥武攸宜三路大軍,連中軍大營都差點被劫,武攸宜在親兵的保護下拚死逃得一命。

  ??大勝之後又遇大敗,平定契丹的戰事眼看還遠未結束。

  ??狄仁傑奉詔回神都沒有幾個人知曉,他隻帶著隨行老仆狄春,於六月中旬風塵仆仆趕回神都。

  ??回到位於尚賢坊的老宅,簡單清洗一番,換上紫袍、龜帶,戴上雙翅軟腳烏紗襆頭,狄仁傑坐上馬車,狄春駕車往皇城趕去。

  ??今日是皇帝為慶賀九鼎鑄成特批的休沐日,皇城內空蕩安靜,除了部分官衙有官員值事,其餘大部分衙門都是大門緊閉。

  ??長樂門前,狄府馬車緩緩停下,宮門守將從門樓走出,沉聲道:“今日休沐,無事不得入宮!你是哪位朝官府上車駕?”

  ??狄春掀開車簾,狄仁傑走下馬車,仰頭望望宮門,心中難免生出幾分感慨。

  ??上一次從這裏入宮,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

  ??“明公是?”宮門守將暗自一驚,見這位老丈身著紫袍,腰佩龜帶,雖是滿臉蒼老疲態,卻是氣度不凡。

  ??狄仁傑朝他微微一笑,和聲道:“老夫,狄仁傑。奉旨回京,請將軍開宮門允我入宮。”

  ??宮門守將大吃一驚,身後的宮禁宿衛也是一片嘩然。

  ??狄仁傑,這個離開神都五年的名字,又回來了。

  ??“快開中門,請狄老入宮!”宮門守將大喝一聲,長樂門中門緩緩打開。

  ??“有勞。”狄仁傑拱手一禮,輕聲吩咐狄春幾句,邁著穩健的步伐入宮而去。

  ??狄仁傑回京了!

  ??用不了半日功夫,這個消息就會傳到神都各大勢力耳朵裏。

  ??那個官至宰相,又一貶再貶的傳奇人物,那個被來俊臣、周興等酷吏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卻又始終欲殺他而不得的狄閣老,那個被皇帝陛下親書十二個金字起複,臨危受命前往河北主持大局的狄懷英,他又回來了!

  ??但凡有心人,都知道狄仁傑這趟回來意味著什麽。

  ??一時之間,神都城在流火烈日之下卻是暗雲湧動,幾家歡喜幾家愁。

  ??狄仁傑在幾名黃門內侍的帶領下,走在永巷內,兩側是高聳的青灰色城牆。

  ??他走的步子不是很快,卻沉穩有力。

  ??烈陽炙烤下,他鬢間滲出汗水。

  ??頜下一縷飄飄白須,深邃的目光中飽含著踏上仕途近五十年來積蓄的智慧。

  ??他還有許多為政舉措沒有向朝廷建議,大周朝政還有許多積弊難題沒有解決。

  ??可惜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他今年已有六十七歲,老了,而深宮裏的七十三歲的皇帝,同樣也老了。

  ??說一句風燭殘年也不為過。

  ??人老了,就更應該集中精力做最重要、最緊要的事。

  ??而眼下,大周王朝,沒有什麽比確立太子,定下皇儲之位更緊要的事。

  ??狄仁傑知道皇帝急召自己回京的用意,這件事他原本想等平定契丹叛亂以後再跟皇帝提。

  ??不過現在皇帝主動提起,這樣更好,說明皇帝年邁卻不昏聵,她還分得清忠奸善惡,知道如何選擇才對國家對她自己最為有利。

  ??狄仁傑知道皇帝還有心結存在,要讓她下定決心,就要給她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她當年親手革掉唐命,而今又要讓她親手還回去,她不甘心。

  ??這是她心裏的一根刺。

  ??狄仁傑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幫她拔掉這根刺。

  ??“嗣聖二年,你欲廢皇帝為廬陵王,召我入宮問詢,我說天下事當決於太後....”

  ??“垂拱四年,越王李貞起兵反你,邀約我在檄文上簽字,允諾事成之後封我王爵,世襲罔替。我將李貞密信上呈與你,你親筆寫了一個忠字賜我....”

  ??“天授元年,你再廢皇帝,代唐為周,我與群臣一同上表恭賀,你將我召還回京,以地官侍郎之職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拜為宰相,助你佐理天下....”

  ??“長壽元年,因皇儲之位久議不定,你惱恨我帶頭反對立武氏王為太子,任由來俊臣羅織罪名構陷,把我罷官免職扔進天牢,卻又囚而不殺....”

  ??“去歲,你在紫袍上連書十二個金字,命我前往河北平叛....狄仁傑不負聖望,教契丹人始終難越魏州地界....”

  ??漫長的甬道好似沒有盡頭,狄仁傑望著這深深宮禁,恍惚之間回憶起許多過往。

  ??他深深吸口氣,步伐加快了幾分,滄桑渾濁的雙目裏堅定之色愈濃。

  ??“當年你精明強幹意氣風發,若是極力反對你稱帝,這天下必遭塗炭。而現在,我老了,你也老了,是該為身後事考慮了,也是時候讓李唐子孫,拿回本該屬於他們的東西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