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基本情況
作者:琉璃幻沙      更新:2021-03-18 21:46      字數:3839
  <b></b>序言

  我們的人生就像跑馬場,一場接一場,看不懂的覺得平淡無奇,看得懂的一定暗藏玄機,但是真正能看懂的總是寥寥無幾。看不懂的反而風平浪靜,看得懂的肯定驚心動魄。溫汶汶一直希望成為看不懂的那個,但是生活卻一再逼著她不得不看懂,既然無處可逃,她選擇向陽而生。

  祖上是書香世家,早些時候,在沒有當官親屬幫襯,也無特別教書父輩的情況下,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是通過自己努力考上的秀才,政府分別撥了幾十傾地,積累到祖父那一代,也算大戶人家了,後來爺爺又娶了大戶人家的奶奶,所以算起來是富裕家庭。由於後來大環境不好,從祖父中年開始家裏就沒落了。

  父親溫書泊兄弟姐妹6個,他老幺,雖然後來局勢都平定了,但是兄弟姐妹多,過度貧困也影響了他的婚姻問題。

  雖然溫書泊生得英俊帥氣,詩書滿腹,但也很難有婆娘願意委身於他,因為吃飯都成問題,就談不上外在條件了。怎麽辦呢?家裏不能斷後呀!那時候有一種類似中介的媒人,他們收這些單身漢的錢,帶著單身漢到更加貧困的地方進行牽線搭橋,然後這些單身漢可以選擇性的帶著自己喜歡的姑娘回到家鄉生活,溫書泊當年無奈也接受了現實,成為了他們其中之一。他們去的是雲南的一個小地方,後來他就是看上了嬌小可人的龍族姑娘-陸曼-溫汶汶的媽媽,和陸曼告別了家人,一起回到了老家。蓋了偏屋,結了婚,婚後生了兄妹仨人,大哥-溫明,小弟-溫顧和溫汶汶。由於母親是龍族的後裔,所以溫家三兄妹長得有點兒少數民族的特點—五官立體標致,溫汶汶還有個特點一笑起來嘴角兩側有淺淺的梨渦。

  溫書泊年輕的時候算是聰明好學,上學那會兒全鄉兩個考上初中的,他是頭名進的,後來,因為農村缺乏勞動力,所以就成了一名普通農民。

  再後來鎮子上有國營廠,他作為知識分子被淘進去做了一名生產計劃主任。他當生產計劃主任那幾年,溫家算是小康,因為溫汶汶依稀記得經常有人到他們家借錢,溫汶汶也就是那個時候出生的。

  溫爸好像比較偏愛溫汶汶一些,因為在溫汶汶的印象裏,他總是喜歡把溫汶汶帶在身邊。記得有一次把溫汶汶帶到廠裏,她自個人兒玩到街上去了,然後哭著找爹。溫爸說,找到她的時候,那些賣瓜桃李棗的大爺大媽們正拿著零食哄著她呢!想想那時候的人真是淳樸厚道,如果擱現在,估計爹媽已換,或者生死未卜了。

  後來全國大整改,國營廠關了,溫爸也下崗了。幹什麽呢?當時盛興大江淘沙,當時他應該是40多歲了,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所以他和三姑家的二表哥說幹就幹,兩個人合夥買起了幾十噸的水泥船,計劃幫人家運沙石。

  但是人隻有激情,沒有眼光也是不行的。一種新型行業的發展趨勢就像拋物線,他們在拋物線頂點的時候出動全部家當購買了設備,等到真正投入使用的時候,拋物線已經在向下的線上了,所以注定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

  過程比想象中艱辛,雖然溫爸從來沒有回家抱怨過,但是從他那比包黑炭還黝黑的,消瘦的,堅毅的麵頰上,溫汶汶似乎讀到了那股不言而喻的苦難。她也不知道那時候隻有幾歲的自己怎麽會那麽早熟,也可能是父親偏愛她的原因,溫汶汶總是能用心感受他的真正情緒。但也就是從溫爸掏空家底買船開始,溫家的生活也就一落千丈了,所以說人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種事物上並且及時止損很重要。

  剛開始的時候,溫爸每次回來還能帶個幾百塊錢回來,後來慢慢的,味道就變了,他開始把這個工作變成了精神奮鬥,全家的吃穿用度,以及平時溫家兄妹三個人上學的費用都壓在了家裏的幾畝良田上了,根本入不敷出。陸曼開始出走,未婚的大伯變成了溫家三兄妹的第二個“媽媽”,用溫汶汶的話說“我們家是單親協組家庭”。

  雖然說溫明看不起溫書泊,因為他一輩子沒賺到什麽錢,但是溫汶汶卻透過現象看到了父親身上的閃光點,雖然溫爸沒有賺到什麽錢,但至少他在他該有的年紀裏奮鬥了,努力了,隻是過程中的方法和運氣錯了,導致了不理想的結果,溫汶汶覺得勇敢和行動更重要,這也對她將來的事業有一定的精神引導作用。

  自從媽媽陸曼出走後,大伯-溫良玉成了溫家兄妹實質性的第二個媽媽,也注定了他一輩子未婚未育。所以無論怎樣,溫家兄妹都是感激大伯為兄妹三人的付出的。

  溫良玉畢竟是男人,平時對孩子們沒有那麽多耐心。比如如果他大聲的喊孩子們的名字,而他們恰巧沒聽見,他有時候會不聲不響的跑到他們的後麵給他們的後腦勺就是一巴掌或者給他們的屁股來一腳,溫汶汶很痛恨這種行為。不過,倒是練就溫汶汶現在為人特別響快的優點。別人叫她的名字,她會本能反應的“在!”

  從來不把他們當孩子,幹活把他們當成年人使喚。溫汶汶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當年她八歲,溫明比她大一歲,兩個歲的孩子兩天插了2畝地的秧苗,記得當時溫汶汶走出秧田地的腿是顫抖的,腰是彎著,村裏的人對溫良玉的狠心是責備的,而溫良玉像沒有感覺一樣。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溫汶汶和溫明聊天的時候就有了第一個共識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要做稻田地裏的低頭人。

  好像溫汶汶從那時候開始也享受不到父親的偏愛了,因為他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溫汶汶想,那時候的父親是執拗的,自私的,她那麽愛他,他好像過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溫良玉會因為溫書泊的自私而把一股子怨氣發泄在孩子們的身上。他經常會在吃飯的時候數落父親溫書泊的不是,恨恨的說自己堅持不了了就不管他們了之類的話,讓孩子們很無奈而又很惶恐。有時候溫良玉會以上街趕集為借口躲開孩子們一天,如果這天到下午他還沒有回來,孩子們會聚在一起心照不宣的擔心大伯是不是要拋棄他們了。

  所以,導致他們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比如缺愛和沒有安全感,特別是作為女孩子的溫汶汶,造就了她性格上的敏感缺愛,這種性格的不完整對他們後來的婚姻生活影響很大。

  在溫汶汶結婚的前一年,溫良玉突發性心髒穿孔過世了。他平時身體特別好,不知道怎麽就穿孔了。後來才聽說他感覺像是腸胃不舒服在他們那邊的小診所裏輸液一周了,所以溫汶汶一直猜測是不是過度輸液導致的心髒壓力過大而穿孔的。

  溫良玉生病的突然,剛開始以為是腸胃問題,所以溫爸並沒有第一時間給他們打電話,而是自己帶著哥哥乘公交去他們那兒的縣醫院,想先再看看再說,溫爸在前麵下車,大伯在後麵下車,大伯一個趔趄,在醫院門口摔倒了!當時還不知道是心髒問題,後來溫爸把他扶進醫院,拍了影片後才知道。不知道那個摔跤對後麵的病情嚴重是否有加重的可能。

  縣醫院拍完片子就讓他們轉到他們那兒的市醫院了。當時溫爸身上的錢不夠,因為不知道情況這麽嚴重,所以需要坐車回家籌錢,於是就讓縣城的表哥在醫院陪大伯。後來表哥跟他們聊起來,他跟大伯呆在一起的時候,大伯有預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說可能扛不過去了之類的話。

  溫爸把大伯轉到市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後,他才一一打電話告訴孩子們。不知道溫明和溫顧是什麽感受,但是溫汶汶就是形容不出來的難受。

  當時溫汶汶才剛大學畢業,她把僅存的和臨時借來的5000塊錢帶在身上,從頭到腳就穿了一套衣服,換洗的衣服都沒帶,不過還好是冬天,然後就坐上最近時間的火車奔向市醫院了。她記得當時是淩晨2點左右到的醫院,溫爸和表哥蜷縮在重症監護室外麵的地上,身上裹著破棉被,臃腫疲憊的眼睛時刻盯著重症監護室的門。溫汶汶看著一陣心酸,但又無能為力。所以自身健康才是我們給予家人最大的財富。

  溫汶汶把身上帶的錢交給溫爸,他就去補搶救費去了。重症監護室裏麵有專人看護和照顧,情況一有惡化,他們會通知家人做好心理準備。溫汶汶覺得這種通知真的需要聽的人有強大的心理支撐,她說她反正支撐不了,自從到醫院眼淚就斷不了,她想控製,想堅強,但是眼淚像破了洪的閘,關不了,收不住。

  當醫院的走廊變得靜悄悄的時候,她說她突然有種看透人生的感覺,覺得人活著有什麽意思呢?到頭來還不是一了百了。比如大伯,他一輩子沒結婚,拉扯大他們仨娃,老大老二剛畢業,老三剛考上大學,沒有來得及享受一天烏鴉反哺的日子,他就走了。所以,她說她有時候想,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使命的吧,大伯的使命就是拉扯他們仨長大,使命完成了,他就走了。

  第二天溫明從更遠的地方也趕到醫院了,他當時帶了十幾萬塊錢。溫汶汶和溫明不謀而合“先把人救了,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真的沒了。”但是溫良玉是心髒穿孔,如果病情穩定了可以進行心髒搭橋手術,如果穩定不了,手術都沒辦法做。很快醫生讓他們仨孩子進去看一眼,因為情況變得很糟糕。

  當大伯看到溫明的時候,眼睛裏是突然有光的,因為溫明是他名義上的養子,是他的希望。溫明安慰他道“好好配合醫生,好好吃飯,等病情穩定了,我們就手術。”溫伯像吃了定心丸。當天他們出來的時候,照顧的醫生反饋,他的精神很好,也吃下了飯,現在想想也許就是回光返照吧,因為當天晚上很快他就不行了。

  溫汶汶看著他睡著了一樣,摸了摸他尚有餘溫的手,腦海裏隻有一個聲音“從此,我再無大伯了”&nbp;旁人是無法理解這句話的,但是如果說“從此我沒有媽媽了”這樣你也許就能理解她當時的心境了。他不是母親卻勝似母親,他為了他們學會了很多女人做的活。雖然他脾氣不好,打過他們,罵過他們,但是總是功大於過的,他作為母親的角色早已深入骨髓。

  溫汶汶很怨自己,怨自己沒有早點盡力盡孝,沒有早點跟他認真的說一聲謝謝!這麽多年,您辛苦了!所以,她說她覺得盡孝要盡早,那些重要的人可能哪一天說沒就沒了,成為了一輩子的遺憾。我明白,溫大伯的突然離世也成了她一輩子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