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家裏有了電視機
作者:沈翔康      更新:2021-03-18 17:50      字數:4737
  南京東路新華書店,是全上海最大的書店。今年新春的幾天裏,每天一大早,書店還未開門營業,外麵已經排起了長隊。長長的隊伍從書店門前,一直延伸到書店後麵的漢口路上。

  在這物質匱乏的年代裏,當你走在馬路上時,到處可以看見商店門前排隊。上海人已經習慣排隊,為此許多家庭裏,專門有人負責外出排隊的。菜場裏買菜要排隊,看到了緊俏貨、便宜貨,那更要排隊。然而在書店門前,排起這麽長的隊伍,這倒是非常罕見的。

  海福也夾雜在這支隊伍中,這個星期他上夜班,每天下班以後,他騎著自行車來這裏排隊。書店要到八點半開門,許多人從各個地方趕來,門前的隊伍越排越長。

  這是海福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全上海最文明的購物隊伍。隊伍裏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夾雜了不少頭發花白的老年人。隊伍中的人都在互相問,書店裏今天放什麽書?

  讀者諸君請注意這個“放”字,把此字理解為形容詞更為恰當。這是當時上海的讀書人的叫法,要知道這麽多年來,愛讀書的人走進書店裏,幾乎沒有文學讀物可買,大家經曆了一個文學荒蕪的時期。愛讀書的人經曆了長久的焦渴,這幾天裏,他們視書店為重新獲得活水的水渠,伸長脖頸等待水渠放水。

  排隊的人都希望,今天書店裏能有自己喜愛的書買,隊伍裏互不相識的人,在互相交流自己所崇拜的作家,自己所心儀的名著,談論大仲馬、小仲馬、狄更斯、托爾斯泰……還有人輕聲吟起了,雪萊和普希金的詩句。海福饒有興味地聽著,有時也插上幾句,一點不覺得做夜班後的疲倦。

  不覺書店營業時間到了,書店門口站著兩個糾察,為了不使店堂裏擁擠混亂,他們按隊伍次序,幾十個人一批往書店裏放,這樣倒也秩序井然。

  一會兒,海福終於走進店堂裏。今日上櫃的書中,有不少外國文學名著,營業員把那些新書,一摞一摞碼放在櫃台上。那些書是印刷廠趕印出來的,紙張質量很差,印刷裝訂也不精良。可是買書的人都不計較,他們付了錢後,用繩捆好一摞書就出門。海福是背書包來的,他把書放進書包裏,出了店門後,騎上自行車又去福州路上的古籍書店。因為剛才在排隊的時候,聽人說古籍書店有《古文觀止》買,尋思自己雖有這書,還是大哥留給自己的,可是已經殘破不全,想去買一套新的。

  當他騎車來到福州路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瞧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自己所崇敬的語文老師葉島。隻見他仍舊穿件灰白色的中山裝,手裏拿著一本書,左右衣袋裏各插一本書,一隻手撐著腰,在人流中一瘸一瘸地行走。他的頭發差不多全白了,可是身板依然挺得筆直。海福心裏一陣驚喜,斷定他剛從古籍書店出來,想追上去向他招呼一聲,又想他未必還記得自已,何況他生性孤傲,不願與人搭訕。海福在猶疑之中,望著他漸漸消失在人流裏,於是進古籍書店去買書,然後騎車回家。

  回到家時,銀生和林瑛都已去上班,海霞也去上學了。他從書包裏把書拿出來,一本本疊放在書桌上,然後挑了本巴爾紮克的《歐也妮.葛朗台》,脫衣上床後,捧著那本書看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覺得眼皮開始打架,書從他手中滑落下來,歪倒在枕頭上入睡了。

  當他一覺醒來,看了一下手表,已是下午四點多,找到了枕邊的《歐也妮.葛朗台》,又捧起了書。他看得正有味時,海霞進屋來,對他說:“快起來吧,等你吃晚飯呢。”他回答說:“你們先吃吧,我看完最後幾頁就來。”海霞搖了搖頭出屋去,隨後聽見林瑛在外麵吼叫:“看書比吃飯要緊嗎?飯菜涼了怎麽辦?”他無可奈何地放下書,然後穿衣起床。

  海福洗漱後在飯桌前坐下,銀生望他一眼問:“今天又晚回來,又是去排隊買書?”他點了點頭,銀生又問:“中午起來吃飯了嗎?”他搖了搖頭。林瑛不滿地說:“問他話也不吭一聲,真成書呆子了。”接著說道:“沒幾天功夫,從書店裏搬回來這麽多書,書桌上都堆滿了,要花多少錢?”

  海福終於開口說:“我想買個書架放書。”林瑛說道:“你又不開圖書館,再說書架買回來,沒有地方放。”銀生對他說:“這樣吧,書桌旁那麵牆上,我給你釘幾塊擱板,照樣可以放書。”他向父親點了點頭。林瑛嘟囔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一個天天拿張報紙,一個天天捧一本書。”

  銀生說道:“你自己不看報讀書,不應該反對別人看報讀書。你也應該學習,否則跟不上形勢。”林瑛回答說:“跟上形勢又怎麽了?難道吃穿不愁了?別忘了知識越多越反動,你是讓報紙害的,如果是換了我,早就今世不看報紙了。”

  林瑛的話剛說完,海霞接口說:“照你這麽說,我明天起不去讀書了。”林瑛連忙說:“我的大小姐,這話不是對你說的。你應該用功讀書,否則以後會像我一樣,在家裏沒有地位。”海福笑著說:“誰說你沒有地位?你可是我家的太後。”林瑛從鼻孔裏哼了聲,說道:“嘴上說得好聽,你們哪個孝敬太後了?哪個拍太後馬屁了?”

  海福一下語塞,抓耳撓腮一會,一拍大腿說:“我非得拍一下太後的馬屁。”接著說道:“上次哥哥回家來,勸你買台電視機,哥哥願意貼你一百元,我再貼你一百元,一定要把電視機買回來,讓你空下來看電視。”

  海榮過年回家時,勸家裏買台電視機,說他有個叫陳海明的朋友,父親是電視機廠的供銷科科長,如果去托他的話,價錢可以便宜,林瑛當時一口回絕。此時聽了海福的話,她又搖頭說:“你們貼我錢,那還不是家裏的錢?”海福悻悻地說:“想拍馬屁也難。”

  海霞見娘不允,連忙對父親說:“你勸媽買吧,現在有電視機的人家可多了。”銀生對林瑛說:“現在電視節目多了,家裏應該有台電視機。再說這麽多年來,家裏沒有添過什麽東西,下決心買吧。”林瑛仍搖頭說:“堅決不買,一台電視機的錢,牙縫裏要節省多少年?”銀生說道:“有好的電視節目,孩子要往秦嵐家跑。如果自己家裏有了,他們用不著兩頭跑。”

  銀生這話起作用,林瑛想了又想,最後說道:“那就買吧。”海福笑著說:“我馬上給哥哥寫信。”然後問道:“我們準備買多大的?黑白的?還是彩色的?”銀生說:“彩色的買不起,大的也買不起,就買十二吋、黑白的吧。”海福想了想說:“好吧,就這麽說定了。”他放下飯碗後,進屋去給海榮寫信。

  過了半個多月,海榮給家裏來信,說買電視機的事已聯係妥當,要家裏準備好四百元錢,過幾天有人上門來送電視機,到時候付錢就行了。林瑛一聽要四百元錢,又覺得心痛,對銀生說:“不買算了吧。”銀生說:“怎麽可以這樣?海榮的臉麵不是讓你丟盡?”林瑛無奈,去銀行裏取了四百元錢,放在家裏備著。

  到了星期天的下午,一輛小貨車在銀生家門口停下,從車上下來一個人,抱著一台電視機上樓,在房門口問:“這是黃海榮家嗎?”銀生聞聲出來,說道:“是的,同誌幸苦你了。”說著一起把電視機抬進屋裏。

  林瑛見有人送電視機上門,連忙給來人沏茶,銀生敬了支煙。來人對銀生說:“我姓陳,我認識海榮,他來過我家。我兒子叫陳海明,同海榮是好兄弟。”然後笑眯眯說:“海榮年輕有為,今年升副場長了,比我家海明出息多了。”銀生連忙說:“原來是陳海明爸爸,實在不好意思,怎麽讓陳科長屈尊,親自送貨上門?”

  陳科長嗬嗬笑道:“應該的,應該的。”一邊動手打開電視機紙箱,捧出電視機後問:“電視機放什麽位置?”林瑛已把梳妝台上的收音機搬走了,笑著說道:“準備放在裏屋的梳妝台上。”

  電視機放到梳妝台上後,陳科長給電視機接上電源,熟練地調試好頻道,在電視畫麵出現的一霎那,銀生突然心裏一驚,問陳科長說:“怎麽是彩色的?會不會搞錯?”陳科長笑著說:“不會錯,如果是黑白的話,我還不好意思送來呢。”

  電視畫麵十分清晰,色彩也很好。銀生此時卻忐忑不安,不知道這台十二吋的彩色電視機,究竟要多少錢?心想家裏隻備了四百元,這下可要出醜了,暗暗埋怨海榮辦事不靠譜。

  陳科長調試好後,問色彩和畫麵滿意不滿意?銀生笑道:“滿意,太滿意了。”說著請他到外屋去喝茶。陳科長坐下來喝了口茶,掏出發票遞給銀生。銀生看了發票,心裏又一驚,連忙問道:“會不會搞錯?怎麽這麽便宜?”

  林瑛也接過發票看,見發票金額是三百九十八元,心裏頓時暗喜,笑著說道:“一定是借了陳科長的光。”陳科長笑道:“這是廠裏的協作價,是請廠長特批的。”他在說明書上留了個電話,笑著對銀生說:“這電視機是我廠的新產品,顯像管是進口貨,質量是市麵上最好的。眼下僑匯商店有供貨,其它商店要買五百多元一台,而且還要憑票供應,聽說在黑市上,一張電視機票子,要賣一、二百元。”接著又說道:“萬一有什麽問題的話,隻要打電話給我,我會讓技術科的人上門來。”

  林瑛聽了這筆賬,不由心花怒放,進屋拿出三百九十八元交給陳科長,又從櫃子裏拿出二盒煙,那是銀生舍不得抽的牡丹牌香煙。林瑛笑著對陳科長說:“海明爸爸,不知道怎麽謝你呢?這二盒煙不成敬意。”陳科長推開香煙,說道:“海榮媽千萬別客氣,這煙留著給海榮爸抽吧。不瞞你們說,隻要我在辦公桌前一坐下,香煙就像子彈一樣飛過來,一天能夠湊好幾盒。我家海明每次回農場,餅幹盒裏都裝一大盒香煙,什麽牌子的都有。”

  銀生聽了笑道:“現在社會風氣是這樣,要辦點什麽事,進門先得敬香煙。”然後問他說:“海明去農場幾年了?”陳科長回答說:“已經四年多了。我還有個兒子去貴州插隊,在那兒呆了五年多,前年上大學了。”銀生說:“那是百裏挑一,能推薦去讀大學,非常不容易。”陳科長忙說:“還不是靠打點,從生產隊到公社,我送出了三台半導體收音機。”接著歎聲氣說:“沒有辦法,這是為了孩子的出路。”然後又說道:“我家海明,盼著有上調的機會,今後少不了要靠海榮幫忙。”

  銀生聽了這話,心裏咯噔一下,林瑛已搶著說道:“這是應當的,隻要海榮能幫上,一定會幫忙的。”陳科長麵開顏笑說:“那我先替孩子謝你們了。”林瑛說道:“應該是我們謝你,你替我們省下這麽多錢,還特地送上門來。”陳科長笑著說:“你們自己來提貨,肯定不方便。”突然想起說:“我的車還在門口停著。不打擾你們了,以後有什麽事用得著我,盡管打我電話。”說著起身告辭,銀生再三向他感謝,把他送到了樓下,握手道別後,陳科長鑽進了車裏。

  聽見陳科長出門,海福和海霞從裏屋出來,林瑛喜滋滋地說:“你們哥哥的花頭還真不小,人家科長親自送貨上門來。”海福進屋去打開電視機,一下驚呼道:“怎麽是彩色的?花了多少錢?”林瑛笑著說:“你猜猜看。”海福說:“那要五百多元。”林瑛回答說:“隻要三百九十八元。”

  海霞驚喜地說:“秦媽媽買台九吋的黑白電視機,也要三百元呢。”林瑛說:“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銀生這時回到屋裏,問林瑛說:“這下滿意了嗎?”林瑛已笑得合不攏嘴,對銀生說:“海榮的本事超過你了。”銀生笑道:“兒子超過老子,這個家才有希望。”突然想起說:“你剛才說什麽能幫一定幫?這可是原則性問題,能隨便答應嗎?這要害海榮的。”

  林瑛滿不在乎地說:“你真是死腦子,舌頭上打個滾,難道也犯錯誤了?”銀生不滿地說:“以後別隨便說這話。”林瑛還想反駁,海霞問她說:“今晚電視裏有老電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媽媽說那電影很好看,你以前看過嗎?”林瑛回答說:“我以前也看過的,是部好電影。”

  電視機頭一天進門,就有好節目看。一家人晚飯後坐在電視機前,等播過電視新聞後,終於出現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片頭,林瑛這時皺眉說:“怎麽一會變黑白了?是不是電視機有毛病?”

  海福忍不住笑了,海霞說:“這電影本來就是黑白的,電視當然也是黑白的。”林瑛說:“原來是這麽回事。”海霞笑著說:“你腦子不行了,應該學習學習,不然真跟不上形勢。”林瑛變了臉說:“你也教訓我,是不是翻天了?”銀生笑道:“海霞說的沒錯,你的腦子是落伍了,得加緊趕上形勢才對。”林瑛回答說:“我就是這樣了,你們誰奈何得了我?”海福笑道:“你果然是太後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