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海福不願回上海
作者:沈翔康      更新:2021-03-18 17:49      字數:2703
  張水根來村裏開過會後,徐才根帶領大隊幹部抓緊落實,張水根在會上提出的一係列方案。生產隊給每戶人家,劃分了一小塊自留地,趕種瓜果蔬菜。浮腫病人也得到了照顧,病愈之前工分照記,生產隊捕來的魚蝦,優先分給病人吃。

  就這麽一來,人們的精神麵貌全變了。人們都心存感激,雖然仍餓著肚子,但是在困厄中看到了希望。要說種田人啊,他們就是這麽純樸,他們是最懂得感恩的。大家都由衷感激張水根,說他是青天大老爺,同時又感激柳氏,說當年她冒死救張水根之舉,今天為全村老少造福了。

  黃家在屋後的桑樹地旁,分得了三分自留地。黃紀元心裏直樂,親自去翻過地後,回家捧出一隻壇子,裏麵有他收集的各樣種子,都用黃草紙層層疊疊包著。他挑選了種子後,親自去地裏下種,海福也跟了去。

  黃紀元心裏很激動,親自下完種後,蹲在地上美滋滋地叼起煙鬥,然後往地上抓一把土,在手心裏輕輕捏著,用鼻子嗅了又嗅。他好一會才站起身來,解開褲襠往地裏撒了一泡尿,還對跟到地頭來的海福說:“倷也撒泡尿[口圼]。”自留地就是自家的地,種田人在田頭的時候,尿憋得再急,也要跑到自家的地裏撒尿,這是老話說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海福穿著開襠褲,也往自留地裏澆了泡尿。

  來黃家串門的人又多了,白天晚上都有。這天又有人進門來,他們對柳氏說:“嬸嬸啊,全靠倷當年救張水根,現在大家托倷福啘。”柳氏回答道:“哪哈是我功勞?歸根結底要謝張水根,要謝徐才根,俚篤真正是為伲種田人出頭。”

  柳氏不喜歡張揚,從來不在人前提起,張水根與自己家的關係。當年張水根送給她的那件軍大衣,從來不見黃家人穿在身上,在村子裏顯眼。柳氏把那件大衣放在寶生的床上,讓他大冷天當被子蓋。寶生去了部隊以後,這件大衣又放在了海祥和海林的床上。

  幾個人恭維過柳氏,然後問黃紀元說:“紀元伯伯:自留地阿好種幾年?阿會再收轉去?”這些年政策多變,每家分到了自留地後,又擔心種不長久。

  黃紀元也說不準,他低頭吸著煙鬥,想了好一會才說:“大家放心麽哉,張水根是縣太爺,縣太爺說話哪哈好反悔?”眾人聽了都點頭。說過了自留地的事後,大家又七嘴八舌,提起了眼前的食堂,有人問黃紀元說:“食堂到底會不會解散?”

  黃紀元和大家的心情一樣,希望盡快恢複種田人的平靜生活,但是食堂到底會不會關?這件事連張水根也拍不了板,自己又如何能斷言?他把煙鬥在鞋底板上磕得啪啪響,悶聲悶氣地回答了一句:“大家熬吧,總有一日會熬出頭。”

  金生經曆了那件事後,人變得更沉悶了,除了每天出工,大多時間都呆在家裏,手裏捧著那隻擦得鋥亮的,祖上傳下來的白銅水煙筒,坐在堂屋裏悶頭吸水煙。偶爾有蒼蠅在他麵前飛舞,他疾手一招,便把蒼蠅攥進手心裏,再使勁朝地上一摔,不等落地的蒼蠅飛起,一腳猛踩下去,那蒼蠅頃刻間屍骨全銷。他的全套動作都在眨眼間完成,而且是百發百種。海福對伯父的這套本領驚羨不已,也想學他的本事,可惜沒有一次成功。

  黃棣村平靜了一段日子,但是在眾人的心裏,最大的心結還未解開,那就是食堂什麽時候關?張水根說會給大家一個答複,可是至今沒有音信。這幾天裏,徐才根常去公社裏開會,有人猜測是不是答複下來了?也有人擔心,是不是又有什麽新的花樣?許多人去問徐才根,事情到底怎麽樣了?可是他守口如瓶,隻字不吐。

  村官其實不好當,尤其是一心為村民的村官,更加不好當。大家不知道徐才根的苦衷,這幾天他去公社開會,正是討論有關公共食堂的問題。眼下對這問題的態度,在縣裏和公社的幹部中形成了兩派意見,主張繼續辦下去的占大多數。徐才根是少數派代表,他在會上力陳辦食堂的弊病,坦言繼續辦下去,社員的健康堪憂,生產隊的勞動堪憂。

  公社領導不敢小覷徐才根,知道他深得張副縣長的賞識,而且張副縣長也是力主關停的。公社幹部幾番討論之後,采取了一個折衷主義方案:對個別不具備公共食堂條件的,並且已造成消極影響的,先暫且關停,等待條件成熟後再恢複。徐才根不辱使命,公社的決定通過後,把消息帶回了村裏。就這樣,黃棣村在全公社率先停辦食堂。

  大家勒緊褲腰帶,度過了一段最為艱難的時光,終於熬到了秋收。收過稻後,隊裏把口糧分到了各家,但分下來的口糧仍是緊巴巴的,徐才根在村裏開了會,向大家解釋目前國家糧食緊張,缺糧的地方不少,我們應該為國家分憂,大家吃糧計劃著點,要接上麥收。等困難克服後,社員的口糧一定會增加的。

  每家又恢複了以前的生活狀態,柳氏依舊每天早起,給一家人煮粥,去菜地裏澆水。海祥念了四年書後,已經不再上學了,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是挑著水桶去井邊吊水,來回好幾趟才能把水缸挑滿。

  黃紀元近來的心情好了不少,前幾日又去了一趟山裏,終於買回來一隻母雞,樂嗬嗬像是完成了一個使命。那隻買回來的黑母雞,臉蛋兒紅樸樸的,剛到家就生下一隻蛋。柳氏把那隻雞當作寶貝,每天精心飼養著,還讓海林去外麵捉蟲子回來,喂這隻黑母雞。

  這日早飯後,黃紀元交給海林一角錢和一隻瓶子,要他去村頭供銷社的小店,打一瓶點燈的洋油。海林一會兒打洋油回來,還帶回來一封信。黃紀元一看信封,知道是銀生的來信,他心裏一喜,一邊伸手向海林要剩下的錢,一瓶洋油隻需八分錢,還有二分錢的找頭。海林拿不出找頭,從袋裏掏出一包鹹橄欖。黃紀元指著他額頭,說了聲:“倷個小倌,隻曉得貪嘴。”要他把橄欖分一個給海珍和海福,又罰他把各屋子的燈添滿油。海林也樂意,忙著添油去。

  黃紀元把海祥叫出屋來,海祥看過信後,對祖父說:“過幾日嬸嬸要來鄉下,接海福回上海。”黃紀元問:“啥辰光來?”海祥說:“朆寫日腳,說過幾日就來。”黃紀元又問:“還說啥?”。海祥回答說:“朆寫啥,隻是問問好。”

  柳氏這時從裏屋出來,黃紀元揚了揚手裏的信,對她說:“銀生來信哉,過幾日林瑛要來接海福。”接著問道:“倷看哪哈辦?”柳氏歎了聲氣,說道:“我心裏有點舍弗得,再想小倌總歸離弗開自己親生娘,鄉下又實在忒苦。”她為難地搖了搖頭。

  海林聽見了祖父母的說話,於是走到海福的身邊,湊在他耳旁說:“倷要回上海去哉。”海福聽了海林的話,走近祖父母身邊,見他倆在唉聲歎氣,心裏猜想海林的話是真,於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大聲哭嚷道:“我弗去上海!”

  柳氏抱起了海福,說道:“好小倌啊,倷親娘要來哉。等親娘一來,倷要乖點。”海福常聽祖母講,自己的家在上海,家裏有爸爸和媽媽,還有兩個哥哥。還說上海是好地方,爸爸和媽媽總有一天會來接他的。海福也相信這話,知道每個孩子都有爸爸和媽媽,自己所以見不到爸爸和媽媽,因為他們在很遠的上海。可是不知道為什麽,真的聽見親娘要來接他回上海,他偏偏不高興,哭鬧著不願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