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黃紀元去上海
作者:沈翔康      更新:2021-03-18 17:49      字數:4230
  老夫妻倆出門後走上石橋,黃紀元站在橋頂上望了一眼,看見好幾戶人家的煙囪還在冒煙,忍不住嘀咕說:“現在人變得越來越懶哉。”

  黃棣村總共有九十幾戶人家,四年前村裏搞起了互助組,九十幾戶人家分成了十幾個組,農忙時用工互換,農閑時各管各,基本上還是自家種自家的田。兩年前興起了農業合作社,十幾個組合並成八個組,田地歸合作社,大家合在一起耕種,許多人的心思從此悄悄發生了變化,一個個都打起小算盤,你勤他不勤,你懶他更懶,他為此一直憤憤不平。

  柳氏一路上默默無語,黃紀元此時後悔自己一時魯莽,毀了家裏的燕子窠,一路上越想越懊惱。不一會兒,夫妻倆踏上田間阡陌,來到了太湖邊的一座小山丘前。

  這座小山丘名叫鯉魚渚,因形似鯉魚而得名,百多前是在太湖水中的,現在已同陸地相連接。夫妻倆登上鯉魚渚後,走近二棵柏樹前,茂密的樹冠下罩著二座墳塋,黃紀元父母和兄長的棺柩合葬於此。黃紀元跪在墳前,捧出灶籃裏的一缽粥,又攤開了手巾包。一缽粥、二塊麥糕,此時成了祭奠先人的供品。柳氏也從燒香籃中取出香燭和紙錢,在墳前點燃了香燭。

  鯉魚渚上此時靜悄悄,太陽剛從東方的湖麵上升騰起,一眼望去湖麵上波光粼粼。太湖邊上全都是農田,黃家祖產中的八畝好田也在其中。黃紀元父親在世時認定鯉魚渚是風水寶地,因而在此置下了一塊墳地。老人不僅希望子孫有朝一日能鯉魚跳龍門,還希望死後葬於此,能為子孫守護自己用一輩子心血置下的田產。

  柳氏磕完頭後,坐在墳前痛哭,嘴裏說道:“公婆大人啊,媳婦昨夜見著唔篤哉。”隨後哽咽道:“是媳婦弗用心啘,來弗及關照紀元,俚今朝稀裏糊塗,拿屋裏燕子窠戳下來哉。要怪隻好怪我,是我弗會當家……”

  柳氏在墳前哭得傷心,接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把昨夜的夢境對丈夫說了。黃紀元聽見這稀奇事,不由嚇得頭皮發麻,心裏暗暗叫苦,跪在墳前連連磕頭,念道:“姆媽啊,我今朝昏頭哉,拿屋裏燕子窠戳下來哉,現在想想後悔。姆媽啊,倷一輩子拜佛念經,倷求菩薩通融通融,替黃家消災避禍,保佑子孫平平安安。”

  夫妻倆抹著眼淚,各自心事重重,默默地坐在墳前。黃紀元從褲腰上解下煙荷包,煙鬥裏填上煙絲後,悶聲不響地吸起了煙。當他吸完一鬥煙後,望見遠處有幾撥人扛著鐵鎝走過來,其中一撥是自己組裏的組員,他們是金家的金水土,許家的許火根,謝家的福根和福泉兄弟倆。

  看見出工的人下田來了,柳氏把紙錢在墳前化了,夫妻倆最後磕頭念道:“阿爸、姆媽、大老倌:現在伲最弗放心銀生一家門,林瑛生小倌到現在嘸音信。唔篤地下有靈,要保佑黃家子孫。”一通念叨後,黃紀元把墳前的供品收進灶籃裏,然後對妻子說:“倷轉去吧。”

  柳氏站起身,歎聲氣說:“倷放寬心吧,埋怨也嘸啥用,隻好聽天由命哉。”說著抹幹臉上的淚珠,夫妻倆一起走下了鯉魚渚。

  柳氏回到家裏時,見金生在出工前,已把那隻燕巢修補好,重新放到了梁上。她稍稍鬆了口氣,可是心裏還想著昨夜的夢境,忍不住悄悄抹眼淚。

  媳婦彩鳳在娘家接了一件刺繡活,今天沒有去下田,坐在繃架前做刺繡,見婆婆懷裏抱著海珍,暗地裏在傷心抹淚,以為她還在舍不得燕巢被毀,於是勸說道:“事體過去就算哉,再說阿爸也弗是有心。”柳氏隻是點頭,不敢把昨夜所夢告訴彩鳳。

  兩隻燕子出門後,再也沒有回家來。柳氏一整天心慌意亂,燕子來黃家築巢落戶,至今已有五個年頭。年年春來秋去,黃家也順順當當。萬萬想不到,今日會毀在丈夫的手裏,再加上夜裏那夢境,越發讓柳氏心神不寧。

  等到天快黑時,金生收工回到家。海林吵著肚子餓了,柳氏要他在門口望著,等丈夫回家來一起吃飯。過了一會,海林終於望見一群扛鐵鎝的人走上了橋,自己的祖父也在其中,他欣喜地喊道:“阿爹轉來哉!”

  黃紀元走進家門時,鐵鎝還沒放下,先抬頭朝房梁上的燕巢望,再看一下妻子的臉色,知道情形不妙,也不敢多問。他心裏明白,燕子是有靈性的,主人家不善待它,當然受不得委屈,另覓好人家去了。

  柳氏把飯菜端上桌,一家人坐下來吃飯。剛要吃完飯,聽見門外有人喊,彩鳳打開闥門,見是河對岸的福娣姑娘,她手裏拿一封信,笑嘻嘻說:“我去供銷社買鞋麵布,看見唔篤有信,順帶便捎來哉。”

  黃紀元接過信,滿臉堆笑說:“多謝倷哉,我日日等信,望得頭頸也酸哉。”福娣說:“我順帶便啘。唔篤慢吃,我轉去哉。”說著告辭出門。

  自從鄉裏成立了供銷社,它成了鎮上郵局的中轉站,村民們收寄信件,都由供銷社代辦。黃紀元湊近油燈辨認一下信封,喜滋滋地說:“銀生來信哉。”他分得清信封上要是貼郵票,那是銀生的來信,不貼郵票蓋三角軍郵,那是寶生的來信。他撕開信封,把信紙塞到海祥手裏,急急地說:“快讀信[口圼]。”

  海祥在念小學,是家裏唯一識字的,他在油燈下展開信紙,雖然識字還不全,但還是大扺能看懂,他結結巴巴念道:“父母親大人,全家好。家裏的信已收到,林瑛於農曆二月十二日生了個兒子,母子平安。”

  柳氏舒了口氣,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黃紀元掰了掰指頭,嘀咕說:“今朝三月初三哉,銀生阿要嘸清頭?到現在來信。”

  隻聽海祥又念道:“遲遲未來信,是因為近來林瑛家裏接連出了些事,我自己也出了問題,在單位裏犯了錯誤。林瑛目前沒有精力喂養小孩,她想把生下的孩子送給人家領養……”

  聽到這段話,老夫妻倆頓時渾身一顫,金生和彩鳳也驚愕得張大了嘴。黃紀元這時臉色發青,憤憤地罵道:“阿像是人說話?”柳氏拉拉他的手,對海祥說:“倷再讀下去。”

  海祥繼續念道:“領養一方已經見過麵,對方夫妻是工程師和教師,沒有生育過孩子,家裏經濟條件不錯,小孩去了不會受苦。這些日子我心裏很亂,請父母原諒不孝兒,不知您們意下如何?請盡快給我回信。”

  柳氏早已淚流滿麵,傷心地說:“阿要作孽?天天望信,望來實介一封信。”隨即放聲哭了起來。

  金生拿手巾遞給母親,彩鳳說道:“唔篤覅難過[口圼],我想阿是林瑛一門心思?俚心想生個囡娪。”彩鳳記起林瑛前年來鄉下時曾說過,如果再懷孕,一定要生個女孩,男孩是不要了。黃紀元這時氣呼呼拍一下桌子,站起身一腳踢開凳子,惱怒地往裏屋走。

  柳氏跟進裏屋,點亮燈後見丈夫臉上淌著淚珠,坐在床沿上發愣。她不由一陣心酸,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很少見他掉眼淚,忙把手巾遞到他手裏,也在床沿上坐下來。

  黃紀元長歎一聲,抬起頭說:“不爭氣格倪子,我恨弗得當麵去揎俚兩個巴掌。”柳氏說道:“倷光火也嘸用。現在最最要緊是小倌,倷心裏哪哈想?阿答應小倌送別人家?”

  黃紀元火冒八丈地說:“拚我老命也弗答應。”他站了起來,氣呼呼說:“我去叫海祥寫回信。”柳氏一把拖住丈夫,讓他重新坐下,隨後眼淚汪汪說:“自家養格倪子,自家曉得啘。銀生弗會平白無故拿小倌送人,俚真是落難哉。”

  黃紀元抱著頭說:“阿要急煞人?奈麽哪哈辦呢?”柳氏想了又想,然後對丈夫說:“倷明朝就去上海,看看銀生到底闖啥禍?實在嘸辦法,拿小倌抱到鄉下來。倷看哪哈?”

  黃紀元點頭說:“倒也是個辦法,我去拿小倌抱轉來。”柳氏又說道:“還要搭金生、彩鳳商量,小倌來鄉下要吃奶奶啘。”黃紀元突然醒悟,問道:“倷想讓彩鳳喂奶?”柳氏點點頭,黃紀元說:“倒也蠻好。”他站起身來,急忙說道:“快點叫金生、彩鳳一道來商量。”

  金生此時也在為兄弟犯愁,坐在桌前捧著水煙筒“噗哧……噗哧”吸水煙,見父母從裏屋出來,他連忙抬起頭。柳氏張口對他說:“快叫彩鳳出來。”他放下水煙筒,轉身進了東屋。

  不一會兒,彩鳳半敞著懷,抱著正在吃奶的海珍,同丈夫一起出來,在公婆麵前坐了下來。柳氏此時神情肅然,開口說:“金生啊,彩鳳啊,唔篤是黃家格長兄長嫂,現在兄弟落難啘,長兄長嫂要伸手幫一把哉。”

  金生不知母親的話是何意?於是問:“姆媽:倷說[口圼],到底要伲做啥?”黃紀元望一眼他倆,說道:“我明朝一早去上海,想去拿小倌抱轉來。”金生和彩鳳點頭說:“倒也蠻好。”

  柳氏接著說道:“隻不過小倌要吃奶奶啘”她把目光落在了兒媳身上。彩鳳是個聰明人,明白婆婆話裏的意思,點頭說道:“我明白哉。等上海小倌來鄉下,我讓海珍斷奶。”

  老夫妻倆聽了舒口氣。黃紀元說道:“黃家格好媳婦啊,多謝倷哉。”然後對金生說:“明朝代我去請假,就說我去上海有要緊事,隔天就轉來。”金生點了點頭,對父親說:“倷明朝要出門,早點去睏覺吧。”

  老夫妻倆回到房裏又商議了一會,然後在床上躺下。黃紀元不停地歎氣,說道:“阿要急煞人?弗曉得銀生到底闖啥禍?”柳氏回答說:“自家養格倪子,自家曉得啘,我弗相信銀生會傷天害理。”倆人在枕邊嘀嘀咕咕,好一會才入睡。

  柳氏雞叫頭遍就起床,先淘米煮粥,然後揉麵粉做麥糕。麥糕是本地最簡單的幹糧,把揉好的麵團切成一片片,然後貼在鑊底,用小火慢慢烘焙。如果考究一點,揉麵時要放些油,再加糖或者鹽。今日做的麥糕,除了讓丈夫在路上當幹糧,還要讓上海的兩個孫子嚐嚐,少不得要考究做法。

  柳氏在灶上忙完後,進屋去喚醒丈夫。黃紀元走進堂屋坐下來喝粥時,柳氏把麥糕放進一隻麵粉袋,又捧出一隻陶罐,掏摸出十來個雞蛋,想讓丈夫帶到上海去。

  黃紀元皺眉說:“要磕碎啘,阿要肉麻?”又說道:“倷囥好。海珍要斷奶,省下來讓海珍吃。”柳氏想想也對,把雞蛋重新放進陶罐裏,然後又捧出一隻陶罐,倒出來一大堆毛豆幹。這毛豆幹是用鹽水煮熟後曬幹的,過節時讓小孩當零食吃,上海的兩個孫子愛吃這,麥糕加上毛豆幹,塞滿了一隻麵粉袋。

  一切收拾停當後,黃紀元卸下大門的門閂,外麵天色已蒙蒙亮,老夫妻倆一起出了門。

  銀生在上海安家已多年,可是柳氏一次也沒去過,金生隻去過一次,倒是黃紀元去過無數次。夫妻倆在走下橋的時候,柳氏叮囑丈夫說:“看見銀生,倷千萬覅光火,就是想罵幾句,也要有分寸。”

  黃紀元應了一聲,柳氏又關照說:“要是銀生真落難,勸俚索性回鄉下來。老天爺餓弗煞種田人,隻要一家門團團圓圓就好。”說著忍不住淚水直湧。

  夫妻倆一路說話,走出了二裏多路,天色已大放亮。黃紀元接過麵粉袋,對妻子說:“倷快點轉去吧,天已大亮哉。”柳氏這才止住腳步。

  黃紀元要再走一裏路,才能到供銷社的船碼頭,那裏每天有進城的船,如果搭不上進城的船,隻能步行幾十裏進城。

  柳氏望著丈夫的身影遠去,當她轉回身的時候,一對早出覓食的燕子從她頭頂上掠過。她抬頭望一眼燕子,身子不由打了個冷顫,眼淚又不由自主地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