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奇葩考題
作者:上官無恙      更新:2021-03-18 07:41      字數:2361
  吃完早飯,奚燕枝帶著梅香和雨棋前去錢莊忙碌。本來已經身居帝王之家,沒有必要這麽辛苦,可奚燕枝極為要強,不想像大多數女子那樣待在閨中,做一隻籠中之鳥。

  那種一眼就看到人生盡頭的生活,並不是她想要的。雖然衛戎不讓她馳騁疆場,但她也想創造出同樣不輸於衛戎的一番事業。

  她回到廮陶雖隻不滿兩個月的時間,但錢莊的生意進展得極為順利。

  有她拋頭露麵出麵操持,不可能不順。

  衛戎在遼東打得鮮卑人屁滾尿流的消息早已傳來,更有擒獲的鮮卑王子關押在牢裏,消息早已傳開。這樣的人遲早要繼承皇位,雖然他還未被立為太子,但在人們的心中他早已是太子。

  太子妃出麵操持的生意,誰敢不捧場,是想給自己找不痛快嗎?況且之前衛戎的行事風格就夠讓人忌憚的了,如今衛戎勢大,隻會比原來變本加厲。

  其實不用外人捧場,奚燕枝也能把生意做得很開。她剛回京師便把匯票的生意放到了山海樓,盛和米坊,還有翠雲別院。

  山海樓和盛和米坊都是衛家的產業,尤其是盛和米坊之前一直由張澤打理,衛戎剛開始讓他把銅錢花出去,他便從寧國購進大量糧食,平價賣出,價格比其他世家的都便宜,因此口碑極好。

  各家各戶的生活根本離不開糧食,且銀票攜帶十分方便,這麽一來錢莊的生意便很快推開。

  翠雲別院是九扇門所屬的產業,自有蔣奉的手下前去操持,並不用奚燕枝十分過問。

  兩個月來,京城百姓越來越覺著銀票用著方便,居家生活都喜歡用銀票,漸漸地銀票也受到小商小販的歡迎。

  世家大戶都有各自的產業,起初他們就不敢對銀票太過抵製,看到銀票這麽好用,漸漸地便把銀票和現銀同樣對待。

  有的世家起初並不放心,拿著銀票偷偷去錢莊兌換,發現兌換十分方便,八百文的銀票不僅能領到八百枚銅錢,甚至還有幾文的利息,因此心中更加放心下來。

  大量的銀票放出去,錢莊便有了大量的現錢。起初奚燕枝想通過放貸賺取利息差價,但這個時代的人卻並不太喜歡借貸,信貸生意遲遲沒有推開。

  沒有進項卻還要支付利息,收到的錢再多也是虧本買賣。奚燕枝記得衛戎說過的那句話,錢隻有花出去才能叫做錢,於是便想方設法讓這些錢流動起來。

  她派人去無終把盧充請了回來,在邯鄲開設煉鐵廠。盧充幹這一行熟門熟路,很快煉鐵廠便初具規模,再過兩個月便有產出。

  對此奚燕枝並不滿足,她派人找到渤海章武的煮波使虞番,要買斷所有海鹽的出售權。

  鹽鐵專賣製度早已被打破,反正賣給誰都是賣,大嫂發話了虞番哪裏還有不從的,於是奚燕枝又拿下了整個恒國的海鹽生意。

  這一日奚燕枝和梅香雨棋要做的,就是仔細核算邯鄲鐵廠的各項支出,還要派人去查看鐵廠的施工進度。

  一代武功奇高的美貌劍俠,就這麽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個生意人。

  奚燕枝三人離開南三所後,沈醉便來求見,衛戎趕緊讓沈醉進來,他很想知道巡察司和錦衣衛這段日子發展得怎麽樣。

  此時巡察司已經建立完善,錦衣衛也已經發展到兩三萬人,分布在各州各郡,各軍之中也都安插進了錦衣衛的人。

  沈醉已在山海樓訂下了晚宴,想讓衛戎認識一下在廮陶城的錦衣衛骨幹。

  衛戎想了想道:“改日吧,我這剛回廮陶,很多事要做,眼下最著急的是選拔一批讀書人去遼東,缺人呐。眼看天氣變冷,再不抓緊那邊可就要千裏冰封了,啥也幹不了。”

  他這麽說隻是借口,其實是為了晚上好好陪著梅香。

  那小妮子這段日子越發出落得水靈,之前對她沒有那種想法倒也還無所謂,隻是把她當做漂亮的小妹妹。現在梅香成了他的妾室或者側妃,每次見到她都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別了沈醉,衛戎徑直來到華林學省,讓把所有十八歲以上的學生召集起來,總共才三百一十多人。

  衛戎把捆紮好的試題打開,抽出一份遞給荀嵩,“先把這個抄十份。”

  吩咐完之後,他看著站在台下的學子們,高聲說道:“把你們召集起來,是想選拔一批人去遼東做官,幫我治理郡縣。遼東苦寒,缺衣少食,吃不了苦可以現在退出,不要浪費了我的試卷。”

  這些學生大都來自寒門,吃點苦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能夠做官,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衛戎說完之後,台下沒有一人離開。

  衛戎往台下掃視一圈,見大家都站著沒動,繼續說道:“我遼東雖然缺人,但也不是什麽人都要的,一定要品學兼優之人。所以,這便需要選拔,我這裏已經準備好了試題,每人一份,所有人的考題都一樣,大家在答題時不要交頭接耳。”

  他回頭看了看荀嵩,見荀嵩眉頭擰在了一起,手中毛筆揮舞個不停,看那副表情好似便秘一般,似乎是考題雷到了他。

  待把三百多考生分到了各個教室坐好,荀嵩這才抄完考卷,他看向衛戎道:“少主,這考題誰出的,這也有點太隨意了吧?”

  衛戎知道他的意思,微微笑道:“我這次要帶去遼東的人,不需要詩詞歌賦多麽擅長,實幹就行。把試卷發下去吧,你和袁豹組織好先生監考,發現作弊者,立即取消考試資格。”

  這個時代還沒有科舉製度,官員人用多為察舉製,在寧國和晉國,更是實行了九品中正製,世家門閥掌握了人才舉薦的大部分權力。

  像衛戎這樣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在當時是一個創舉,眾人也感覺十分新鮮。

  既然衛戎堅持要這麽做,眾人也不敢怠慢,立即執行下去。

  試卷發下後,一考生拿過通覽一遍,見前兩題是策論,第一題是國士無雙之我見,第二題是論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這兩題倒是中規中矩,可接下來的題目則有點匪夷所思:為何司馬黃隻有一隻左耳朵?蕭慎拿鐵錘錘雞蛋為什麽錘不破?兩隻螃蟹猜拳為什麽分不出勝負?

  甚至還有老王有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每人都有一個妹妹,問老王有幾個孩子。

  這些考題,千奇百怪不說,還滿口的大白話,就好似街頭販夫走卒的尋常俚語,哪裏像是出自先生之手。

  因限時兩個時辰答完,這考生硬是忍住沒有笑話考題文字鄙陋,展開答題紙認真答起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