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因果
作者:毛缺久      更新:2022-02-20 18:37      字數:2156
  什麽是命運法則?

  徐子豪的修煉天賦不夠,楊威跟他講了一個大概,他也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因此需要舉個具體的例子,讓他明白才行。

  楊威說:

  “所謂命運,就是因果。

  人的一生,他的命運是從他一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

  有些人他不相信命運,他覺得自己可以逆天改命。

  當然,我們修士就是要逆天改命,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所謂的逆天改命,其實也是一種命運。

  因為有些人,他必須通過逆天改命來獲得存在感。

  有些人他不需要,他一生中都會順風順水的,過的很順利很滿足。

  命運是如此的神奇,他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每個人的命運生活軌跡。

  比如一個人,他出生到什麽家庭,他遇到什麽樣的人?他要發生什麽事情,比如他從小被火燒過,他從小溺水過。

  或者他被牛撞過,比狗咬過,被飛鳥在頭上拉屎,這一切其實都命運的安排。

  有些人他腦子活去經商,有些人他有讀書的本事,他去當秀才,有些人有力氣,他卻煉武功,有些人他對大道有追求,他就去修仙。

  每個人因為自己在愛好,興趣或者他的機遇使然,走上不同的道路。

  其實這一切,

  都是命運安排。

  我們修士,有些人天賦非常卓越,比如蘇曉寧,有些人天賦比較普通一點,愚笨一點。

  普通人占大多數,他們得花費幾十倍的時間與努力,才能接近蘇曉寧這些人的境界,這就是命運,不得不服氣。

  人的命運是注定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就錦衣玉食,有些人一生來就艱難困苦,吃糠咽菜。”

  徐子豪聽到這裏,神色比較憤怒,

  他狠狠的說:

  “我說老天是何其的不公!

  像蘇曉寧,他為什麽一生下來就有那麽卓越的修煉天賦?而我就沒有?

  為什麽蘇曉寧能夠被你選中帶來修仙界?

  而我還一直在淩孤城裏麵做一紈絝少爺,在虛度光陰?”

  楊威聽到嗬嗬一笑說:

  “徐子豪,你還有什麽好憤怒的?你一生下來就在富貴人家,你的父親是淩孤城大商會的會長。

  你從小衣食無憂,你的命運,你的生活,是多少人都羨慕來不及的。”

  徐子豪摸摸頭說:

  “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幸福呀?我沒有覺得我的生活有多麽的快樂,滿足呀!”

  楊威點點頭說:

  “是呀,生活就是這樣子,你得到了一些東西,你就會失去一些東西。因為天道是講究平衡的。

  你是淩孤城的第一紈絝少爺,你擁有無數的財富與權利,你也感到老天不公?

  而那些整天在貧困線以下生活的人們,他們要抱怨什麽呢?

  你隻是羨慕蘇曉寧他有修煉天賦,但是你想想,你有沒有像蘇曉寧那樣子,被人扔在垃圾堆裏?

  有沒有從小流浪,吃過千辛萬苦?

  你想去嚐嚐嗎?”

  “這個……”

  徐子豪沒有話說了。

  讓他去睡馬路,去撿路邊的饅頭吃,撿垃圾隊裏麵發了黴的食物吃,甚至從別人吃剩的殘羹剩飯裏撈麵條吃,他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打死他也做不來!

  徐子豪感歎說:

  “哎呀,這麽說來,我倒是沒有什麽好抱怨的了,我隻是覺得這個命運太神奇了!

  為什麽有些人他就是過的那麽舒坦,有些人他就一天到晚,為了生活在奔波。

  有些人一個鹹蘿卜一條鹹魚可以吃一個星期,有些人可以拿百元鈔票來擦屁股?”

  楊威也感慨萬千的說:

  “因為這一切都是因果。”

  “因果到底是什麽啊?”

  徐子豪也不明白因果的具體含義,他倒是聽人家說過,但一直是一知半解。

  楊威這時就像一個老師或者說想一個高僧在授業解惑:

  “我這幾千年來,曾經結識過佛門中人,因此對因果有些粗淺的認識。

  修仙界其實也有佛門,他們非常低調,隱居深山,不參與宗門之間的爭鬥,因此平時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

  就我所知,因果,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

  由佛教的緣起論產生了因果理論,因果理論是佛教輪回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而對因果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

  佛教所講的因,有時與緣並用,且有一些區分。

  泥犁經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因果經曰:“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

  涅槃經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

  最經典的一句就是“有因,必有果。”直接簡單明了的闡述了因果的本質。

  “因緣果報”,也可以理解為“因——緣——果”,一粒種子埋進土裏,如果沒有水分養分和陽光照耀的“緣”,也未必能夠開花結果。

  例如,種子是因,芽就是果,因為先有種子,然後才有芽的發展,這是異時互存的因果關係。

  再例如,以老師為主,那麽老師就是因,學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學生為主,那麽學生就是因,老師就是果。

  這是同時互存的因果關係。

  這種因果關係,非常錯綜複雜,從這一角度來看,這一因會產生這一果,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一因會產生另一果。

  總之通過正麵和反麵來說明,事實上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因,當然更沒有一個絕對的果。”

  徐子豪聽得一愣一愣的,抱著腦袋拚命的搖晃,要把腦海裏的“因因果果”這些字眼弄明白,怎麽就那麽難呢?

  他苦著臉說:

  “楊宗主,我實在佩服你博學多才,對因果對佛法有這麽深刻的理解。

  但是我聽了半天,就是什麽花呀,種子啊,那什麽學生老師的這些例子比較聽得懂一些。

  還是回到紫陽道人與於刑天的對決這件事來說吧!

  紫陽道人那到底是用了什麽命運法則著什麽神秘力量,戰勝了刑天,最後獲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