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推演
作者:南鄉書生      更新:2021-03-16 09:57      字數:2499
  不待多久,隻見張富拿著一卷竹簡,躬身走來,交到其父手上。

  張魯接過手中竹簡,對著紙上所書,一一開始甄別。

  直到最後張魯放下竹簡、紙張,揉揉發痛的雙眼,輕輕揮動一下手臂,示意鬼卒退下。

  如果不看璽印而言,此詔書絕對是矯詔。

  策書本該用簡牘所書,而且漢代公文以篆書為主,隸書為輔。而非劉玄這般用紙張所書的楷體,至於語法則更有不同。

  隻是那璽印卻並非偽造!

  已然知道劉玄來意的張魯,朗聲笑道:“不知天使蒞臨,魯有失遠迎,伏望恕罪!隻是不知,足下是如何有此詔書?”

  這點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任誰也想不到,劉玄是怎麽拿到這封詔書的。

  就這份詔書而言,隻要被曹操的人知道,絕對有死無生。

  換言之,劉玄一介文弱小兒,是絕無可能,將此詔書拿出許都。

  總不見得,劉玄有神仙之術?

  別說是不搞修仙那套神神鬼鬼的人不相信,就算是張魯這種,同樣不相信。

  黃蓋之所以心甘情願領下,不隻是因為璽印是真的,還是因為他需要這份封賞,至於詔書怎麽來的,他不需要關心。

  哪怕是假的,其實也與他無半分錢關係。

  張魯又問,劉玄不敢不答:“玄於今歲十月初一奉皇叔之命,掩飾身份北上請旨討賊。

  於十二月中有幸結識曹操長子曹丕,後以求複我家名爵之借口,由其帶我入皇城,謁見钜公。

  經道娓詳情之後,縣官命我起草封賞烏林大戰將帥,與勤王詔書,由我帶出皇城。

  此紙、此墨乃在下秘製,隻要無我所製之物渲染紙張,則墨幹之後,半字不顯!”

  劉玄這麽一說,張魯算是明白了。

  他說怎麽字跡、語法都有很大問題呢!

  原來是帶草之後,由劉協下印。

  隻是這問題又來了,遠在京城的劉協是怎麽知道赤壁贏了?

  最後轉念一想,烏林贏沒贏跟封賞,根本無任何關係。

  烏林要是劉備、孫權聯軍沒贏,那麽一切皆休,已經用不上詔命了。

  隨即也不在糾結麵前這個,全身上下充滿著迷題的少年,換個問題問了一句:“足下先前言,曹公已然敗北,你是如何知曉?又謂吾命不久矣,是何意?”

  他可是記得劉玄吃飯吃的好好的,突然拿出一番話,打斷整個堂內吃飯氣氛的。

  劉玄搖搖頭說道:“曹操敗北乃是既定事實,無論張公相信與否,他此刻已然敗北,甚至於關將軍恐怕此刻已經攻占夷陵之地,公若不信,可命上庸官吏來報。”

  張魯雖然不敢相信,但也沒有反駁,曹操敗沒有敗,就像劉玄所言一般,找人查探一番就行,畢竟上庸緊緊挨著荊州。

  閻圃眼皮一搭:“可這於明府何幹?天使何以言命不久矣?”

  對呀!

  曹操兵敗與張魯有什麽關係?

  是曹操兵敗,又不是張魯兵敗!

  劉玄淡淡一笑,就戰火引到閻圃身上:“閻綱紀為張公心腹,亦不曾提醒邪?”

  “圃愚笨不堪,不知天使之意為何!”

  閻圃倒是沒有說假話,他是真不知道劉玄的意思。

  在他看來,曹操輸贏的確與張魯沒什麽大關係。

  乃至於說,張魯應該慶幸曹操兵敗,這樣就可以繼續做幾年草頭王。

  反倒是劉玄,穿鑿附會,將曹操兵敗,說成好像是張魯兵敗一般。

  劉玄本就未曾想過,閻圃會有什麽說法,說出這番話,也隻不過是逗逗閻圃。

  見到閻圃無答,劉玄真理衣衫,從新落坐在位上,擺弄這桌上空碟侃侃而談:“諸君且看,如此碗為張漢寧,而此樽為劉季玉、此酒壺為馬超、韓遂等輩,此箸為曹孟德,此匕首為劉皇叔。

  漢中之地,人傑地靈,天險圍繞,環山抱水,乃用武之地,何人不垂涎若渴?”

  “今曹操雖逢大敗,然折損於中國而言,乃毫毛小事一樁。見南方無法平定,勢必心懷歹意,意圖染指益州。

  而益州劉季玉,早譴別駕張子喬謁見孟德,意圖獻西川而歸降。時曹操欲征劉景升急,未有答複,今逢兵敗,遂欲納降,公何為也?”

  “誠然黃堂亦可歸降,然可想過,漢中之士願降否?”

  說完劉玄還環顧一下眾人,他知道這人群裏麵肯定有人不願意歸降,起碼張衛是不會的。

  果不其然,張魯下首坐著猿臂蜂腰,麵容剛毅,年逾四十的男子拍案道:“大丈夫死則死矣,安有投降權奸之理?”

  張魯一時間麵色有些尷尬,沒想到他的事情,居然被劉玄猜個**不離十,隻得咳嗽兩句,示意男子稍加控製。

  劉玄見之莞爾一笑:“一旦有人反抗,可知曹操是否再複徐州壯舉,屠殺人民,使漢中化作焦土一片。

  如此教徒盡亡,昔日輔漢公、靈真公所創立基業,亦被毀於一旦,屆時公有何顏麵對,二位在天之靈?”

  “向使黃堂可勸部下如數歸降,焉知劉季玉會讓君如願以償?”

  劉玄最後一句話,便說道張魯心坎去了。

  張魯因當初看不起劉璋緣故,不受其差譴緣故,導致母親、弟弟都被劉璋斬殺,至此之後兩人不共戴天,故而劉璋絕對不會放過張魯。

  哪怕張魯想要投降,劉璋以諾大的益州,與他劉氏宗親身份想換,足以讓曹操拋棄張魯,與劉璋媾和,共同出兵對付張魯。

  劉玄並沒有就此了事,好似自言自語繼續侃侃而談:“再看馬超之輩,馬超素來不服曹阿瞞已久,隻待兵敗消息傳至邊陲,哪怕有馬壽成在都為官,他也必然反叛曹操。

  雍涼之地,就為戰亂侵擾,民生凋敝,根本不足以抗拒曹操,值此兵敗無歸之際,遂將目光投至向來漢中,有數十萬百姓的漢中,不足張漢寧能禦之多久?”

  “恰巧劉皇叔與此時,以足下不尊天子詔命,奉令勤王救駕為由,從秭歸出兵,西進上庸,與馬超並力征討,張公又有何力阻擋?

  如此還非死之將近乎?”

  劉玄話後,所有人皆低頭沉思,分析劉玄話中問題。

  劉璋派遣張鬆出蜀,這件事益州地界,人盡皆知。但無奈的事,張鬆和曹操到底相談什麽,他們不清楚,反而因為劉玄說自己與曹丕玩的好,所以偏信認為劉玄說的是真話。

  倘若劉璋真的要投降,那麽張魯的投降希望,隻能落空。

  蓋因二人實在仇大恨深,一有機會劉璋絕對不會放過張魯。

  曆史上,曹操討伐張魯之時,劉璋不惜引狼入室,任憑屬下如何進諫,也要請劉備來,幫助他將張魯摁死。

  其中有想要提前占據先機,免得漢中曹操占據,從而益州門戶大開之外,但估計也不乏有想要弄死張魯之意。

  當然這隻是陰謀論得出來的結果,但是兩人不合,各自心中有數,但凡有機會,恐怕絕對不會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