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公可知命不久矣
作者:南鄉書生      更新:2021-03-16 09:57      字數:2467
  劉玄一番話,倒不是讓張魯受益良多,而是單純的感興趣,出於禮貌,當即叉手道:“高明請入府敘談!”

  “玄卻之不恭!”劉玄本身就是要找張魯,是故並沒有矯情,而是隨著尾後趨步進入太守府官舍。

  “來人,大擺宴席!”

  既然請客,那就自然沒有道理不開宴。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乃是以酒、食構造的文化基礎。

  但凡商議事情,基本離不開酒宴,當然開酒宴必然就會,衍生出一係列之事。

  如澠池會、鴻門宴、曲水流觴、新亭宴、瓊林宴等等不一而足。

  眾人踏進主堂,堂內長案坐席,分主次而排列,諸人各自尋位正坐。

  不久之後,府中仆人端著菜肴上來,菜肴用漆器碗碟盛裝,有肉糜、魚膾、黍飯、菘菜、豆芽;另有青銅染爐,由胡椒、香蒜所製底料,在碳火之下底料翻騰冒氣。

  席外有青銅獸銜方爐,內放火紅木炭,由仆人現做貊炙,如鹿、雞、鴨、兔……

  以及碗碟、酒爵、匕首、筷箸等餐具,再以菰米飯為食,此餐可謂豐盛至極,張魯奢華也可見一斑。

  別的暫且不說,單說米飯。

  菰米,又稱為雕苽、雕胡、菰粱、安胡,且古來皆為王貴所食。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榖。鄭玄注“六榖:稌、黍、稷、梁、麥、菰。菰,雕胡也。”」

  由此可見,其豐盛可見一般。

  帶菜肴齊上後,當有樂女彈琴弄蕭,舞姬翩翩起舞,活生生上演朱門酒肉臭之景。

  美婢側跪餐案一方,為眾人斟酒換盞,割肉分餐,就差喂食至口,眾人隻需靜心觀賞歌舞。

  劉玄見此等場景,心中暗歎:“比之昔日赴天子賜宴,亦不遜色多少。”

  眾人在此靡靡之音,輕歌曼舞之下,推杯換盞,談古論今,值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酣耳熟之際,劉玄對著張魯笑道:“公可知將命不久矣?”

  張魯神情一怔,不知道這麽快樂的宴會中,劉玄突然說這個話幹嘛。

  而且此前大家談論道教發展,明明非常開心,如何現在說這等引人發怒之言?

  既然不懂,那就問:“未審何意?”

  劉玄眯眼一笑:“公可知曹操已然敗北?”

  張魯暗暗吃驚:“竟有此事?”

  雖然前些時日逃亡漢中的百姓,有言曹操在江北久攻不下,陷入兩難之境。

  但可沒有說過曹操已經敗北呀。

  閻圃眉頭微皺:“高明此前言,奉劉使君之命,前往許都求見陛下,又言陛下知曉曹軍大敗,故而加賞,現在又謂曹公敗北,圃心有疑惑,煩請高明作答!”

  “這是怎麽回事?”

  張魯瞬間愕然。

  他發現,直接自己好像忘記詢問劉玄的來曆了。

  導致閻圃所言,他是霧裏看花,不知為何。

  劉玄一見對方閻圃兜兜轉轉,再次提及到這件事,也就順勢而為,從軟席站起拍拍手,掏出懷中一張草紙,朗聲道:“天子有詔,漢寧太守、鎮民中郎將張魯接旨!”

  張魯臉色一冷,等著閻圃一眼,低聲道:“此何意?”

  他不知道這劉玄,葫蘆裏買的是什麽藥,怎麽突然之間,變成天使了。

  閻圃摸摸後腦勺,尷尬道:“此人自稱天子使者……”

  閻圃一句話還沒說完,張魯也不知是喝醉了,還是記憶不好,將此前的話全部給忘記。

  聽到宣旨,急忙走出餐案,伏地道:“臣張魯接旨!”其餘人一見張魯出接,哪能不尾從?

  張魯也可能是懼怕曹操威名,故而一聽閻圃確認是天使,還沒等他話說完,就直接走出來伏拜迎接。

  根本沒去辨別,這個聖旨是不是有假,劉玄是否矯詔。

  因為他如小吏、閻圃所思一般,正常情況之下,是絕對沒有任何可能性。

  以幾人雖行,就敢到太守府傳矯詔。

  那樣跟找死沒什麽區別!

  當然,劉玄也不可能矯詔。

  見到張魯伏拜,劉玄朗聲宣讀:“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奸臣弄權,欺壓天子;殘害公卿,屠戮帝裔……

  朕嚐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國朝養士三百餘年,今天子蒙塵,故詔天下忠信者,如漢寧太守張魯、魏太守孫權、右北平太守周瑜、定襄太守程普……

  遼東公孫度、西涼馬超、韓遂、關中張橫、梁興,安定楊秋、河東侯選、程銀、李堪、馬玩、成宜……

  聽奉大將軍、大司馬錄尚書事、司隸校尉董督荊、益、揚、交四州、皇叔、沛侯劉備號令,起兵北伐勤王……

  鹹使聞之,布告天下!”

  劉玄當初可不是隻寫一張勤王詔書,除了劉璋以外,基本上有點實力的諸侯,他都草寫一份。

  反正一頭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本著能給曹操造成最大麻煩的心裏,無謂多費點筆墨,隻需要劉協不停蓋章就行。

  而張魯卻一臉茫然,這封聖旨越聽到後麵,他越感覺不對勁。

  先開始他還以為是曹操傳詔,讓其入京為官之類,當聽到一半時心裏便在打鼓:“還有人自己罵自己?”

  聽完之後,他才真正發覺問題所在。

  這封詔書,哪是什麽入朝詔書?

  分明就是勤王詔書。

  劉協在曹操手中,那麽按照正常思路推算,這個詔書百分百就是假的。

  見到有人把自己當成猴耍,張魯如何忍得下這口惡氣?當即起身大怒:“豎子好膽,竟來郡府撒野,來人速速將此獠打入大獄!”

  “喏!”不大一會兒,要懸鐵刀,身穿戎裝鬼卒魚貫從入,進入堂內即要緝捕劉玄。

  劉玄淡然一笑:“黃堂還是先看看,這詔書可有假否!”

  詔書假不假,並不能決定張魯會不會攻擊曹操,但可以暫時救下劉玄之命。

  張魯之所以要殺劉玄,當然也非因為劉玄假傳聖旨。

  乃是因為劉玄欺騙他,僅此而已。

  如若劉玄並非欺騙,那張魯又豈會管詔書真假?

  似他一地諸侯,在天下大亂之時,又豈是一紙空文就可以決定?

  張魯心裏泛起一陣狐疑,撿起劉玄掉落在地的紙張,隨後對其長子張富道:“速去將昔日吾所承詔書拿來一觀!”

  張魯可是得過曹操詔命的。

  當初曹操沒時間理會張魯,於是就封他為漢寧太守、鎮民中郎將,而張魯一直將策書好好放著,是故才有此一說。

  張富不同張琪瑛,他承襲其父英俊容表,年齡不過二十五許,天庭飽滿,地額方圓,身高八尺有餘,其貌異偉。

  雖然名為富,但觀其氣質,無商人半點市儈之意,倒是有些家傳的仙風道骨。

  嘴角胡須與深深邃的雙眸,無一不彰顯著超越年齡的成熟。

  聽到父親呼喚,即應:“兒遵命!”應後直身微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