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元複汲的命運
作者:南鄉書生      更新:2021-03-16 09:57      字數:2549
  衣帶整潔,若不看脖子上麵一道淺淺的傷痕,與隻有一米七七左右身高,隻會當做一個翩翩少年郎。

  劉玄身穿暗青直裾,俊朗的臉龐上線條分明,一雙明澈的眼眸猶如寒潭般深邃,眉宇間透出一股子若有所思之色,顯得心機深沉,整個人給人感覺,猶如身處迷霧當中,讓人無法知悉其人。

  嘴角兩邊薄薄一層絨毛,向世人表示輕佻不在,逐漸奔向成熟穩重。

  整理好自身之後,劉玄也就不管其他了,等到明日自會有人前來收拾房間,換下來的衣物,也會一並被帶走。

  本來他還準備練練劍,可如今他這身體狀況,啥也別說了,癡人說夢罷了。

  看到桌案上麵,居然還有刻刀、筆墨、竹簡,劉玄一時心血來潮走到案前,拿起狼毫,攤開竹簡,準備揮筆潑墨。

  ……

  甄宓換了一身留仙裙,將孩子交到侍女懷裏之後,懷揣著曹操給劉艾的那封書信,正準備還給劉玄。

  剛走出房間,順著廊道走向劉玄居住的小院,便見到元複汲,手上端著一萬黑乎乎,還在冒氣的東西,便疑惑:“你怎會在此?”

  按理說元複汲,不可能在這裏遊蕩,畢竟都有各自工作,又不是閑雜人等。

  劉玄、甄宓,各自在後院,一處院落落腳,侍女住在甄宓耳房,隨時聽命。

  至於將士,除了站崗護衛之人,其餘的都在前院,紮堆居住,無事召喚,不大可能在這裏出現。

  元複汲還是打著甄宓給他差使名義,才能在劉玄跟前一直走動,不然十成可能就是在站崗。

  對於這種忙來忙去的事,其餘老兵,也樂意讓元複汲幹,所以也就沒有糾結,甚至到甄宓麵前求證。

  聽到背後有人說話,低頭猛走的元複汲被嚇了一跳,差點手中的碗都扔了出去。

  轉身見是甄宓,立即低下頭顱,不敢麵視對方,唯喏道:“好叫貴人知曉,先生感染風寒,我正端碗湯藥過去,給他驅寒。”

  這個在張機的《傷寒雜病論》,王叔和的《傷寒論》沒有重修、流行出來之前時代,傷寒一直都是要命的病。

  醫療係統完全還沒形成體係,所用的藥物,自然也就稱不上什麽很大規矩。

  全靠《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所記載的草藥,再根據各個醫者所接受的信息,所推測的病情用藥。

  遠非後來醫道大行其世,四診逐漸規格,用藥劑量以及病情辨證論治,醫學係統步步完善之時。

  故而元複汲,才能在不清楚,劉玄到底是屬於哪種感冒,就能抓到藥。

  甄宓點了點頭:“藥我端過去,你且自己回去歇息吧!”

  正好她也要送還東西給劉玄,於是想都沒想就提了一嘴。

  說者無心,聽者留意。

  元複汲眼珠子滋溜溜的轉動了一番,暗道:“難道先生和貴人真有事?”

  隨後又將自己猜測推翻:“不對,此前貴人與先生,以姊弟相稱,想來定是有著,我不知道的親屬之誼。”

  甄宓見元複汲遲疑,遂問道:“可有不妥?”

  元複汲這才驚醒:“沒有,沒有,麻煩貴人了!”

  說完就把陶碗小心翼翼遞給甄宓,然後低眉順目叉手行禮:“複汲告辭!”

  甄宓微微頷首,然後趨步緩緩順著廊道,往劉玄園中走去。

  元複汲自然沒有真的走,與甄宓錯身之後,就站直腰板,昂首挺胸站在廊道守候著。

  他對甄宓低首順目,乃是對於權貴的尊敬,以及不敢麵對,甄宓那張天使般的麵孔。

  而今甄宓走後,他抬頭挺胸,是因為他自有傲骨,心中傲氣在一眾老兵油子打磨下,不僅沒有讓他泯滅,反而讓他的內心更加強大。

  如果他持續處在那種暗無天日,不見出頭之日的打壓之下,最終十之**,還是淪為其他士兵一樣,渾渾噩噩渡過這一生。

  但是他遇到了劉玄,一個即將改變他命運之人。

  特別在知道想到,甄宓和劉姐弟相稱之時,內心深處的火熱,好似火山一日突然爆發,心中野望好似野草般,瘋狂生長。

  主父偃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對!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爾!

  憑什麽他要被一群老兵油子欺負?

  現在逆天改命機會就在眼前,隻要攀上劉玄這跟大腿,早晚必有發達時刻。

  什麽唯才是舉?

  也就忽悠忽悠啥也不懂,又有一腔熱血,又報國無門之人。

  真生活在曹操麾下就知道,朝廷唯才是舉告示發了十幾年了,有幾個朝廷命官是普通人出身?

  甚至寒門出身的都少的可憐。

  要麽走潁川豪族舉薦路子,要麽就是自己就是豪族大戶出身。

  偶爾有幾個寒門出身的,要麽就是在歸降之前,已經有了諾達名聲,要麽就是在孝桓帝、孝靈帝時期被征辟過的,或者就是本身名聲大著幾種。

  正兒八經之前一文不名,然後由曹操賞識,親自提拔重用的少之又少。

  即使是曹操提拔的這種,最後還是被曹家、夏侯家,以及冀州豪強、潁川大族的子弟壓著,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像丞相長史王必,估計是曹操麾下寒門最標致性人物,最受重用的人之一,但基本上可以說,已經到達天花板了。

  和他差不多之人,比他官位高,且又能插入曹氏集團核心的,估計屈指可數。

  說句侮辱曹操的話,曹操迎接劉協,一直到曹魏滅亡,真正寒門子弟,沒有外在原有的,估計還比不上桓、靈二帝時期,出現的寒門多,也遠沒有那個時候重用。

  畢竟桓、靈時期,還有寒門位居三公!

  像田豐,連出身都沒有記載,父母雙亡的孤兒,出場就是茂才,然後遷侍禦史,這種權利頗大職位。

  根本沒法比!

  至於到了陳群的九品官人法,被玩壞了之後,那就更別談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元複汲固然不懂這些政治上的事情。

  但從他從軍以來,很清楚的看到,曹氏、夏侯氏以及其他大戶,進了軍營是什麽待遇,他這種破落戶是什麽待遇。

  這都是有目共睹的。

  為什麽《舉賢勿拘品行令》、《論吏士行能令》、《選舉令》、《求賢令》等一次又一次發詔天下?

  說白了,還不是看穿了套路或者效果不行。

  有心眼的,會走大族路線。

  沒有心眼的,去了也是被人排落下去。

  曹操固然有求賢心思。

  可見不到賢才,那還求個屁賢?

  好好的坦蕩大道,走大族舉薦,不香嗎?

  非要舍近求遠,去應求賢令的詔書。

  然後去了,曹操都沒見過,就被人發配一個縣吏,然後安穩度日。

  曹操不可能有這麽多時間,一一甄別人才。

  而且說句實話,不是寒門不能出貴子,而是寒門沒那麽多時間,去增長見聞,沒那麽大財力支撐他求學、讀書。

  一個是生存,一個是生活,還是很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