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赤壁事後準備
作者:南鄉書生      更新:2021-03-16 09:56      字數:2702
  “而周瑜則隻能跟在曹操尾後,從赤壁走巴丘,猛攻江陵,江陵乃曹仁所守,周瑜一時必定無法拿下,即遣一猛將,襲取夷陵夾擊曹仁。

  曹仁非無能之輩,定不會坐視江陵丟失,坐視孫軍成夾擊之勢。

  曹仁之兵若離開江陵,必然無法擋住周瑜攻勢,仁自當於夷陵潰敗,拒城而守。

  一旦曹仁守城,周瑜兵微將寡,勢必難以有功,隻得渡江屯兵北岸,於曹仁相持而立。如果曹仁有勇,可令周瑜重傷。”

  “主公則不必於周瑜一起入江陵,隻需讓麾下之將,分兵各領一路人馬,趁機席卷荊南諸地,能拿多少拿多少。

  所謂:‘手快有、手慢無’主公不取,江東士卒便取荊州各地,於我等有害無益!”

  在三人寒暄過後,劉玄繼續擺弄著沙盤上麵的道具,給眾人演示在赤壁之後後續之戰。

  讓眾人眼前一亮,不禁暗自叫好。

  麋竺看了一下剛才的演示,又仔細推敲了一下劉玄的話問道:“劉君所言怕是有所不對吧?”

  劉玄就知道有人會提問,卻正中他的下懷,他要裝13,自然需要捧哏的人,麵對麋竺的問題,劉玄反問:“敢問閣下,不知玄何處有誤?”

  “我軍將士合計不過兩萬,本就兵力微寡,如此分散,且不說能否攻下,即使取下各地郡縣,又如何防守,抵禦孫權之兵反攻?”

  這就是症結所在了,周瑜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在打江陵,你劉備卻在背後偷雞?

  怎麽想都不可能。

  劉玄搖頭笑道:“閣下毋憂,玄早前日已謀劃,可使主公不費一兵一卒,入住諸縣、郡。

  至於說周瑜反攻,一則強敵再側,彼我雙方同盟,周瑜必不敢大動幹戈,而且我已有算計,隻待賺江東入彀,便可保無虞。”

  “二則,即使事不可為,我等也可學太祖鴻門宴時,舞陽侯(樊噲)故事便可。”

  劉備當即拍手叫好:“善!果入先生之計,則可進退有據矣!”

  樊噲在鴻門宴之時,對項羽說的是:“懷王曾和大家約定,誰先進關中,誰就是關中王。

  現在沛公先進鹹陽,什麽東西都沒動,還退回霸上,等你前來。

  特意遣人守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

  這不就和剛才劉玄說的,事不可為就退出來,獻給江東情況差不多嘛。

  當然,前題是劉備進入城池,消耗不大,不然最後還是虧本。

  如果是要離刺慶忌的事,大家不知道那實數正常,可要是劉邦的事情,在座的估計沒人會不清楚。

  即使沒看過《史記》、《漢書》也絕對聽人,講過劉邦的故事,畢竟兩漢時期,無論漢太宗、漢世宗,還是漢孝昭帝、漢孝明帝等等這些人,都不及漢太祖、漢世祖的名聲大。

  這個無須辯論,從諡、廟就可以看出,有功曰祖,有德曰宗。

  邦哥開一漢基業,諡號“高”,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秀兒再造大漢諡號“光武”,功格上下曰“光”;能紹前業曰“光”;居上能謙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如果在場的人,不知道邦哥的事跡,那還談什麽匡扶大漢?

  特別是劉備。

  別人一問,你是漢室宗親,那你祖上有什麽事跡?

  他回答:“不知道!”

  這他麽臉不是被人打腫嘛!

  顯然這種事情是不允許的。

  劉備還是按捺不住心中激動,開口問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可使我方不費兵力,即收複各地?”

  “主公毋憂,山人自有妙計!”劉玄神神叨叨的,如果給他一根拂塵,他都可以去做神棍了。

  劉備張了張嘴想要說話,卻被劉玄打斷:“不過主公勿要報太大希望,其實玄也不敢保證,此計能否成功,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直沒有做聲的諸葛亮突然說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誠哉廝言!”

  這句話形容的太對了,所謂“詭道”,從來隻能依靠大勢,然後進行取巧,並非如正道一樣,以堂堂正正之勢,橫掃天下。

  詭道從來見不得光,也不向正道一樣,可以跟著大勢而走。

  詭計的最後形成什麽樣,不到最後一刻,永遠無法知道,他的結果是什麽。

  劉玄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對了,不知主公可曾有將在下,舉茂才之事,上表朝廷?”

  雖然他敢肯定,劉備應該沒有上表,但是為避免意外,劉玄還是問一句。

  可劉玄這問題就讓劉備比較尷尬了。

  雖然現在大家割據一方,基本上沒有理會曹操的朝堂,所謂表什麽人為官的,奏表基本上都是沒有上表的,大家心裏都清楚。

  可畢竟劉協是天子,這種事被捅出來,劉備自然不太好意思,於是心裏打算,回去之後立馬要上表。

  但此時他卻是尷尬不已,一時不知道如何接話。

  劉玄自然也看出來了,說道:“如今北上路途險阻,主公不必急於一時。早幾日晚幾日沒太大關係!”

  劉備感激的看了劉玄一眼,同樣也聽懂了劉玄的話,知道劉玄是讓他暫時別上表,於是微微點頭:“先生所言極是,備正因路途險阻,頗為躊躇,既然先生如此說,那孤便稍等些時日。”

  “如此甚好!”劉玄欣然頷首,然後又道:“今日怎不見前日與主公同行之人?”

  劉備接話:“先生是說魯子敬?”

  “哦,原來是魯子敬,不知子敬此來所謂何事?”

  “子敬此來乃是拜謁,劉景升之子,後逢孤與當陽敗退,故欲與孤商談兩家抗曹之事!”

  劉玄追問:“不知主公可曾應允?”

  劉備回答:“孤本命昨日孔明先生入江東,與孫權陳說厲害,使我雙方並力共拒曹操,不過卻因先生之事,有所耽擱!”

  “因臣一人耽擱大事,愧殺臣也!不若明日,我隨孔明先生,一道下江東?”

  劉玄可是很期待,諸葛亮在江東,是如何說服孫權的場景。

  從小在《三國演義》中看到諸葛噴子,一人舌戰群儒,激辯四方,讓江東所有群臣啞口無言的場景,就讓他激動不已。

  如今雖然見不到諸葛亮舌辯群臣,但是來到漢末,那就絕不能錯過,坐看諸葛亮利說孫權。

  劉備則不同意劉玄去江東:“先生剛出仕,豈可如此勞頓?不妥,不妥!”

  畢竟柴桑雖然距離夏口不遠,乘船順流而下,用不了一日就可到達,但畢竟在江上漂泊,劉備還是有些不忍心,劉玄一個小孩子,如此操勞。

  劉玄見劉備堅決不肯,於是找了個借口說道:“無妨,玄為計謀不能出差池,還需自己親至。”

  這時諸葛亮也在一旁幫腔:“主公,既然劉君欲去,不若允之,我倆一路,也好相互照應!”

  諸葛亮還以為劉玄真有什麽,非要自己親自去不可的事,所以幫忙說話。

  哪裏能夠想到,其實那些事,以諸葛亮才智,隻需要吩咐一下,諸葛亮完全可以完美解決。

  所謂有事,不過是劉玄想見證曆史,找來的借口罷了。

  見到諸葛亮都這麽說了,劉備無奈點頭:“既然孔明先生說了,也罷!明日孔明先生與顯聖先生一道同子敬前往柴桑!”

  劉玄立即拜謝:“多謝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