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都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品牌
作者:希文      更新:2021-03-16 03:29      字數:1716
  無論何時都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品牌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恒大當時正處於上市過程中,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恒大在戰略決策上很清晰也是很有信心的,當時我們做了兩個決定:一不賣地,因為這是恒大未來發展的基礎;二不銷售不符合公司內部開盤標準的項目。

  對於多年打造出來的品牌,我們始終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如果項目還沒有達到我們的精品開售條件,決不輕易出售,即使是在“寒冬”的時候也絕不能犧牲品牌。

  ——許家印談危機應對

  金融危機爆發致使公司上市突然停止,這給恒大帶來的巨大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恒大計劃融資120億元~150億元,一個企業在正常情況下遇到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也是不可想象的,更別提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了。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許家印在戰略決策上很清晰也很有信心。首先,他調整了工程建設的速度,以緩解資金緊張的壓力。當時,盡管他還可以通過“賣項目”“賣土地”等行為進一步減壓,但是他沒有這麽做,這是因為這種“賣兒賣女”式的行為或許能夠很快地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會壓縮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縮短恒大的生命線。

  其次,在處理這次危機時,許家印決定為了恒大的長遠發展,無論在什麽情況下,不符合公司內部開盤標準的項目堅決不賣。

  這個決定符合恒大的一貫風格:做什麽事都有標準,開盤發售也不例外。恒大規定,必須做好項目入口大門、會所全部竣工並裝修完畢直到能夠開業、相關園林配套和樣板精裝修必須到位。許家印說:“我們當時有28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取得了預售證,但是開盤條件達不到內部標準,我們就堅持推遲到2008年10月1日,18個樓盤同時開盤。”從中可見,恒大在任何時候都以公司的戰略計劃為向導,即使過“寒冬”也絕不犧牲品牌的風格。

  恒大在危機麵前堅決不賣地,不銷售不符合內部開盤條件的樓盤的舉動,可以視為許家印對恒大戰略,以及對品牌一貫的維護。這種堅持同時體現了恒大的價值觀追求。

  在市場經濟社會裏,企業的價值觀發揮著巨大作用。如果為了追求利潤,為了擺脫一時危機,企業及其員工不惜采取假冒仿製、欺詐行騙、商業賄賂、行業壟斷等不道德手段,不僅會損害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也會使企業萬劫不複。反之,如果企業在創立之初就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並長期堅持,企業必然會長盛不衰。

  擁有30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藥店同仁堂曆經歲月打磨,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秘訣正在於它一直秉持著“以人為本”的企業道德理念。“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店內的對聯見證了其300多年間曆經風雨而屹立不倒的輝煌曆史,見證了同仁堂人對正確價值觀的堅守。

  同仁堂集團宣傳部部長金永年先生曾以同仁堂在“非典”期間賠本買賣的例子,說明了同仁堂對企業道德理念的堅守。

  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中華大地。在此期間,同仁堂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為廣大市民提供“抗非典”藥品。但是,同仁堂每賣出一服“抗非典方”,就虧損2元錢,僅此一項,企業就報虧600萬元。“政府發布了限價令,規定每服藥隻能賣9元,可是藥材的采購價格卻數倍地瘋漲,過去1千克金銀花價格不會超過40元,“非典”期間卻達到300元。”

  麵對這種情況,很多藥店紛紛放棄銷售“抗非典方”,同仁堂的決策層卻勸勉自己的員工說:“300多年來,我們信奉‘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企業宗旨,國家有難之際,也是我們回報社會之時。”正是有了這樣的企業價值觀,同仁堂才有了一個個令人欽佩的壯舉。

  同仁堂在“非典”期間的行動不僅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還體現出一個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感。就像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一樣,企業一旦失去了優秀的文化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就會失去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戰鬥力以及競爭力。

  我們通過觀察偉大公司的發展曆程就會發現,這些企業常在成功之前就擁有崇高理想和核心理念,並自始至終以崇高理想激勵自己,同時保持核心理念不變。而這些崇高理想和核心理念,往往就是企業所堅守的以道德為基礎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簡而言之,就是企業通過確立崇高理想和核心理念為企業確立了牢不可破的道德根基,這種根基最終成為企業騰飛最夯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