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
作者:希文      更新:2021-03-16 03:29      字數:2185
  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土地每年消耗500萬平方米,就及時補上500萬平方米。保證公司不管發生什麽情況,即使是在一點地都不拿的情況下,也還有6年的可持續發展時間。

  我認為手裏邊有土地而不開發的開發商很少,恒大不存在囤地的問題,隻要拿到土地我們會立即開發。恒大的戰略是消耗多少土地就補充多少土地,沒有大量購置土地的計劃。

  ——許家印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009年年末,恒大地產的土地儲備量已經居全國首位,可以稱為地王。大量的土地儲備大大地提高了恒大在同行中的競爭力,降低了土地價格波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同時使企業擁有總體成本優勢。

  恒大的規模化發展也正是以充足且低成本的土地資源為基礎方能實現。盡管戰略經營層麵上,恒大需要大量土地資源,但是許家印並不讚成大量囤地。這似乎與恒大“全國最大土地儲備開發商”相矛盾。這就需要我們認清囤地與土地儲備之間的差別。

  所謂囤地是指囤積居奇,即開發商通過囤積土地,在土地增值後牟取暴利;而土地儲備則是企業正常的生產資料配備。恒大所有的項目都嚴格按照土地合同在約定期內開發完畢,就2010年而言,恒大所有土地儲備中,有30%以上的土地正在使用中,因此不存在囤地之說。不囤地意味著消耗多少土地就補充多少土地,采取快速開發,迅速周轉的策略。

  2010年,恒大在36個城市中總土地儲備量共有7238萬平方米,這樣的土地儲備量可供恒大在每個城市滾動開發3~5年。對於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這種土地儲備量是必需的。在許家印看來,恒大的土地儲備量理想狀態在5000萬平方米左右,上下可以有300萬平方米到500萬平方米的浮動。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按照一平方米6000元計算,那麽一年將會達到3000億元的銷售額。許家印認為,如果按一年500億元的銷售額計劃,5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可以保證企業6年的開發量。

  在他看來,所謂囤地,是囤積居奇,通過囤積土地、等待土地增值來牟取暴利,有四種情況:拿地不開發或一點一點慢慢開發、動工不建而偽造建設假象、拿了預售證不賣房、賣房也以很高的房價捂盤惜售。而所謂土地儲備,是為需而備,是為企業正常發展而配備的生產資料。

  “現在政府的政策不允許你捂盤捂地,那麽開發商該怎麽辦?當然要另找出路。”恒大地產集團一位負責人說。事實上,恒大“全國土地儲備量最大的開發商”形象,曾經令人對其產生資金鏈斷裂的憂慮以及捂地的質疑。但是所有的懷疑,在今時今日,被令人驚訝的“恒大速度法則”取代。

  “快”,就是恒大安身立命的根本。“恒大現在土地開發的麵積有可能是其他多個房地產開發商開發麵積之和”。恒大首先提出八五折優惠,其實就是以快速經營、快速發展、快速回款、快速竣工、推出精品的方式實現微利收益、讓利於民的目的。“我們的所有項目均嚴格按照土地合同規定在約定期內開發完畢,恒大7238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有2306萬平方米在建,在建麵積居全國第一,約占總土地儲備量的32%”,恒大地產內部人士表示。

  許家印不囤地,他看中的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真正的發展,而真正的成長絕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如果隻是數量上的增加,整體的生產力卻沒有得到提高,這就是水腫。

  企業最危險的錯誤就是把“發胖”誤認為是成長。一個企業如果不把不能做出貢獻的活動拋開,那它將會遇到麻煩:那種活動隻會消耗力量,損害成長的真正潛力。真正的成長絕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而是必須在經濟成就和經濟成果方麵有所增加。

  老板廚房電器在經曆了30多年的市場磨煉後,老板牌抽油煙機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老板牌燃氣灶連續幾年榮列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售前三名;老板廚房電器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領先同業的高增長率,連續多年列居“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榮登“亞洲品牌500強”榜單,已成為中國廚電行業綜合實力強大的廚房電器品牌。

  和絕大多數的浙江民營企業家不同,老板廚房電器董事長任建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改革派,他引進風險投資和期權製度,並堅決主張企業上市。任建華表示,公司上市的目的:第一,是把核心員工留住,即使隻做小股東,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第二,上市後,消費者的信任度也會提高,公司上市本身就是一個廣告。股民買我們的股票,也會買我們的產品。第三,資金充裕了,我們會更有實力擴大原有的規模,同時對企業的財務製度也是一種監督。

  以前,總是有人呼籲要把企業做大做強。但是任建華認為:“中國大部分企業都還停留在提供產品的階段,每一天都有企業倒下去,也不斷有新企業成立。我們要做長壽企業,做大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做行業第一和長壽的企業,而不是‘虛胖’的企業。”

  任建華認為,企業的大不是通過沒有節製的投資,把產值做得多大,關鍵是要看你的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有多高。他說:“企業開發相關的延伸產品是可以的,但跨行業發展,把適合一種產品的名字硬安到其他產品上去,消費者肯定是不認賬的。這樣的做法導致牌子倒下、企業垮掉的例子太多了。”對於強,他更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衡量“強”的指標應該是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規模。

  正是源於對企業成長如此清醒的認識,2008年上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廚房電器行業中市場整體需求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老板廚房電器的業務規模卻得到了持續增長,保持了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