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麵前,最忌恐慌情緒
作者:希文      更新:2021-03-16 03:29      字數:1561
  危機麵前,最忌恐慌情緒

  恒大集團當時有63000多人,我們中層及以上的領導,包括地區公司部門以上的領導是900多人,當時那麽困難,沒有一個中層及以上的領導離開恒大,這是讓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的事情。恒大有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和非常優秀的員工隊伍。

  降價並不可怕,危機就是危險和機遇,可怕的是恐慌情緒引發的惡性降價,危及整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

  ——許家印談2008年上市失敗危機

  許家印本人在恒大IPO失敗後的那段時間裏,依然談笑風生,並未顯得有壓力。但總裁夏海鈞知道,許家印當時麵對的情況有多糟。恒大上市受阻是在2008年4月,7月恒大就必須交付41億元款項,那是2007年底搶拍的地王“廣州麻絹廠”的地款。不僅如此,恒大還必須麵對相繼到期的各大銀行貸款。

  當時許家印心中已經有了應對的方案:“我們還有兩個王牌在手裏麵,一是通過恒大正在建設的36個項目銷售回籠資金;二是拿一大批項目進行合作。”但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恒大沒有選這兩條路,最終許家印走了第三條路——增資擴股。這條路十分理想,但也十分難走。畢竟市場對恒大的信心不足,銀行怕恒大,投資人也怕恒大,想要融資難上加難。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家印還是憑著冷靜的思考,頂住了外界的壓力,成功從香港整合了資金。恒大的團隊在這一時期的表現也十分出色。許家印每次談到他的900多名中層在恒大麵對危機時沒有離開一事,都顯得十分驕傲。他一直認為,這證明了恒大團隊麵對危機時的信心和勇氣。

  很多時候,“倒下”的論調是輿論造成的。當時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認為恒大過不了這一關,但許家印心中有底,他說:“我們的情況,離他們所想象的還遠著呢。”

  許家印知道自己的家底,因此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有時真正考驗管理者的不是平穩時期的發展,而是麵對危機時的信念和精神。麵對危機,管理者需要有一種“偏執狂似的自信”,比如史玉柱在《征途》研發的最初階段,走了不少彎路,第一筆投資殆盡,產品還是很不成熟。麵對團隊士氣的低落,麵對未來前景的不可預期,史玉柱以一種沒有退路的偏執,說服相關團隊追加投資,這才有了後來逐步定型的《征途》。

  企業家就要像一支箭,隻要開弓,就不能回頭。不但要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而且不能輕易受外界影響,在挫折麵前要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2007年史玉柱以“堅韌之魅”,入選“2007年中國魅力50人榜單”之“六大經濟人物”。失敗之後能夠再度崛起是他獲得此獎項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說:“對於今天巨人網絡的成功,當初的失敗是一筆財富。失敗之後可能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精神上被打擊得太狠了,一蹶不振;另一種人是失敗了,但是,頑強的精神還在。隻要精神還在,完全可以再爬起來。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父。”

  在參加《對話》節目時,張樹新曾問史玉柱:“你有沒有垮?”史玉柱很肯定地回答:“沒垮,肯定沒垮。我是沒垮,垮了就不敢坐這兒了……”

  從1997年到2000年這四年中,史玉柱一直在臥薪嚐膽,企望東山再起。在他身上,顯現出執著堅韌的魅力與精神。回憶在南京的那段隱居生活時,史玉柱說:“中山陵再往前走,有一片樹林,我經常帶一本書,然後帶一個麵包,在那裏為自己充電。”

  柳傳誌認為史玉柱之所以能再次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他的意誌、品質。他說:“企業家本身是不是有一定的天賦呢?我常常琢磨這些事,因為在我們投資以後,是需要有好的企業家出現的。總體來講,應該是這兩個方麵都有,一個人先天的意誌、品質可能不是學得來的,有的人有好的意誌、品質,他自己沒發現,他要被激發。”

  失敗有兩種,一種是事業失敗,另一種是精神失敗。很多企業在事業失敗以後,精神上也失敗了。如果在事業失敗後,精神不敗,那麽這個企業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